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2 8 月

渔电共生为何变双杀?养殖户愤慨:规定说改就改、案场3年原地打转…我们的努力一再被政府践踏

撰文.今周刊编辑团队

7月上旬,丹娜丝台风重创南台湾,嘉南鱼塭满目疮痍。顺著台84线,穿过沿途被刮倒的「路障」,来到位于台南学甲的南瀛养殖生产协会。

眼前15口鱼塭的主人、协会理事长蔡阿玉满面愁容,投入养殖30多年的她,早已见惯风浪,此刻让她煎熬的,不是台风搅局,而是一场比天灾更不可测的「人为风暴」。

台风过境几周前,农业部召开了一场闭门会议,将行之有年的渔电共生案场铺排光电板规则推翻。一纸会议纪录,让「阿玉姊」手中正在跑行政流程、快走完最后一哩路的案场,极可能被迫退回重新设计,开工遥遥无期。

2019年,政府关闭农地变更大门,换轨力推「渔电共生」,作为地面型光电的发展主力。阿玉姊起初对光电极力排斥,直到自己认真爬梳资料,研究光电板、基桩和设备,发现只要案场规画得当,渔电可以共存互惠。

为了不被光电业者主导开发案,她带著南瀛养殖协会渔民,自行规划设计案场,挑选合适的光电业者合作,努力催生全台第一座由渔民主导的渔电共生案。原本,阿玉姐期待3年内作出示范案场,让各地养殖协会参考新的渔电模式。

讽刺的是,3年多来,因为法规不断变动,地方审查无限上纲,她的案场至今仍被卡案,迟迟无法动工。

「规定一改再改,完全漠视渔民的权益,我们这些努力配合绿能政策的人,过程多辛苦,案子到现在还被层层卡关,政府放我们自生自灭。」阿玉姐深叹一口气,参与渔电共生至今,她自觉渔民的努力,不断被政府践踏,「现在我们的处境是前方没路,后方也无退路。」

阿玉姊的愤慨与不平,不过是渔电共生政策推行5年来,众多血泪故事的冰山一角。

在能源转型政策下,政府订出2025年太阳光电设置量达20GW的目标,其中渔电共生扛下4.4GW重责。然而截至2025年6月,总进度仅22.7%;政府划出的2万公顷渔电专区、4700公顷「先行区」,至今并网面积不到8%,只施作完成362公顷土地。

政府勾勒的那张渔电美好蓝图,如今像是一场幻影。

若将视角转向各个县市,会发现全台渔电案场,几乎都面临卡关困境。许多案件因农业单位审查过严,动辄延宕两三年;即使并网后,仍面临繁复的「养殖事实认定」查核。

渔民被要求照养殖经营计划书行事,不能随意更换物种,不能任意停养,还得达到产量标准,「最近有渔民的太太生病,要求暂时停养几个月,但我们却不能放行。」业者两手一摊无奈大叹,现实难处就是政府不允许停养,为了不让整座案场被撤照,即使不通情理,也只能硬著头皮履行义务。

地方政府极尽所能刁难案件,是因光电弊案频传,基层公务员为求自保,干脆不盖章、不核准,导致行政审查停摆。一名外商业者气愤说,台湾法令一直变动,农业单位不断扯绿能后腿,「如果连主力发展的渔电都被堵死,到底还能做什么?台湾政府若不想推光电,请明确告诉外资,不要叫业者来投资,又坑杀我们!」

本应提升养殖产业、吸引青年返乡的渔电政策,如今重重压垮渔民与业者。政策方向不明确,中央、地方执行标准不一,让原本有机会共存互惠的渔电共生,走向「双输」局面。

如同一再被台风与豪雨重创的嘉南渔村,国内绿能政策也在一次次重击下摇摇欲坠,此刻台湾就像站在失序的十字路口,不知这台绿能大车将开往何方,需要掌舵的政府给出明确指引。

※本文由今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你可能也会感兴趣》

2025重阳敬老金最高领2万!领取资格、领多少、何时领…全台重阳礼金发放资讯一次看「北市有加码」

父亲背债1200万,清大电机硕士3年清债、35岁财富自由:「买下逢甲夜市整条街」法拍屋大叔给我的启发

00878、0056、00919…简单1指标进场,多赚50%!孙庆龙佛心公开「10档高股息ETF」出现翻涨讯号

老后搬到花东?她长住1年梦醒离开:物价比西部高、就医开车1小时…退休移居先考量4现实

全球塑胶公约》日内瓦谈判破局收场!联合国警告若不积极减塑,2050年海洋中塑胶可能比鱼还多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