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陆外送平台补贴大战才刚降温,「配送慢」问题18日却登上微博热搜,不少网友吐槽外送配送时间需一小时以上、订单超时、无骑手(外送员)接单等问题,称已经不敢再点外送。有网友表示,平台根本不用「卷」谁补贴红包额度大,「谁能按时送餐就能赢」。
上海第一财经指出,随著反内卷、价格战降温,外送大战正进入服务比拚的「深水区」。早前「0元购」等低价促销虽导致商家无法出餐、骑手取消订单等现象,但低价掩盖了不少用户对履约的不满,如今,用户对外送平台服务能力的敏感度正在上升。
美团近日将外送配送进一步拉入「15分钟」竞赛中,在美团搜寻页,部分店舖的配送时间显示「约15分钟达」,借此吸引用户下单。不过,从实际支付页面资讯看,美团普遍会将预计送达时间「宽限」到20分钟,也有不少用户在社交平台上,抱怨订单最终等了30多分钟才送到。
艾媒咨询创办人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分析,外送大战时,平台投入大,对外卖配送资源的调配也比较充足,订单快速增长,但在这之后,若平台补贴或资源的支撑不足就可能导致配送慢问题。热战期过后,外送平台能否持续提升配送体系的成熟度、对配送团队的奖励措施是否可持续等,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事实上,大陆外送平台的骑手数量在今年夏天普遍已大量成长,截至8月7日,饿了么骑士整体数量达到去年的3.5倍;京东第二季业绩发布时表示,已与超15万名全职骑士签订劳动合约。这都显示,投入「运力」、提升履约配送能力在外送大战中已是平台关注的重心之一。
这样为何还有配送慢问题?一位业内人士称,尽管骑手增多,但每个区域、不同时间点的骑手密度可能不同,高峰期考验系统调配能力。报导指出,产业正走向「15分钟达」与「配送慢」的矛盾之中,外送平台一边展露著攻坚更高时效的野心,一边面临著全面能力仍待补足的尴尬。
有零售电商行业专家指出,从行业整体来看,在用户端,外送竞争已从用户增长的「增量博弈」转变为挖掘现有用户价值的「存量博弈」,用户黏著度与消费份额的提升是竞争关键。而运力端的骑手资源争夺,是这场战争独有且最艰难的一环,它考验的不仅是资本实力,更是平台构建订单生态的综合能力。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