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19日发布「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通过3年努力,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慧化应用,并将加快机器人应用,支持电子讯息、汽车、装备等重点行业面向重复性强、危险性高、对健康存在危害的工作场景部署应用工业机器人,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上海市经信委、发改委、国资委19日联合发布「实施方案」,提出实施「模塑申城.AI+制造」行动,推动AI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赋能新型工业化,形成新质生产力。预计通过3年时间,上海制造业智慧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在语料、模型、平台、场景等领域形成一批创新成果。
「实施方案」提出,要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慧化应用;打造10个行业标竿模型,形成100个标竿智能产品;推广100个示范应用场景,建设10个左右「AI+制造」示范工厂;发展5家左右综合集成服务商,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专业服务商。
「实施方案」还提到,要推动智慧机器人在装配、焊接、喷涂、物料搬运等环节开展规模化应用。推动钢铁、船舶等行业打造人机协同智慧制造作业单元,实现复杂工序无人化。制定工业场景人形机器人安全性可靠性检验检测方法,推动产品「持证上岗」。
「实施方案」提及,打造「AI+」智慧产品,包括AI+工业软体工具、AI+工业产品与设备、AI+消费终端等。推动消费终端企业与AI企业合作开发端侧模型;推动AI计算机(AI PC)、AI眼镜和AI手机等新型智慧消费终端迭代升级,加速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促进智慧终端产业群聚发展。
任务落实方面,「实施方案」提及,要加强「AI+制造」各项任务的统筹组织和协调推进,落实重点任务、重大计划和重要政策。聚焦重点产业,编制「一业一策」推进方案。强化市区协同,鼓励产业基础好、场景丰富的制造业重点区推出「一区一方案」与专案政策,打造工业智慧产业群聚。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