中產信仰崩塌,山姆的這顆雷,早在半年前已埋下
早在半年前,山姆的選品策略就開始經歷一場劇變。隨著沃爾瑪把戰略重心錨定為增長、利潤,山姆也在內部開啟了一場壓力測試,貨架上的一些新品,短暫出現又很快消失;另一些爆品,品質或規格開始縮水。與此同時,不少站到「新奇特」反面的商品,悄悄上架。
直到一塊好麗友派惹怒了為山姆充值、消費的中產,殘酷競爭下,山姆求變的一面顯露出來。
「山姆怎麼成了路邊小賣部」
成為山姆代購的第三年,王偉第一次感受到它變了。
那是大約兩個月前,這家以「新奇特」商品殺出重圍的超市,突然出現了新中式糕點品牌瀘溪河的銷冠桃酥——售價48.9元,分量接近一公斤。雖然外包裝標註了果仁含量更高,配料也用上進口黃油,但他還是驚訝,這種「能隨便在街邊連鎖店買到的東西」,竟然擺上了山姆的貨架。而作為卓越會員,王偉每年為進入山姆付出的門票費就高達680元。
震撼才剛剛開始。更多「小賣部特供」的品牌陸續出現,包括盼盼、洽洽、衛龍、溜溜梅等等。直到貨架上出現了好麗友派。他實在好奇其他會員的反應,每天都去那個貨架前轉轉,數量幾乎沒有變化,「壓根沒人買」。王偉當時沒有想到,一塊乏人問津的巧克力派竟然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一場風暴。
▲山姆的巧克力派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一場風暴。圖 /小紅書截圖
它的醞釀早有端倪。最開始,只是一些產品突然消失,包括但不限於楊枝甘露、巧克力牛奶、低糖蛋黃酥、抹茶華夫餅。這些中產們深夜加班、卷生卷死時的小小指望,在某天變成了標註著「已下架」的一行灰色小字。
緊接著,一些商品的品質開始縮水。王偉發現,最近一年,山姆變得「雞賊」起來。成箱的水果,只有最上層的個頭大。同樣感受到背刺的山姆會員不在少數,肉類成為客訴的重災區。不少人買回肥牛,拆開發現彷彿買的是肥油,「只有表面一層瘦肉」。不查不知道,會員們對比新舊版本還發現,一次性手套、抽繩垃圾袋都變得更薄更小。
而真正點燃會員憤怒的是,遭到質疑之後不久,山姆選擇給不少國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