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在高科技的博弈持续不歇的背景下,中国大陆持续发展半导体技术和制造。然而,近日,总部位于华盛顿的独立智库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Center for Securi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y,CSET)一份最新研究指出,中国在推动半导体光刻技术发展方面仍面临重大挑战,成为其在中美贸易战中争取技术自主与竞争优势的障碍之一。
彭博报导,CSET周一(14日)发布的报告指出,作为中国大陆在光刻设备的领先供应商,上海微电子装备公司,目前在上一代光刻机市场的占有率仅为4%。
CSET研究人员指出,尽管中国大陆企业「已在晶片制造设备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并在部分细分领域与日本实现齐平,但在先进光刻技术上,上海微电子仍远落后于先进光刻技术领军企业艾司摩尔控股(ASML)及其规模相对较小的日本同行尼康公司(Nikon)。
研究人员Jacob Feldgoise和Hanna Dohmen在上述报告中写道,这凸显出光刻技术仍是制约中国大陆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
报导指出,受美国长期推动的出口限制影响,ASML从未向中国大陆出口其最先进的极紫外(EUV)光刻系统。中国大陆科技巨头华为在2023年推出一款国产7奈米晶片,曾令美国政界大为震惊,该晶片由中芯国际协助量产。然而,由于缺乏先进光刻设备,这一进展随后陷入停滞。
此外,CSET报告还显示,在沉积工具方面,美国仍然是最大供应国,占据61%市占率,其次是日本(15%)、荷兰(11%)和中国大陆(7%)。美国的市占率保持相对稳定。据悉,沉积工具会在晶圆上涂覆超薄材料层。而在在先进封装工具领域,中国大陆占据7%的市占率,落后于美国(65%)和日本(15%)。
CSET研究团队还分析各公司向加拿大晶片咨询公司TechInsights提供的营收数据。不过,该数据不包括企业可能在为内部使用而开发的工具,因此华为等企业内部研发的高端设备可能未被纳入统计范围。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