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投资机构景顺集团最新报告显示,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正转向主动型基金管理并加大对中国的投资,以应对动荡的全球环境,其中六成全球主权财富基金计划增加对陆配置。分析称,市场对中国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错失恐惧症」(FOMO),因为中国正逐渐成为半导体、云计算、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全球领导者,「现在需要在中国」。
路透报导,景顺对管理27兆美元资产的主权基金和央行的调查显示,世界主权财富基金正转向主动型基金管理和在中国的投资,而各国央行则在实现储备多元化,以应对动荡的全球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该调查期间为今年1月至3月期间,正值美国总统川普发布对等关税之前,也是DeepSeek AI在中国崛起的兴奋高峰期。
报告称,财富基金对中国资产的兴趣正在大幅复苏,近60%的基金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增加对大陆资产的配置,特别是科技领域。此外,尽管中美紧张局势不断恶化,但北美地区的数字仍跃升至73%,欧洲仅13%。
在受访的58家中央银行中,超过70%认为美国债务上升正在对美元的长期前景产生负面影响。然而,有78%的受访者认为,要出现一个可靠的美元替代品还需要二十多年。该比例较去年的58%有所上升,目前只有11%的央行认为欧元正在崛起,而去年这一比例为20%。此外,约半数基金表示,倾向投资稳定币,然而比例较比特币约75%落后。
瑞银5月底发布《2025 年全球家族办公室报告》也有同样趋势,该报告称未来五年,30%的亚太区家族办公室计划增加对大中华区的投资,39%计划增加对中国的投资。据悉,受访家办平均净资产为27亿美元,平均管理资产为11亿美元。
今年以来,部分国际资金管理机构在基金配置上选择增配大陆资产,减持美国资产。比如美国知名桥水基金今年第1季对投资组合的调整中,增持中国资产(如阿里巴巴、京东、百度等)和黄金,同时减持美国科技股及标普500ETF。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