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常安镇的村民向指尖新闻反映,称当地多年前打的“抗旱水源井”建好后一直没有投入使用,现在水源井的看护房已经变成了“垃圾房”,破损严重也无人维护。
11月24日,指尖新闻实地采访后发现情况属实。截至发稿前,常安镇政府对于那些“抗旱水源井”何时建成、为何没人维护等问题暂未正面回应。

常安镇的个别机井房已破败不堪(记者 刘强摄)
据投诉人介绍,几年前,常安镇的每个村都打了十几口“抗旱水源井”,而且还专门在水源井上加盖了看护房。但在他的记忆里,那些“抗旱水源井”自从建成后,就没有投入过使用,看护房也没人维护,有的丢了门,有的没了房盖,有的甚至变成了垃圾房和厕所。投诉人表示:“我听说打那些井公家没少花钱,但是打完井不用,这不是花了冤枉钱吗?”
11月24日,指尖新闻记者来到了投诉人所说的常安镇,在镇里的几个村屯探访一圈后,发现除了公路边的“抗旱水源井”看护房还有门之外,大部分看护房的大门都已经不见了。干净一点的看护房里,只有一口机井的管口。而偏远一点的看护房里,到处都是垃圾,周边还有不少粪便。在“抗旱水源井”的看护房里,记者并没有看到水泵等配套设施,有的看护房周边几百米甚至没有电线杆。有村民戏称:“我们也不知道花钱打那个井干啥用的,电都不通,怎么能抗旱呢?”村民还告诉记者,他们浇地还得自己想办法运水,那个抗旱井基本就是摆设。

抗旱水源井看护房破败不堪(记者 刘强摄)

没有房盖的看护房里满是杂草垃圾(记者 刘强摄)

抗旱水源井周边根本没有电(记者 刘强摄)

看护房里只能看到水源井的井口(记者 刘强摄)
这些抗旱水源井是什么时候建成的?为何没投入使用?水源井建成后什么部门负责维护?11月24日下午,指尖新闻记者来到了常安镇人民政府。该镇一位负责人在接待记者时表示,自己并不分管这一块,具体情况他也不清楚,但是据他了解这些井应该是历史遗留问题。

宾县常安镇人民政府(记者 刘强摄)
随后,指尖新闻记者又来到宾县农业农村局,该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可以明确那些机井并不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因此并不是农业农村局负责的,具体情况还得问乡镇。

宾县农业农村局(记者 刘强摄)
11月24日下午,宾县常安镇政府的相关负责人给记者打来电话,记者提出镇里可以通过书面或电话把相关情况介绍一下,但截至发稿前,并未收到常安镇的相关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