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週二启动“共享大市场:出口中国”计划,称将扩大进口、打造“全球最大市场机会”。但在中国贸易顺差攀升、进口成长乏力下,中国此举被视为意在于进口博览会前重塑“开放合作”形象。

为期六天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週三(11月5日)在上海开幕,中国于开幕前夕宣布启动扩大进口的新措施,试图在与美国贸易摩擦升温、对外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背景下,将自身形塑为“大市场机遇”。
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4日宣布启动“共享大市场:出口中国”计画,未来预计每年举办10场大型活动,邀请5至6个国家参与。
中国总理李强也出席该系列出口活动的启动仪式,他指出,目标是“依托各类开放平台载体,架起更多机遇、供应之桥”,让中国成为“更多国家的最佳出口目的地”。
中国虽强调对外开放,但也有观察指出中国近年正寻求摆脱对西方科技的依赖,例如10月底发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即第十五个五年计划,涵盖2026年至2030年),便把“科技自立自强”与“扩大内需”设定为中国的核心政策方向。
盡管中国近年对外输出的加工制品持续成长,但其对全球市场需求的贡献却相对有限,进口几乎停滞不前。经济学者指出,这种失衡不仅加剧国际贸易紧张,也在国内引起通货紧缩的压力。
中国贸易顺差攀升 突显出口导向与全球需求失衡
宣布启动系列出口活动计画的活动正值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前夕,该博览会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
该博览会由习近平于2018年创办,旨在回应外界对中国庞大贸易顺差的批评、展现自由贸易形象。

中国商务部在第八届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前夕宣布启动“共享大市场:出口中国”计划
不过,欧洲商会等机构多次批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政治宣传意味浓厚”,2023年更指出中国对欧洲等地的贸易顺差仍持续扩大。
今年中国贸易顺差预计将衝破2024年约1兆美元的纪录。为弥补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导致的销售下滑,中国出口业者正以低价甚至亏损方式向其他市场销售商品,以维持市占。
仅9月一个月,中国对美出口年减27%,但对欧盟、东南亚及非洲出口则分别增长14%、15.6%与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