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4 7 月

英国QS执行长:台湾可成为国际高等教育区域枢纽

国际高教调查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QS)执行长特纳近日表示,台湾与美国和亚洲许多其他地方有强劲连结,这赋予成为国际高等教育区域枢纽的有利条件,对台湾而言,是吸引国际学生和人才的好机会。

特纳(Jessica Turner)近日在QS伦敦总部接受中央社专访,当前世界局势变幻迅速、地缘政治屡见波动,有越来越多学生因此不再执著于长期以来的4大留学目的地:美国、英国、澳洲和加拿大,而是对前往其他国家地区学习和从事研究抱持更开放的态度。这对台湾而言,是吸引国际学生和人才的好机会,需加紧把握。

创立于1990年的QS定期发布世界大学排名、亚洲大学排名等国际高等教育机构绩效指标排名,每次发布皆广获关注,公司官网访客流量一年超过1亿人次,其中平均约7500万人次是搜寻各国大学院校资讯的学生。

据QS于6月中旬发布的2026年世界大学排名,总计有3所来自台湾的大学院校进入全球前200强,表现较上一次佳。

QS分析,台湾各大学院校此次整体排名表现提升,一大因素是「教职员人均论文引用数」成绩进步。然而,在台湾高教机构一向表现抢眼的「毕业生就业能力与成就」,此次排名却下滑。

特纳说明,排名呈现的是「与其他学校比较」的结果,因此排名下滑不见得是因为个别学校表现变差,而往往是因为相较于世界各地其他学校,个别学校「进步得不够快」。

特纳指出,高教界国际竞争激烈;部分国家,例如荷兰、新加坡、菲律宾,在「雇主声誉」(即毕业生在业界的声誉)这项评比指标表现突出,而瑞典、纽西兰等国则在「就业成果」(评比标准包括校友在各领域的影响力)成绩优越。国际学生在选择学校时,日益重视就业相关指标,这也是为什么QS在3年前提高相关指标权重。

特纳提到,台湾部分大学院校此次在「雇主声誉」排名下滑;不过,考量台湾大学、清华大学、阳明交通大学、成功大学,总计有4所大学在这项指标的排名达世界前200,且台大的「就业成果」成绩更冲上世界第11名,可见台湾的大学院校依然实力不容小觑,只不过在国际强力竞争的环境下,进步的速度「有必要更快」。

各国大学院校日益重视产业和经济发展需求与毕业生专业知识技能的衔接,课程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因此都必须持续演进,追求创新和产学伙伴关系,以利确保毕业生就业优势。

特纳指出,这是长期工程,QS的「雇主声誉」排名是参考各校约5年来的表现,因此校方若希望自家毕业生在未来几年内、尽速在国际就业市场累积良好声誉,则「现在」就必须著手确保课程符合业界需求。

至于台湾大学院校历来排名表现较弱的国际网络相关指标(含国际师生组成、研究合作等),特纳表示,台湾事实上是很有吸引力的学习和研究目的地,未来有可能吸引更多人才。

特纳指出,伴随地缘政治变化,国际学生和专业人士不再执著于美国、英国等过往主流首选目的地,而是更愿意考虑台湾、德国、新加坡等具备杰出大学院校,且国际教育和揽才政策相对友善、稳定的国家。

特纳肯定台湾政府持续欢迎国际学生,在政策、制度面稳定释出欢迎国际学生来台并留在台湾发展职业生涯的讯号。类似的稳定性也可见于台湾致力吸引各国专业人士来台,而相较于英美等国紧缩签证和居留规定、政策方向屡见波动,台湾政府对外释出的讯息确实有助国际学生和专业人士作较长期的生涯规划。

关于台湾高等教育机构在拓展国际研究及其他校际合作面临的挑战,特纳表示,建立强健的国际合作关系本来就不容易,需要时间,也需要校方从领导层的战略决策开始,有系统地在各层级发展合作。成功的国际合作不仅可创造长期效益,成果也将反映在多项国际评比指标,包括论文引用数、研究影响力等,有助台湾大学院校在国际间的声誉和能见度。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