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3 8 月

美国华裔学者:川普是贸易鹰派 而非对中鹰派

美国丹佛大学国际关系教授赵穗生18日在北京一场演讲中表示,美国总统川普的第2个任期,美中关系延续全面博弈态势,可视为两国间难扭转的「长危机」。但川普的战略重点已从地缘政治转为经贸,因此川普是「贸易鹰派」,而非「对中鹰派」。

星岛日报报导,中国人民大学18日在北京举办「人大重阳区域国别论坛」系列讲座,赵穗生以「中美大国竞争,从特朗普(川普)1.0到2.0」为题发表演讲时,作上述表示。

赵穗生表示,相较于川普(Donald Trump)的第1个任期,「川普2.0」有了新变局,美国的战略重点已从地缘政治转为经贸议题,也就是最大限度地维护美国的贸易和经济利益。

他认为,「川普1.0」时期,美国对外战略聚焦地缘政治和「美国领导力」,而继任总统拜登(JoeBiden)延续了这一路径,强调意识形态对抗。但没想到,川普的第2个任期「全变了」。

根据报导,赵穗生说,川普今年回任美国总统后。鲜少提及地缘战略和意识形态。像是他第1个任期的对中鹰派成员蓬佩奥(Mike Pompeo)、博明(MattPottinger)等人均未被重新启用,几乎无人重返其核心团队。在他看来,川普是「贸易鹰派」,而不是「对中鹰派」。

赵穗生认为,川普第2任期也对美国的霸权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义,并开始认为即使大国间存在竞争,强人之间仍可共治世界,大国可联手将世界变成各自的势力范围:「美洲归美国、欧亚归俄罗斯、亚太归中国」。

他说,对川普而言,非法移民、LGBTQ(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酷儿)族群,乃至于整个民主党,是川普的所谓「内部敌人」,也才是他的「意识形态敌人」。

尽管如此,赵穗生分析,美中之间的「长危机」在短期内仍难扭转,川普在贸易与经济方面的要求仍然极为严苛,且始终希望能与中方达成某种「大交易」,要中国多买美国产品,实现贸易平衡。

赵穗生认为,中国购买美国大豆「才多少钱」;但买美国尖端产品,一是美国出于技术保护和战略竞争考量「卖不卖」的问题,二是中国有没有这个购买能力?

他直言,中国大量增加对美国商品的进口,要建立在国内经济转型的基础上,由出口、投资导向转为国内消费导向,而这还要相当一段时间。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