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8 11 月

楼继伟放话试风向 3类人首当其冲

  在中国,近几年时不时有地方政府就征收房产税对外放风试水,但屡屡惹来骂声一片。近日,中共原财政部长楼继伟又公开谈论这个问题,并称相关立法早已完成,只等适合的时机上路,再度引发社会舆论反弹。

  11月14日,中共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在第十六届财新峰会上发言时,再次谈到征收房产税的问题。他称,“房地产税是最适合作为地方税的一个税种”,这个问题早在2013年就提出来了,实际上全国人大立法也已经完成,一些难点问题也基本解决了,只是在等一个适合的时机推出。

  那么,最好的时机是什么呢?楼继伟表示,2021年中国试点房产税时,适逢房地产泡沫破灭,经济因疫情冲击下滑,所以2022年政府决定“暂缓房地产税试点”。现在中国房地产的泡沫已经破灭,虽然房地产仍在下行过程中,此时推行房产税还是比较难,但还是应该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适时推出”。

  此前,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下,中共财政部曾于2021年在中国部分城市进行房地产税改革试点,结果反对声浪很大、无法推行下去,其后财政部于2022年3月宣布,“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

  2023年3月,楼继伟在财新网旗下的经济学期刊《比较》上发表了题为《新时代中国财政体系改革和未来展望》的文章,提出房地产税最适合作为地方税的观点,呼吁“在经济转为正常增长后应尽快开展试点”。

  中国财经界认为,楼继伟日前在第十六届财新峰会上的发言,很可能是替北京当局提前对外释放风声之举,表明房产税的落地已进入“实质性倒计时”。

  鉴于上述情况,中国财经类公众号“大伟看楼市”11月15日发文分析称,根据政策导向与市场逻辑,以下3类人群将成为房产税的主要缴税对象:

  第一类缴税人群,是三四线城市的“囤房族”。

  这类人群购置多套房产用于出租或等待升值,但目前普遍面临“持有成本激增 + 收益覆盖不足”的困境。在城市经济增速放缓、人口流出加剧的大背景下,大量投资性房产长期处于空置或低租状态,出现 “租金抵不上税费” 的亏损局面。一旦房产税落地,势必出现囤房族集中抛售房产的现象,进一步压低房价,形成 “抛售 — 价跌 — 难成交” 的恶性循环。

  第二类缴税人群,高杠杆炒房者面临的风险更加致命。

  这类人群通过银行贷款、消费贷等渠道撬动资金,购置多套房产用于短期投机,依赖房价上涨差价偿还债务。在房地产市场泡沫已破,房价处于下行通道的情况下,这类炒房者的房产增值收益完全无法覆盖其成本。一旦开征房产税,将直接导致其资金链平衡崩溃,“新增税负将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三类缴税人群,是超面积豪宅持有者。

  单套大面积豪宅的持有者同样面临被征收房产税的高风险。“根据普遍预测的征收规则,房产税将设置人均 60 平方米左右的免征面积,超出部分按评估价值累进征税。”

  文中特别提出,远郊豪宅持有者面临的困境更为突出。这类房产往往因 “低价” 吸引购买,但配套不完善、流通性差。在房产税开征后,“其高评估价值与低使用价值的矛盾愈发凸显”,彼时就算房主想转手卖房,也很有可能因增加了“房产税成本”而无人接盘。

  在陆媒相关话题的报道下,中国网民纷纷留言热议,绝大多数的评论仍然是对相关政策的质疑与批评。

  在网民的热议当中,有北京网友发帖直言,“房东交税,最后还不是转嫁到租客头上。”有西安网友评论道,“应该在买房的时候就制定这个规定,这样房地产的发展和购房行为都会更理性。现在推出这个政策,让人难以接受。”有上海网友分析称,“现在说首套可以免税,等征收几年后专家就会说所有人都要交才最合理,到最后谁都躲不掉。”

下午察:房地产税在路上| 联合早报

(示意图)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