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近年陷入产能过剩压力,彭博昨(20)日报导,北京当局计划将对石油和炼油产业(石化业)进行全面调控,逐步淘汰小规模设施,同时,对老旧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以及投资引向先进材料领域等,相关措施最快可能在下个月推出。而该资讯也受到台湾业者关注。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指出,大陆官方将启动石化及炼油产业改革措施,最快下月公布方案,目的在于遏制低附加值领域长期过剩产能,具体计划正等待大陆工信部最终批准。
据拟议方案,营运超过20年的石化装置将被要求改造,约占大陆全国四成产能。同时,新规将鼓励工厂向精细化学品转型,而非持续扩张已过剩的大宗材料化工品。在新投资规则下,人工智慧、机器人、半导体、生医器材、电池及可再生能源所需材料将获优先支持。
此外,计划亦将针对小型炼厂,年产能低于200万吨者可能面临关闭。知情人士认为,随著汽柴油需求下滑、开工率下降,行业已出现约6,000万吨过剩产能,关闭是必要措施。另有消息称,乙烯因供应过剩,2026年起新增许可或将受限。若大陆难以消化产量,恐再度引发出口倾销争议。
值得注意的是,南韩近期也传出十家石化业者同意重整营运,每年削减最多25%的轻油裂解产能。
台湾最大轻裂厂业者台塑化(6505)表示,就供需而言,是件好事,但还是要看中国大陆的产能变化,至于需求端则须观察以美国为主的经济发展,纾解石化市场供应过剩问题。这意味著,外销比率占六成的台湾石化业,最关注的还是一年乙烯产能高达5,500万吨的中国大陆业界变化,尤其是依中国大陆规划,至2030年其乙烯产能将扩增到8,800万吨。
大陆在通缩与贸易压力下加紧整顿,力图扭转「内卷式」竞争。此前,金融界引述国信证券研报指,低质、同质化竞争导致石化行业陷入「增产不增利」困境,全产业营收利润率自2021年的8.03%降至2024年的4.85%,今年上半年仍处低位。中化新网则指,「内卷式」竞争已成石化业经济运行最大「绊脚石」。今年上半年石化业营收人民币7.77兆元,年减2.6%;利润人民币3,810亿元,年减10.3%;进出口总额下滑6.9%。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