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于当地时间10月28日在东京举行首脑会谈后,签署了关于确保重要矿物及稀土(稀有土类)供应的协议文件。

Президент США Дональд Трамп via
REUTERS – Vincent Thian
两国领导人同意“支持对日美两国国内产业极为重要的原材料及加工后的重要矿物和稀土的供应”。这一协议旨在通过日美合作来保障供应,动员政府与公共部门及民间产业,加强对相关资源的开采、加工与投资。
重要矿物特别是稀土被广泛应用于从智能手机到电动汽车等各种产品,是现代制造业的关键基础,应用于飞机、机器人、手机、空调、军工等多种领域,是使用电力和磁力旋转的电动机的核心材料。
目前,中国几乎垄断了全球的稀土资源,产量占全世界的69%,精炼能力占91%,并在与美国的贸易战中将其作为战略武器,使美国限制高技术等对华出口,遏制中国发展的对华战略无法展开。9月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后,美方持续新增出台一系列对华限制措施,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和特别指定国民清单;通过穿透性规则扩大受管制企业范围,影响中方数千家企业。为此中国在10月9日,发布了关于稀土等相关物项的出口管制措施,美国着了慌,特朗普跑到马来西亚,与其说是参加APEC会议,不如说主要是去见习近平,双方让步,中国同意暂缓执行近期出台的部分关键矿产出口限制措施。
目前美国正尝试通过与其他国家合作,以摆脱来自中国的稀土等供应受限的局面。
美国与一些国家签订了稀土协定,此次亚洲之行就与日本、马来西亚、泰国签订旨在加强以稀土为主的关键矿产供应链合作的协议,而一些与美国签约的国家,现在确实可以生产稀土。
1、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与美国10月27日签订了一项价值约 85 亿美元的关键矿产协议,包括稀土。
澳大利亚确实是拥有丰富稀土资源和矿山的国家,在其境内有稀土产业,有“生产/埋藏”稀土的资源,有现实的可操作性。
2.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有大量稀土资源或潜在资源。马来西亚政府估计其拥有约160万吨以上的非放射性稀土元素储量,
其加工能力、开采技术或产业化程度正在发展,产量较高。
3、泰国
特朗普与马来西亚签署稀土谅解备忘录(MOU)。泰国确有稀土元素出露点、地质潜力和生产能力。泰国位列全球稀土产量第6大国,去年,泰国的总产量接近1.3万吨,较2023年增长261%,较2018年增13倍。
而日本本身并不生产稀土,但为什么美国仍与其签署了确保稀土等矿物的供应的协议呢?
日本虽然在现在不生产稀土,但近年日本提升了探测海底的技术,2011年发现太平洋近海10至70米厚的稀土泥,比中国稀土矿浓度高2至5倍;2013年又在东海的日本专属经济区(EEZ)的南鸟岛附近海底发现高于中国稀土矿浓度20倍的稀土泥,这是一种新一代清洁资源。根据日本每日新闻社的《每日论坛》2011年8月11日报道,东京大学的研究团队曾在英国《自然》杂志的姊妹刊上发表论文,指出太平洋海底存在大量含稀土的泥层,其储量相当于陆地的800倍。日本是世界第四大海洋国,迄今发现的海底400至600米的稀土泥,据称可供日本千年需求。日本政府试算,开采海底千米以下的资源成本高于利益,但500米前后的海底资源即使使用现有技术仍有利可图。
当时,日本媒体曾以“有望解决资源问题”进行大幅报道,但由于技术限制,要将海底资源商业化仍十分困难。日本计划继续在南鸟岛周边及包括EEZ以外的西北太平洋广域进行调查,以掌握稀土泥与锰结核的分布和品位数据,为未来国际社会允许公海资源开发时,尽早获取优质矿区做准备。
同时,日本还计划利用此次调查采集的样本进行选矿、冶炼、分离、精制及残渣处理等实证实验,构建由“海洋立国日本”主导的以海洋为起点的新型稀土与电池金属供应链。美国可能看中日本虽然还没有开发出来,但是充满了潜力的稀土埋藏资源。
2010年9月下旬,中国的稀土出口出现停滞,理由被称为“海关手续严格化”,但在此之前的9月7日,中国渔船曾在钓鱼岛附近与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发生碰撞,日本方面迟迟不释放中方人员,引起了外交上的严重冲突。经过日方与中方的反复交涉,两个月后出口停滞才得以解除,但此期间日本产业界为确保稀土供应四处奔走,市场价格也一度暴涨,引发混乱。这以后,日本采取如下措施对应这种危机:
① 海外资源的确保
• 与拥有重要稀有金属的资源国在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振兴等方面加强合作。
•
通过独立行政法人能源.金属矿物资源机构(JOGMEC)、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BIC)、日本贸易保险(NEXI)、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的协作,提供风险资金支持。
• 对日本海域的海底热液矿床等资源进行有计划的开发与利用。
2011年,日本大型商社双日公司与独立行政法人能源.金属矿物资源机构(JOGMEC)共同出资成立了日澳稀土株式会社(JARE),并通过该公司向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Lynas)投资约200亿日元。通过这一举措,使稀土年产最高9000吨,可满足国内需求约三成的轻稀土供应得到了可预期的保障。
② 回收利用(循环利用)
• 开发重要稀有金属的回收技术。
• 构建回收系统,或利用现有系统促进废旧产品的回收。
• 推进便于回收的环保设计的引入。
③ 替代材料的开发
• 推进重要稀有金属替代材料的研发等举措。
• 利用纳米技术等日本最先进技术加强相关研发工作。
• 整备产业合作体系与研发基地,切实推进研究。
④ 储备(战略储备)
• 灵活地增加或释放储备量。
• 推进对有储备必要的重要稀有金属实施战略储备。
日本政府还投入约1000亿日元的追加预算,通过JOGMEC进行海外矿山投资与国内产业支援。产业界则推进磁性材料技术革新与替代材料开发,使稀土消费量本身减少了一半。
这场2010年的中国对日稀土禁运危机促使日本制定了以“供应来源多样化、替代技术研发、战略储备与资源回收”为核心的国家战略,使对中国稀土的依存度从约90%降至约60%。
由于日本海底稀土的埋藏量展示的稀土生产的潜在能力及稀土的再利用、替代材料的开发和海外资源的确保的一条龙稀土“组合拳”战略体系,使日本在稀土回收技术、部分高附加值特定稀土金属生产技术上占优势,同时将来也很可以会生产出大量的稀土,这使美国对日本在战略物资的确保上的卓有成效的努力和成果刮目相看,日本不仅能成为关键技术与供应链安全的合作伙伴,也可能在未来成为新的稀土供应中心。对美国而言,与日本签订稀土协议,不只是“确保资源”,更是“确保盟友的科技与战略优势”,以共同构筑摆脱对中国依赖的全球稀土安全体系,因此与日本签订了确保重要矿物及稀土(稀有土类)供应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