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2 8 月

生源少了,小学老师都跑去教高中了

生源少了,小学老师都跑去教高中了

2025年8月14日—15日,山东临沂市临沭县2025年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及小学、初中教师转岗高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在临沂市工业学校举办,该县近200名新教师及转岗教师参加培训。(临沂市工业学校宣传官微/图)

2025年8月的一天,山东临沂市某小学英语教师王涵梓接到电话,让她次日一早到学校开会。电话里没有说开什么会,但她也猜到了大概——可能要去高中教书了。

从2024年开始,学校每学期都会摸底,哪些老师有高中教师资格证。王涵梓是这些人中最年轻的,因此校领导还没到会,同事就得出了一致结论,“肯定是你去”。

会上发了一张表格统计意愿。校领导说,未来这几年老师们陆续都得过去,只是早晚的事。但大家基本都不想去高中。散会后,领导留下了王涵梓,“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可以锻炼自己”。

离被通知去高中教英语,已过去了一周多时间,电话那头的王涵梓仍然情绪低落。

在临沂下辖的罗庄区、蒙阴县等多个区县,不止一位老师经历了王涵梓的遭遇。在即将开始的秋季学期,他们将离开自己所在的小学或初中,前往高中教书。在学龄人口变化的大背景下,有一个术语描述这种情况:跨学段任教。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刘善槐长期研究学龄人口变化下的教育资源调配。他指出,师资盈缺互补需要解决适配性这个核心问题,“这个学段教师紧缺,那个学段教师相对富余,但富余的教师能否满足紧缺学段的需求,仍然有待研究。”

出于种种原因,不少老师并不愿意调往高中。而对高中学校而言,即使师资短缺,这些小学和初中老师也并非首选。

“先跑到三楼躲一躲”

“我校定于明天上午召开全体有高中教师资格证的教师会议,不得缺席,若不参加后果自负。”2025年8月10日,陈栋梁所在的临沂某九年一贯制学校微信工作群,收到了这样一条消息。

会上,学校通知,在2032年之前,该区有高中教师资格证的教师,都要到高中长期任教或是短期轮岗交流。

陈栋梁解释,之所以是在2032年前,是因为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迎来生育高峰。到2032年,这些孩子正好就读高一,高中入学人口激增,需要大量教师。

陈栋梁的工作经历就能折射出学龄人口的变化——他先是考到小学部当副科老师,当时小学一年级有二十多个班,第二年就只剩下十多个班;教了一年小学后,由于缺少初中老师,又被调到初中部。

临沂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山东机构编制网曾在2022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临沂面临入学高峰教师缺口大、峰值过后需求骤减的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根据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2023年的一篇报道,临沂在小学入学高峰阶段多招小学教师。等到学生入学高峰滚动到初中后,适当选拔有相应教师资格证的小学教师到初中任教。学生入学高峰滚动到高中后,再对教师进行同步调剂。

在陈栋梁参加的那次会议上,校领导念了一组数字,若干年后临沂市小学老师将有多少人富余。具体的数字陈栋梁记不清楚了,但他担心自己也会经历危机。“去高中的话安全一点”,他打了个比方,学龄人口的减少像涨大水,小学在一楼,初中在二楼,高中在三楼,“先跑到三楼躲一躲”。

所以这次他自愿报名前往高中。

区教育局摊派给学校3个名额,最终学校有6个人报名,这甚至出乎区教育局的意料。陈栋梁去教育局交材料,有工作人员说“本来觉得报名的人没那么多,得用更强硬的手段”。不过他也发现,学校里音体美这些副科老师更想去高中,主科老师的意愿并不高。

对主科老师来说,高中意味着更大的升学压力和工作强度。

“我一开始报考小学目标就很明确。”王涵梓说,小学学得比较轻松,教学没有什么压力。但高中就不一样,她在山东完成学业,知道那种早5晚10的生活,周末还不一定有双休,“高中生上三年就走了,老师要干一辈子,一想就很绝望。”

