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顶流、拼收视、造神话,每年夏天三个月有多重要?
进入7月,国内暑期档竞争已日趋白热化。截止至7月8日,据猫眼专业版显示,2025年电影暑期档档期票房(含预售)已突破27亿元。
国内暑期档通常覆盖整个暑假,在票房数据上对6到8月三个月进行整体统计。作为我国的三大电影档期之一(其他两个是春节档和国庆档),暑期档为电影市场提供了充足的展示空间,素来是片方的必争之地。而近年来问世的电视剧暑期档,又让暑期的娱乐方式和影视竞争变得愈发剑拔弩张。
疫情期前后的全年暑期档票房走势(数据来源猫眼专业版)
在《娱鉴》此前的十问中国电影专题中,知名制片人藤井树表示对今年影市的整体预测还需看暑期档的表现,如果暑期档“比去年还糟糕”,“会影响后续的许多项目”。
为何暑期档如此重要?作为一年中时间最长、影视类型包容度最高的档期,仅就电影暑期档而言,它几乎占据了全年30%左右票房。暑期档的表现是透视我国影视发展的一个窗口。暑期档能否热起来,将对影视制片公司、发行公司、影院、平台下半年的收益起到关键作用。
看懂暑期档的发展变迁,既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影视工业在20年里的发展变化,也能助我们了解行业的内部脉络与运行规律,欢迎打开《娱鉴》暑期档系列观察首期:暑期档何来?
激战正酣的2025暑期档
电影暑期档:走入千家万户的舶来品
对国内影视工业来说,“暑期档”这个概念其实是个舶来品,最早源于北美电影市场,可追溯到1975年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大白鲨》上映。该片不仅在北美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还开启了暑期档电影市场的先河。此后,每年海外各大影业公司都将6、7月份视为排片的黄金时期,纷纷推出适合年轻族群观看的影片,以吸引假期中的学生观众。打那时开始,暑期档就将其目标观众主要锁定在了学生族群上。
国内暑期档最早发迹于2004年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伏》上映,该片不仅拿下了1.56亿票房,还让暑期档这一概念得到了我国电影市场的重视。而2009年更被誉为“内地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