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返乡到家第一天。跟乔叶在《宝水》中说的一模一样,我只要一睡在乡下家中,失眠症就彻底好啦。
在早上九点多,睡醒后,我对着屋后麦田,直接发了一两小时呆。

中午吃了些东西,接着睡到下午五点。一天之内,能睡上这么多时间,多么幸福,多么奢侈。
本来,下午我就应该去干农活了。这几天,全家都在种小麦。虽然,我屋后的地里,很多麦苗已经长出来了,但,我哥家的还没种完。多年以前,他们流转了千亩田,这时候,还在没日没夜耕种。
下午我其实就是被嫂子电话叫醒的,她说,他们决定下午五点就收工。因为我回来了,晚上得带我去下饭店。我说,种地不能拖啦。她说,后面两三天,还是好天气。
这让我觉得罪孽深重了。
我太清楚了,每到种收之际,我哥嫂全家是没日没夜地忙,一天能睡三四个小时,都是幸福的了。
他们手上有很多农用机械,但,又合不得花钱雇人开,一家三口,就每个人都开着,像个突击队,一直向前冲。
本来,我今天也想去帮他们开垦地机。我甚至还想架个手机,全程直播我的英姿。那样,我一定会像巴顿将军,征战在乡村沙场。
但,我是真的太困了。回乡,本来算要穿过大半个中国。这次,为了几场演讲,又绕了一大圈,累得实在不行了。
这会,似乎觉得满血复活了。
因为要返乡,对这两天被网友们嘲讽的那个新闻,想得就多了点。越想,也觉得越不是滋味。
对,我说的是“防止规模性返乡滞乡”这事。上周五,在农字口的全国大会上,这词冒出来了。当时,我看到后,就一声长叹。

抛开这事背后令人难言的背景不说,单说“防止规模性返乡滞乡”一词,我认为,就用的跟狗啃似的。
作为一个主要靠解读制度政策吃饭的人,我当然能理解这个说法隐藏的文本,甚至还包括制度的善意。
是呀,是时候好好关心服务一下返乡回流的农民工们了。对,我用的是“关心”“服务 ”,而不是他们说的“防止”。
现在城里情况是咋样的,谁都清楚。这段时间,我到过十几个城市,真没看到多少建筑工地有热火朝天场面。工厂企业也去过不少,那些表演型展示就不说。总体讲,冷清和寒意,我是真的感受到了。
今天中午,在饭桌上,我说,要把家里屋子漏水的地方堵堵修修,不知道这农忙时有没有农民工做。
我爸说,村里农民工基本都回来了,城里没事做,农村地都包出去了,现在他们多是在家打麻将,随时可以叫来做事,有的亲友不给工钱都行,喝顿酒再给两包烟。
这就是真相。
所以,上面说“防止规模性返乡滞乡”,一定也是意识到这是个问题——一个涉及大量劳动可能因为闲置带来群体性返贫问题。
但,用“防止”这个说法,让人觉得别扭了,居高临下的了,给人感觉就像是施行政指令了,好像是在给基层下硬任务——不让农民工回来。
事实上,社交媒体上,拿“防止规模性返乡滞乡”这话开涮的,都漫山遍野了。
很多人的口吻,都是在嘲讽,都是在日撅——噢,以前说是衣锦还乡,后来说是欢迎返乡创业,现在,你们开始防止我们回乡了。
这话当然是不理性的,但,公共情绪成这样了,要我说,也真是因为制度性挑逗。
本来,这些农民工内心就很不爽,在城市工厂倒闭了,回农村土地也没地种了,你们还要防止我们回来,难道,我连回家和老婆同房的资格也要剥夺吗?

这里得补充一下——别看我哥是个种田大户,其实,今年他都亏惨了。不信,你们去打听打听,粮价都成啥样了。这几个月,他还是靠借我钱给农户发承包费和劳务费的。
我想想他们那么累那么苦那么惨,我真不是滋味。
前几天,我在文章中说,不要多说什么“大环境困难”之类的话,因为说了没球用,还给自己添堵,也招有人恨。
但,我也认为,如果真的混到制度性救济和政策性补给都跟不上,你情绪价值至少还是要提供好吧。
说什么“严防规模性返乡滞乡”,这不就是在大家伤口撒盐嘛。


我一直认为,先把人话说好了,才能真把人事做好了。
在现在经济环境下,农民工跟着城市化步伐来养家糊口或发财致富,机会肯定渺茫了。孙立平教授在那篇《未中国会不会迎来艰难十年?》中也说,随着农村从过去温饱状态向传统耐用消费品阶段的转型,未来如何走好过去几十年中城市居民所经历的那个阶段,就很重要了。
现在说防止规模性返乡滞乡,说白了,还是因为没有准备好,感觉这些返乡人员都回来,接不住了。
问题是,城市也没能接住呀,你难道要他们睡公园睡桥洞,去跟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抢睡觉地方吗?
所以,这个时候,我觉得,至少不要再传递一种信号,给人错觉是在硬性“限制人员流动”,是在阻止外出务工人员返回家乡。
信心比黄金还重要。要我说,“防止规模性返乡滞乡”这个说法,就是典型没自信的表达。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两步走,如果不能让人感觉到并驾齐驱了,至少,也要让人觉得是此起彼伏,自由伸缩吧。
想想吧,当年,老人家都还能说“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至少,是在展示农村能接住城市大量学生的豪情。
现在,不能让人产生农村连农民自己都接不住的错觉。气势上,不能输。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又有老大哥在看着我,但,我能声明,我没有质疑工作做主要是说,不能把话说得跟没过脑子似的。
还有“滞乡”这词用的,就算不像狗啃的,也像是猫抓的。
我感觉,好像不是在暗示,乡村就是农民不应该久留停滞的地方。这种话,对咱这种进城打工人员来说,也是“伤害性不大,
侮辱性不小”。
农村,对农民工来说,至少还有白发亲娘,以及风韵犹存的娇妻吧。
这时候,你哪怕多说几句“欢迎兄弟们回来”,也是对留守老人的一种安慰,或许,还能意外地多生出些孩子,为解决中国生育率作出贡献呢!
最后,我要报告一下,作为进城务工人员,我这次回乡,绝不是规模性的,老婆和孩子都没带。
还有,我绝不“滞乡”,过几天就滚!这,总该放心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