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5 10 月

被洪水浸泡数日的广西村屯,如今怎么样了?

连日来,受多轮台风影响,广西百色多地被洪水浸泡数日,水位一度升至房屋二楼,形成“水上孤岛”。目前,积水尚未完全消退,但浑水逐渐变绿。

据百色市防汛救灾情况通报会2025年10月18日通报,9月25日至10月7日,受“桦加沙”“博罗依”“麦德姆”三个台风连续叠加影响,我市遭遇历史罕见的持续强降雨。靖西、德保、田阳、那坡等县(市、区)过程雨量超过400毫米,最大降雨量达698.4毫米,全市平均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多5倍以上,12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其中靖西市、德保县受灾最为严重。

截至10月22日12时统计,全市已有296个内涝点的积水成功消退,内涝点消退总数已占累计发生总数的八成以上。目前,未消退的内涝点已减少至69个。

目前,排涝工作仍在进行中。百色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建华在上述通报会上表示,为应对内涝灾害,百色市组织水利、水文、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专家分组赴各内涝点积极探寻排涝治涝方案。针对各内涝点实际情况制定“一点一策”治理方案。

被洪水浸泡的村屯

在广西百色靖西市新甲乡大甲街,洪水还未完全退去,村民自发架起了一座出行之桥,赶集买菜、上学看病,渐渐恢复生活秩序。

“今天,洪水才算退,退了有十几公分吧。”2025年10月23日下午,陆承熟告诉界面新闻,安能救援队今日上午才开始正常抽水。

“10月6号下的雨,但当时没意识到,雨会下这么长时间。”陆承熟说。

据陆承熟讲述,由于地形原因,当地村民已经习惯了涨水。“往年积水还没这么严重,村里小孩还会在里面游泳。”但像这次的洪水,陆承熟坦言:30年难能一遇。

42岁的陆承熟是一名邮政快递员。10月7日,水涨上来,他赶紧把站点内的快递打包成麻袋,堆在自家房屋二楼。

“当时,房屋一楼都被淹了,足足有一米深。”陆承熟家的厨房就在一楼,无奈只能在屋顶搭个简易厨房。“住在大甲街的154户基本都是三四层小楼,洪水来临后,留守在家里的村民在屋顶做饭成了常态。”陆承熟说。

过去的大甲街从不清闲,十几个村屯的人来这儿赶集,热闹的人潮能把街道堵得满满当当。可洪水一来,积水漫在街头巷尾20日未消,村民出门买菜成了奢望。

被洪水浸泡数日的广西村屯,如今怎么样了?

新甲乡大甲中心小学。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办法总比困难多。10月11日,大甲街留下来的男人们自发架起一座80多米长的钢铁桥,一头连接着村卫生院,一头连接着村小学。

现在,靠着这座钢铁桥,大甲街的村民已生活了12天。陆承熟所在的网点也已开始正常营业。但谈及自己的损失,陆承熟还是难掩失落。

目前,陆承熟所在的网点一个月收入2800元。最大的收入则是自己一亩二的稻田、两亩多的玉米地以及十几亩的李子树,但如今都被洪水淹没。

“刚熬过大旱,又遇上涝灾,这日子真难。”
陆承熟望着自家十几亩李子树,满眼心疼。他之前为护着这些树,没少费心血才挺过干旱,如今果树却全泡在水里。“算下来,损失大概得有30多万。”
他叹着气,语气里满是无奈。

村民在钢铁桥上穿行。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类似的情景,在百色多地村屯均有出现。只不过,没有大甲街的钢铁桥,其他村庄出行还是需要靠竹筏、皮艇等交通工具。

“熬了快一个月的时间,水位终于下降一些了。”广西百色市隆林克长乡东王坝子张吴美告诉界面新闻,洪水浸泡村子已半月有余,水位一直没有下降,村里的孩子们每天只能靠坐船去上学。

眼下,尽管水位略有回落,但村子仍被积水包围。“降水速度太慢了,不知道何时才能完全降下去,开始正常生活。”张吴美说。

10月21日,广西百色市德保县那甲镇多睦村一村民杨新阳告诉界面新闻,目前全村已全部撤离到镇上的敬老院居住,一日三餐政府供应,由于水位还没下降,中国安能已于20日去村里排查情况。

10月23日,杨新阳向界面新闻表示,当地水位已有所回落,但积水仍未完全退去,尚需时间。类似情况也出现在靖西市果乐乡交怀村下辖各村屯。

据界面新闻采访了解,目前当地大部分村屯积水正逐步消退,但个别村屯因地势原因,积水仍未退去。其中,田东县巴立村、新靖镇崇德村及雅丽村大力屯的洪水已完全退去,巴立村已启动消杀工作。

巴立村陇外屯村民黎湘花告诉界面新闻,10月18日,村里洪水便退至低洼处,19
日大家开始着手清理工作。“不少被水泡过的家具都没法用了,我父母这几天一直在清理家里的淤泥,还能用的家具就收拾出来接着用,不能用的只能扔掉。”

23日当天,乡卫生院工作人员到黎湘花家中,现场示范消杀药剂的使用方法。按照要求,需待消杀工作全部完成后,村民才能将家畜领回家中。

据通报显示,截至目前,百色市紧急安全避险转移1.02万人,其中紧急转移安置群众6963人,实现“零因灾死亡、零人员失踪”目标。

“积水难消”的原因何在?

