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电共生为何变双杀?养殖户愤慨:规定说改就改、案场3年原地打转…我们的努力一再被政府践踏
撰文.今周刊编辑团队
7月上旬,丹娜丝台风重创南台湾,嘉南鱼塭满目疮痍。顺著台84线,穿过沿途被刮倒的「路障」,来到位于台南学甲的南瀛养殖生产协会。
眼前15口鱼塭的主人、协会理事长蔡阿玉满面愁容,投入养殖30多年的她,早已见惯风浪,此刻让她煎熬的,不是台风搅局,而是一场比天灾更不可测的「人为风暴」。
台风过境几周前,农业部召开了一场闭门会议,将行之有年的渔电共生案场铺排光电板规则推翻。一纸会议纪录,让「阿玉姊」手中正在跑行政流程、快走完最后一哩路的案场,极可能被迫退回重新设计,开工遥遥无期。
2019年,政府关闭农地变更大门,换轨力推「渔电共生」,作为地面型光电的发展主力。阿玉姊起初对光电极力排斥,直到自己认真爬梳资料,研究光电板、基桩和设备,发现只要案场规画得当,渔电可以共存互惠。
为了不被光电业者主导开发案,她带著南瀛养殖协会渔民,自行规划设计案场,挑选合适的光电业者合作,努力催生全台第一座由渔民主导的渔电共生案。原本,阿玉姐期待3年内作出示范案场,让各地养殖协会参考新的渔电模式。
讽刺的是,3年多来,因为法规不断变动,地方审查无限上纲,她的案场至今仍被卡案,迟迟无法动工。
「规定一改再改,完全漠视渔民的权益,我们这些努力配合绿能政策的人,过程多辛苦,案子到现在还被层层卡关,政府放我们自生自灭。」阿玉姐深叹一口气,参与渔电共生至今,她自觉渔民的努力,不断被政府践踏,「现在我们的处境是前方没路,后方也无退路。」
阿玉姊的愤慨与不平,不过是渔电共生政策推行5年来,众多血泪故事的冰山一角。
在能源转型政策下,政府订出2025年太阳光电设置量达20GW的目标,其中渔电共生扛下4.4GW重责。然而截至2025年6月,总进度仅22.7%;政府划出的2万公顷渔电专区、4700公顷「先行区」,至今并网面积不到8%,只施作完成362公顷土地。
政府勾勒的那张渔电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