刘敏是临沂某乡镇初中数学老师,也被通知调往县城高中。她算了一笔账,乡镇教师每月有六七百元补贴,课后服务费每月也有1000元左右。打听下来,去高中工作量更大,每月到手却要少近2000块钱。她在原单位很快就可以评中级职称,职称晋升也随着工作调动,开始充满变数。她还很可能为此搁置自己生二孩的计划。

刘敏调去的高中,建了一个微信群,群里有八十多个人,都是小学和初中老师。她听校领导说,这次全县调动了一百多人。

不光是在山东临沂,2024年江苏机构编制网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某市统筹优化教师资源的经验。近3年该市中小学系统内调整1600人左右,其中小学阶段调整到初中阶段480人、义务教育阶段调整到高中阶段260人。

从全国来看,早在2019年,中央编办等四部门就要求根据各学段学生规模变化等情况,推动人员和编制学校及学段之间动态调整。2022年底,中央编办有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再次提出支持中小学教师跨学段任教。

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中进一步明确:因地制宜打通使用各学段教育资源,加强跨学段动态调整和余缺调配。

南方周末记者梳理发现,目前福建、宁夏、江西、新疆等多地,已发布教师跨学段转岗公告。

2025年8月16日—17日,福建永安市2024—2025年跨学段转岗教师素养能力提升培训线下集中研修在该市教师进修学校举行。(永安教育信息中心官微/图)

“赶鸭子上架”

不久前,刘敏去即将报到的学校参加了一次培训会,那是当地最好的高中。

学校有两个校区,管招生的老师顺口一提,“重点班肯定是在本部”。尽管没有明说,但这让她觉得,他们这些新老师应该是被分到生源不一定那么好的新校区。

家长也得知了这个消息。刘敏听朋友说,由于此次调动的老师大部分去了她即将报到的这所学校,有家长觉得这批老师能力不行,想给孩子转学。

与家长的态度不同,刘敏初中教过的学生都在打听她的去处,希望分到她的班级。但这让她感到不安,“我对自己是没信心的,他们还是去有经验的老师班里更好”。她甚至担心自己上课,有的题学生能解出来,她反而解不出来。

尽管教初中数学得心应手,但高中数学的难度毕竟不同。刘敏学的也不是数学专业,她用“赶鸭子上架”形容这次调动。调动前学校统计教师信息:年龄在35周岁以下,必须有高中教师资格证,“就这两个条件”。

同样感到焦虑的还有王涵梓。

她的专业是师范类小学教育,小学生虽然比较调皮,但一摆出老师的威严,学生倒也听话。王涵梓不知道高中该怎么教,也不知道怎么和高中生相处。

高中英语词汇更复杂,更注重语法。考高中教资面试时还要说从句,也“比小学难很多”。她想过自己有可能站在高中讲台上,一句英文也憋不出来。

多位调到高中的老师表示,他们中多数都是年轻教师。

南方周末记者以高中学生家长身份,向蒙阴县教育和体育局人事人才科咨询。工作人员介绍,年轻老师学历层次更高,学东西更快,各校也在制定针对新进教师的培训计划。

该县某高中即将迎来一批小学和初中老师。但该校校长坦言,小学和初中老师已经有了教学的思维惯性,他更希望老师是应届毕业生,“应届生是一张白纸”。他也有些无奈,“人事权在教育局,是县里统一的安排”。

临沂市另一所高中也面临同样的情况。该校副校长认为,小学和高中教学模式不同,小学注重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高中对学科教学的要求更高。

这两位校领导的担心不无道理。

2025年7月,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组织学生赴浙江、河南、江西等多地调研跨学段教师适配性情况。学生团队负责人唐千惠说,针对“跨学段教学的适应程度”这个问题,在回收的74份有效问卷中,没有一个人选“非常适应”。不止一位受访者提到,希望学校重视对跨学段教师的心理疏导。

有位从初中调到高中的数学老师告诉她,知识深度的不同,使课程设计天差地别。在初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基础运算能力,比如讲到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用零花钱的例子让学生很快理解。但高中讲函数的单调性,要用更严谨的数学语言推导。

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刘敏看到初中的知识点就知道怎么教。但这个暑假,“我先做一个学生”。高中学校要求跨学段老师先在家自学,她问了身边几个老师,都打算等开学后再说。她害怕自己上台后讲不明白,已经翻开了高中教材,在视频网站自学。有时遇到不会做的题,她还向在高中重点班里读书的亲戚家孩子“不耻下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法,但是一个起码不出错的高中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刘敏希望高中有经验的老师,能给他们上几堂展示课。

尽管不是自愿报名,刘敏仍然有着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调过来了就好好表现,总不能把学生给耽误了”。但她也承认,如果是老师自愿报名,教学态度肯定比强制调派的更加积极,“教不好是你把我强制调过来的,我有什么责任?”

