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台湾侨民热烈支持罢免运动,不仅许多人主动签连署书,还有人特地回台湾投票。尽管结果不如预期,但他们说「没有放弃的选项」,身在海外更能感受到中国威胁,所以「反共护台」的信念可能比住在台湾的人民更强烈。
大温哥华台湾同乡会会长吴清桂不仅春天时努力响应「枫起来霸爆」活动,夏天回台湾也积极投入罢免运动的义工阵营。在台湾的她接受中央社访问时说:「很失望,但不会绝望。」
她承认这次罢免运动没有获得中间选民的认同,所以失败了。「做台湾人很辛苦,我奋斗了几十年还未看到岛屿天光,会觉得遗憾,但在台湾和加拿大的罢免运动中都看到由年轻人主导的力量,又觉得很欣慰。」
年轻一代的加拿大台湾社区领袖巴如玉也是特地算好时间回台湾投票。她坦言自己是「家族异类」,「只有我投同意票」。
亲友都住在台湾的她很理解为何海外侨民比住在台湾的人更有护台意识。「因为在海外才会常常遇到直接被挑战或贬低你台湾身分的情况」。
她说:「你公开说自己是台湾人,可能遇到有人呛声;你一拿出国旗,也可能有人来挑衅;你想要邀请一些加拿大政治人物来参与台裔社区活动,他们总有『禁忌』;甚至申请加拿大护照时,你会发现出生在台湾的人和其他加拿大人,在『出生地』的栏目设计是不同的。」
为了照顾母亲,原本定居加拿大多年的范琼文带著读高中的孩子回台湾居住一段时间了,她发现住在台湾更容易受到中国渗透影响而浑然不知。「台湾人太依赖Line所发送的讯息,扩散效应又很快,我很惊讶一些看起来就是『假新闻』的消息,连我的至亲好友也习惯性地接收,完全不予查证」。
她认为这次运动扩大了孩子的政治思考维度,进一步认识台湾民主的可贵。「最近我们在台湾观赏了『看不见的国家』纪录片,孩子对身分认同产生了兴趣,也会从加拿大的角度来思考和台湾的连结性」。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口腔健康医学院台裔教授山人幸琪说,这次由草根力量推动的罢免行动,本身就具有「成功」的意义。「台湾在地缘政治的重要性无庸置疑,国际社会看到台湾在推动民主、抗拒威权的努力,因而不会轻易放弃我们;我们海外台湾人,也绝不会让任何民主国家轻易放弃台湾。但更重要的是,台湾人不能放弃自己」。
她说加拿大不同政党和族裔背景的人,都对中国渗透充满警戒,反观台湾人民却对中国渗透有著巨大的观点差异。「所以我们还需要让更多人理解并认同『台湾主体性』,在『认知战』上继续努力」。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