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9 8 月

中国宏观杠杆率首破300% 学者称内需低迷才是隐忧

中国官方智库发表报告,中国今年第2季宏观杠杆率(国家总债务与GDP的比率)首破300%,当中政府部门杠杆率按季上升2个百分点。学者分析,目前中国最大问题是即使政府增加债务,市民仍不愿意消费,物价愈来愈低,造成恶性循环。

宏观杠杆率及居民杠杆率,分别是国家债务总额及个人债务总额与国内生产毛额(GDP)的比例。

属官方智库的中国国家金融与及发展实验室于7月发表「NIFD季报」,指今年第2季中国的宏观杠杆率上升1.9个百分点,从第1季的298.5%上升至300.4%。居民和企业部门债务增速仍处于历史低位,反而政府部门债务继续大幅扩张。

报告提到,第2季居民部门杠杆率按季减0.4个百分点,这是由于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基础不牢和服务消费潜力尚未充分释放。

报告表示,第2季政府部门杠杆率按季上升2个百分点,其中,中央政府杠杆率按季上升1.1个百分点,地方政府杠杆率按季上升1个百分点,这是因今年上半年政府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节奏快、力度大,政府部门加杠杆幅度连续4季保持在2个百分点以上。

报告又指,物价持续低位运行拖累名义GDP增速创2023 年以来新低,宏观杠杆率被动快速上行,首次突破300%。

报告又指,私人部门信用扩张趋于放缓。一方面,尽管耐用品以旧换新支撑消费贷款增长,但房地产销售转跌和提前还贷增加,导致房贷规模收缩,拖累居民部门再度转向去杠杆。另一方面,整治了部分新兴产业内卷式竞争等,推动民营企业缓慢去杠杆。

报告表示,未来一段时期,宏观调控重心是促进物价合理回升和提振名义经济增长,避免宏观杠杆率被动上升加剧金融风险积累。

报告表示,措施包括政府部门继续加杠杆「投资于人」,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以及助力企业突破技术发展周期,走出内卷式竞争和被动去杠杆等。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庄太量告诉中央社记者,宏观杠杆率的国际警戒线是约250%,目前美国大约260%,日本约400%。目前全球的催势都是居民部分的杠杆率正下降,主要由于房价下跌,但政府部分的杠杆率上升,主要由于发债。

庄太量表示,中国的宏观杠杆率不算严重,最重要是政府增加债务后,能否刺激市民消费。

庄太量表示,目前中国有两种「特色」,就是市民不愿意消费及物价愈来愈低。物价愈来愈低是因为产能过剩,如电动车,即使外销也未能完全消化产能,导致企业加剧内卷。当物价愈来愈低,市民愈来愈不愿消费时,便造成恶化循环,即使政府大撒金钱促消费,都是比较短期的效果。

庄太量说,目前正确的做法是适当减少产能及有序控制,「现时最大问题是当有政策,大家便一窝峰去做,拿完政府补贴就走。如电动车行业出现零公里二手车,拿完政府补贴后新车卖不出变成二手车。」

他表示,对大国而言,债务主要是内债,不会拖累经济;但对小国或债务是外债的国家,则会拖累经济。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