有老师在私下说,在高中教不好,“还会把我再调回初中”。

老师是不是一块砖

调配跨学段教师,需要直面背后的矛盾。

刘善槐说,教师作为一种人力资源,人们总试图提高其使用效率。但与经费、硬件设施等资源调配不同,教师个体具有较强的主观意愿。他打了个比方,这个学校经费多,那个学校经费少,可以把经费匀点过去,“但老师不是一块砖,不是从这里搬到那里就可以了”。

教师作为理性个体,是否愿意跨学段任教受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在刘善槐看来,教师工资收入应充分体现其工作内容、工作时长和工作强度,建立完善的工资收入保障制度,有助于破解师资跨学段调配中的矛盾。

与山东临沂在暑假突击调配教师不同,一些地方在做更长远的准备。

2025年3月,杭州市富阳区开办了首期跨学段任教储备师资培训班。据当地媒体报道,首期培训班将帮助50名小学段具有中学教师资格证,且任教2到3年的年轻骨干教师提升初中段教学能力,最终成为“能上能下”的复合型教师。富阳区已经以初中名义招聘跨学段教师,前3年在小学任教,期满再回到初中任教。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富阳区教育局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探索实施储备教师常态化及全过程培训,将储备师资及具备跨学段任教条件的教师纳入全区教师培训计划,未来10年受训教师可根据需求及时赴新岗位任教。

不同地方,甚至同一个地方的不同学校,学龄人口变化情况都有所不同。

山东西部某县教育局分管教学的副局长说,目前他所在的县学龄人口减少得并不多,还没有教师跨学段任教的做法。在他看来,小学老师跨学段到初中,初中老师跨学段到高中,教师教学适应得更快,“从小学跨到高中不太合适”。

“下一步的方向应该是提倡小班化教学。”他认为,如果班额减少的话,教师的富余也不是很明显。

刘善槐也持相近观点。

“教师的盈缺状况需要进行科学研判,不能盲目得出教师有富余的结论。”刘善槐说,目前45人的班额仍然偏大,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应进一步缩小班级规模,将其控制在25人以下,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

但这掣肘于现实因素。小班化不仅意味着重新调整教室大小,也需要增加教室数量,这都需要新的建设投入。刘善槐说,“以区县为主的地方财政,能否支持得住?”

作为师范专业的学生,唐千惠也知道小班化的好处。她在调研中发现,面对学龄人口变化,更多地方是将低学段老师调至高学段。至于小班化教学,还没有看到趋势。

变化还在持续。

不久前,王涵梓有个念公费师范生的学妹毕业。明明学的是小学教育,却被直接分配到了高中。她连高中教师资格证都没有拿到,要求在两年之内考出来。

如何消化富余教师,仍然是一个待解的问题。

学龄人口呈现“排浪式”变化,高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最后一浪。如果高中教师都出现富余,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富余问题会更突出。刘善槐认为,目前教师退出机制仍不健全。换句话说,如果教师在编在岗,其师德师风和专业能力也没有问题,虽然说学生数量减少了,但为何、如何退出,“退出的标准又是什么?”

而至于教师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刘善槐觉得也未必可行。一个县占编制最多的群体就是教师,规模动辄四五千人,“一个事业单位才多少人?”

老师们能做的不只有等待。

福建某县一位小学老师,也在2025年7月接到通知,将在秋季学期前往初中任教。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县教育局已经下发文件,鼓励在编教师考取更高的教师资格证书和社工证。

她报名参加了9月份的高中教资考试,整个暑假都在复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