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峰会今天登场,外界聚焦近年中欧关系的矛盾,包括:中国对稀土磁铁出口管制、中国电动车大规模出口威胁欧洲就业,以及中国在俄乌战争期间给予俄罗斯支持等。有学者认为,美国发动的关税战并不会让欧盟更靠近中国。
欧盟理事会主席柯斯塔(Antonio Costa)、欧盟执行委员会主席范德赖恩(Ursula von der Leyen)24日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并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共同主持第25次中欧峰会。
此次会谈举行之际,中欧双方各自临近与美国贸易谈判的最后期限,若未能达成协议将面临更高关税。美方最早将于8月1日对欧洲进口商品征收30%的关税,中美贸易「休战」将在8月12日到期,下周将展开进一步谈判。
外界曾经推测,美国对盟友采取高关税,会让欧盟想与中国更快改善关系。
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23日报导,英国智库「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中国问题高级研究员于洁认为,美国总统川普对欧盟的关税措施,不会影响或软化欧盟领导人在现有贸易争端上对中国的立场。因为当前中欧贸易竞争过于激烈,「我认为北京和布鲁塞尔都没有拥有足够政策弹性来寻求贸易休战。」
报导举出当前中欧经贸和政治上的几个主要矛盾。
首先是稀土。稀土磁铁是工业关键材料,并广泛应用于各类科技产品上,包括手机、喇叭、医疗设备、工业机械,以及风力涡轮机等绿色能源设备。中国供应欧盟98%的稀土磁铁。
今年4月,川普宣布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后,中国政府祭出稀土出口管制,此后对欧盟的稀土磁铁每月出口量大幅下滑,在3月至5月之间下降了约80%。随著中国开始向欧盟企业发放出口许可,出口量在6月大幅反弹,但这一事件凸显了欧洲的脆弱性。
报导引述欧洲绿党欧洲议员尼尼斯托(VilleNiinistö)表示:「这不是贸易的问题,这是利用磁铁进行地缘政治上的勒索。」
另外,中国近年对欧盟的电池与电动车出口量激增,在2019年至2023年间,出口量更呈指数级增长。欧盟认为,中国政府为主要成长型产业提供补贴,使在这些领域的企业在全球拥有巨大的优势。
报导引述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朱利安(Marc Julienne)表示,欧洲汽车产业雇用超过300万人,这除了是产业的问题,也是就业问题,进而影响到社会稳定甚至欧盟的政治稳定。
欧盟官员已对中国电动车展开调查,最终在2024年底对其征收高额关税。自此之后,中国汽车与电池对欧洲的出口增速放缓,但每月平均出口金额仍接近高点。今年4月,中国电动车巨头比亚迪首次在欧洲市场超越特斯拉的销量。
中国政府表示,其补贴政策符合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例,并指出欧盟同样有提供补贴。双方也互相指责对方在公共采购中偏袒自身企业。
于洁认为,北京目前的整体态度是:对欧盟保持强硬,并传达一个讯息,就是北京对欧盟日益严苛且频繁的贸易保护措施同样感到不满。
俄乌战争议题也是中欧关系的矛盾点。欧洲议会近日召开会议讨论中国相关议题,多名议员提出自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中国对俄方的支持问题。
范德赖恩告诉欧洲议会,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正在加剧欧洲的不稳定与不安全。她认为,「中国实际上正在助长俄罗斯的战争经济」,而这是无法接受的。
中国外交部则多次表示,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立场一以贯之,并一直支持劝和促谈的路线。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