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举国体制打拼金牌 奥运怎成政治宣传?
2024年8月12日,北京当地报纸标题上写着\"荣耀巴黎\",报道中国在巴黎奥运会上获奖。
中国运动员在本届巴黎奥运会上取得了金牌数量与美国齐名的好成绩。这一现象在被中国官媒宣传为国力的展现后,也同时引发有关体育与政治关系的舆论热议。
中国举国体制催生奥运金牌 对民间体育投入微乎其微
年仅17岁的全红婵在巴黎奥运会上成功卫冕女子跳水10米台冠军。连日来,她的老家广东湛江迈合村也随即吸引了上千名粉丝“朝圣”。综合中国媒体报道,不仅全红婵的家门口出现许多摊贩叫卖,宗祠和村口摆放宣传全红婵战绩的海报,村委会干部还急建停车场,以应付突如其来的旅游热潮。全红婵日前返回国门时,还因许多民众带着玩偶、鲜花夹道欢迎而在机场举步维艰。
在中国,奥运金牌不仅止于个人荣耀,还承载着“党和人民的嘱托”。8月11日,中国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的首版头条刊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奥运健儿不辱使命、完成“民族复兴伟业”的贺电。
美国纽约福特汉姆大学政治学教授慕里本(Zein Murib)就这一现象告诉本台, “奥运首先关乎民族主义,其次才是体育” :“第一届\'现代\'奥运会是在1936年德国举办……,当时美国就非常积极展现主导地位,我认为也能合理推断中国是这么做的。”
中国跳水运动员全红婵(右)在获取金牌后接受媒体采访(RFA)
奥运奖牌用来评估政治制度优越性
本次中国代表团获得了40枚金牌、27枚银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