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5 7 月

私人拍卖会 人气渐增

新冠肺炎疫情过后,公开拍卖会盛况不再,富有艺术收藏家远渡重洋参与拍卖会的意愿降低,于是邀请制的私人拍卖会应运而生。

过去五年来,公开拍卖市场吸引竞标顶级画作的人数减少,尤其是亚洲,使公开拍卖获利下滑。

巴塞尔艺术展/瑞银集团艺术市场2025年报显示,去年拍卖销售额萎缩20%至234亿美元,是2020年来最低,「1,000万美元以上区块的成交值和成交量都呈现二位数下滑」。

瑞士国宝艺术家贾柯梅蒂(Alberto Giacometti)半身雕像上月在苏富比拍卖,原估会以超过7,000万美元落槌,不料竟然流标。

私人拍卖会只对特选亿万富豪寄发邀请函,邀他们参与竞标高价艺术品。

这种拍卖方式的特色是参与人数少。某位艺术品收藏家表示,以往在公开拍卖会,「人人希望见到会场有哪些人」,但疫情改变一切。

拍卖行和艺廊以前也办过私人拍卖会,但欠缺竞价元素。

纽约现代艺廊Lévy Gorvy Dayan合伙人戈维说,私人拍卖会迎合收藏家渴望「独享」的心理,与公开拍卖会诉求「民主」的做法不同。

拍卖应用程式(App)Fair Warning创办人古泽说,结合机密性与竞价,是私人拍卖会的卖点。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