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国家统计局昨(9)日公布,7月全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与上年相比持平(0%),通缩挥之不去;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年减3.6%,为近两年最低,凸显大陆内需低迷和持续的贸易不确定性对消费者和企业信心的影响。
大陆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CPI与上年相比持平,主要受上年同期食品价格基数较高影响,食品价格与上年相比下降1.6%,影响CPI下降约0.29个百分点。不过,暑期出行旺盛和能源价格上涨对非食品项带来较强支撑,提振消费政策叠加低价竞争治理也初见成效。
然而,7月核心CPI(扣除对物价较为敏感的能源及食物)与上年相比上涨0.8%,涨幅连续三个月扩大。
界面新闻报导,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部门总监冯琳表示,7月「反内卷」政策升温,汽车「价格战」受到进一步约束,以旧换新政策还会对覆盖范围内的家电、电子产品价格形成重要支持。不过,受消费信心不振等影响,当前工业消费品价格整体上仍然较为低迷。
冯琳认为,去年8月食品价格基数大幅抬高,或导致今年8月食品CPI与上年相比降幅进一步扩大。不过,去年同期国际原油价格基数下沉,加之当前国际原油价格较为稳定,预计8月境内成品油价格与上年相比降幅将进一步收窄。另外「反内卷」对汽车价格等境内物价的支撑作用,在8月会有进一步显现。冯琳预计,8月CPI与上月相比将保持正增长,与上年相比或在-0.2%左右,物价水准偏低格局会延续。
路透报导,大陆PPI已连续两年多下降,9日公布的数据表明,应对价格竞争的早期努力尚未取得成效,通货紧缩压力促使中国政府著手解决关键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冯琳表示,考虑到下半年出口下行后,会对境内工业品价格带来新的下行压力。
延伸阅读
已连续两年多下降!大陆 7月PPI年减3.6% 下半年转正难度很大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