雨量多叠加喀斯特地貌是这次洪灾过后,百色当地“积水难消”的主要原因。

据“广西发布”10月12日消息,此次灾情是受台风强降雨影响,河道自然汇流水位上涨所致。自9月下旬以来,百色市接连遭遇台风“桦加沙”“博罗依”“麦德姆”相继影响,短时间内形成的持续性降水远超自然排泄能力。仅9月30日12时,百色水利枢纽入库流量从当日0时的1200立方米/秒迅速攀升至8600立方米/秒,创工程投运以来的极值,当日14时,百色水利枢纽正式开闸泄洪。

百色地区是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之一,该地貌的岩石缝隙多、土层浅薄。一旦遭遇极端降水,地下水位暴涨,反而更容易引发地下河水反涌。并且,当地四面环山,而村庄多位于低洼盆地中,被村民形容“炒菜锅”,在多轮降水面前,更是“汇水容易,排水难”。

“百色的内涝,难在‘看不见的地下网络’。”百色水利电力设计院副总经理杨丽梅在百色市防汛救灾情况通报会上用“地下迷宫”形容当地水文特征。

杨丽梅解释,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经长期溶蚀,形成了跨乡镇,甚至是跨市域的地下河系统,平时是排水通道,此次极端降雨却让其“反向涌水”。

“地下水位超过临界线后,原本向下流的地下河,反而从低洼处向上冒水,加上洪水带来的杂物堵塞消水洞,积水自然难退。”杨丽梅举例称,德保上游的地下水通过暗河流到靖西下游,若下游消水能力不足,上游洼地就会出现“雨停涝增”的情况。

“这也是喀斯特地貌的结构性缺陷。”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公共管理与发展系主任、副教授孔锋告诉界面新闻,百色下辖靖西市90%以上区域为峰丛洼地地貌,地下河系统复杂但易堵塞。

“这种地貌虽理论上具备较强的地下水储存能力,但地下通道分布不均。部分区域地下河管道狭窄或分支过多,导致排水效率低下。例如,新甲乡大进屯因地下河入口被淤泥堵塞,积水无法通过传统抽排方式解决,只能等待自然消退。”孔锋说。

对于公众关心的“为何不全面用抽水机排涝”问题,杨丽梅也坦言,喀斯特洼地间通过地下河紧密相连,单点盲目强排会形成“抽水漏斗”,“把甲村的水抽到乙村,反而扩大灾害范围,必须先摸清整个水文单元才能动手。”而针对“挖隧洞排涝”的建议,她强调需先做详细勘察,“地下全是溶洞和裂隙,盲目开挖可能引发涌水,风险太大。”

目前,部分内涝点已形成初步处置措施。因不同内涝点情况差异大,所以根据当地情况制定不同的排涝方案。

据央视新闻最新报道,德保县有18个村屯出现内涝,其中,那甲镇的多睦村积水消退缓慢且排涝难度大。

央视新闻称,多轮强降雨后,多睦村已形成面积达 26
万平方米的积水区。积水难退除降雨影响外,还与上游多旁水库密切相关:该水库当前存有 8000
万方水,这些水会流经多气洼地,而多气洼地通过地下暗河与多睦村相连,导致库水持续涌入村内。同时,多睦村仅依靠一条排水不畅的地下暗河向外排水,双重因素叠加使得村内水位居高不下。

10月20日,安能一局57人携带抽排水车等设备赴广西排涝救灾。针对“一点一策”排涝治涝方案,安能救援人员则在连接水库和多气洼地之间最狭窄的垭口处修建挡水坝,防止水库的水进一步涌进村子。同时,还通过人工抽排的方式将村里的水逐渐抽排到水库,加速村里洪水消退。

据央视新闻报道,10月21日,整个垭口的挡水工程全部完成。随着上游挡水工程的基本完成,对多睦村的抽排水工作也在同步进行。多支救援力量携带了大型抽排设备,正在加紧抽水。

中国安能一局百色洪涝灾害抢险副指挥长边防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这次的抽排完全不同于平时内涝的抽排,它从抽的到排的高差有38米,距离达到670米,首次遇到这个难度。我们紧急调派一台能够实现高扬程的抽排设备,从8米扬程调整到25米的高扬程。

除了按照“一点一策”方案做好排涝治涝工作外,李建华还表示,百色市将分阶段推进4项工作:首先是内涝消退后及时开展村庄清淤、消杀防疫、房屋安全评估及饮用水检测,确保群众返家后住安全房、喝干净水;其次是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和生活服务,全力保障好群众的饮食、住宿、医疗、教育等基本需求,确保群众住得安心、吃得放心;再次是加快修复受损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尽快恢复正常运行;最后则是指导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组织技术人员上门提供种植、养殖技术指导,帮助群众做好农作物补种、改种和畜禽补栏等相关工作。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