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成为中国与欧、美经贸谈判的筹码之际,美媒报导,中国为了取得稀土行业主导地位,多年来已因开采稀土负上沉重的环境污染与民众健康代价。
纽约时报5日报导,在中国北方,几十年稀土精炼产生的废弃物倾倒在一个面积达11平方公里的人工湖里。在中南部,稀土矿的开采已导致几十个绿意盎然的山谷被污染,山坡被挖到只剩下贫瘠的红土。
报导指出,多年来,中国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容许了严重的环境破坏。相比之下,其他工业化国家的监管更为严格,早在1990年代就不再接受稀土生产造成哪怕是有限的环境损害,导致中国以外的稀土矿和加工厂关闭。
报导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为例。这里被称为「尾矿库」的人工泥浆湖堆存了把金属从矿石中提取后留下的废渣。泥浆在冬天和春天变干,导致湖面上飘扬著含有铅、镉以及其他重金属粉尘,其中包括微量放射性元素钍。在夏天的雨季,泥浆变成了一层包含有毒物质和放射性钍的积水,渗漏到地下水层。
这个人工泥浆湖建于1950年代,当时没有铺设厚厚的环保防渗层,而这种防渗层在1970年代成为了西方国家的行业规范。包头尾矿库面积巨大,重新铺设防渗层不容易。
即使政府努力整治环境,缓解了稀土行业的部分健康和安全风险,但中国的学者和其他专家警告说,多年来的不良做法和监管不力带来的环境损害依然存在。
一篇2003年的论文发现,受稀土工业环境污染的影响,包头市儿童中存在智力发育迟缓的问题。另一篇发表在2017年的论文发现,包头儿童的尿液中稀土元素的含量仍高达可能对健康有害的水平。
除了包头,报导并指出,政府在2010年、2011年开始进行环境整改之前,中国中南部的许多非法矿山曾把含有酸和氨的废水排入小溪,给附近的稻田造成了严重污染。
中国国务院2012年发布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中写道,「一些地方因为稀土的过度开采,还造成山体滑坡、河道堵塞、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甚至造成重大事故灾难,给公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重大损失」。
报导说,官方持续推进环境整治的同时,中国当局也越来越严格地审查有关稀土行业污染的讨论。10多年前官媒还会报导,稀土工业产生的粉尘污染导致羊等牲畜死亡,包头附近的数千亩草原被禁止放牧。但如今在中国的网上,几乎找不到任何有关上述事件的报导。
纽时记者今年6月初去包头时,在公路上还被8辆坐有警察和包刚集团保安的车拦截并扣留盘问,他们被告知尾矿库是「包钢集团的商业秘密」。
除了污染问题,稀土与贪腐的关联近期也受到关注。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蓝天立5月落马,中共锁定广西非法采矿发动「倒查十年」行动。港媒星岛网分析,稀土作为中国反制贸易战工具,非法开采战略矿藏恐影响稀土战略,引发中央震怒,遂有这一行动。
中国重视稀土资源并管制出口,将其作为中美、中欧之间经贸谈判的重要筹码,已经影响到部分欧洲企业的生产经营。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康贝尔(KurtCampbell)6月下旬接受美媒采访时说,美国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才能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