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4 11 月

三菱汽车结束沈阳车厂合资关系 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中国媒体报导,三菱汽车22日宣布,结束与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公司的合资合作关系,同时结束双方合资经营的引擎相关业务,象征进入中国经营40年的日系车厂,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综合大河报及中国汽车专业媒体报导,三菱汽车对此表 示,公司考虑到中国汽车产业迅速转向电动化,进而对中国汽车市场环境重新评估,不得不对区域战略进行调整,决定终止在合资企业中的参与。

三菱汽车一名中国主管难掩无奈地表示,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换代速度如同闪电,三菱必须重新「找准自己的位置」。

报导指出,三菱宣布结束在中国合资关系早有迹象。7月2日,双方合资的「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招牌,悄悄换上了「沈阳国擎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新招牌。而工商登记资料显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等老股东也悄悄退出,由「北京赛苜科技有限公司」取代。

这篇报导直指,这一变化,象征三菱汽车从整车生产到核心引擎业务,在中国的生产版图「彻底清零,一个时代就此画上句点」。

报导提到,与其他外资车厂不同的是,三菱汽车在中国采取「先零件后整车」的经营模式。早在1973年,三菱汽车就开始向中国出口中型卡车,开启在中国的业务。1980年代,三菱汽车借由引擎技术合作,深度切入中国市场。

1997年,三菱汽车与中国航天汽车等企业在沈阳合资成立前述的「沈阳航天三菱」公司,并于1998年投产,不仅向三菱汽车销售引擎,还向其他中国车厂销售引擎。

2006年,三菱与广汽集团在长沙合资成立广汽三菱工厂,并将部分车型移往这座工厂制造,使三菱2018年在中国的销售量攀上14万辆的巅峰。当时,这座工厂员工人数多达4000余人,总投资额逾人民币50亿元(约新台币205亿元)。

报导指出,自2020年起,三菱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急转直下,遂在2023年3月暂停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同年10月正式宣布退出整车生产业务。

中国汽车业人士分析,三菱在中国车市电动化转型的关键赛道上「如同一位迟缓的奔跑者」,且长达6年没有推出真正意义上的全新车型,终于在新能源车的冲击下黯然离场,也为外资车厂在中国发展「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