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多个行业都出现价格战,影响所及,制造业销售利润在2024年创下新低。有商家表示,价格战已让生意亏损,但不跟进又会没生意做。官方已经出手想整治「内卷」(无效益的竞争)。
美媒纽约时报中文网今天报导,在河北肃宁县一个工业区,当地服装制造商说,自己每年为全国各地的批发商生产大约100万件T恤。竞争自2024年以来已变得非常激烈,以至于生意一直亏损。她说,「这种内卷让人难以承受,大家都在逼死自己,整体市场环境不好,销售停滞,产能过剩。」
这名制造商说,她的一些竞争对手为了把库存变成现金,愿意亏本出售商品。后来,客户们要求她把价格降低到竞争对手们的水平,让她陷入一种两难境地:再降价的话,她会赔得更多;不降的话,她将彻底没有生意可做。
唐永胜在河北经营8家工厂。他说,他的竞争对手们愿意无休止地互相压价,尤其是在中国许多主流电商平台持续压低价格的背景下。
他说,河北的许多工厂在进行逐底竞争,因为当地政府鼓励继续投资。在那里,从银行贷款比在中国其他地区更容易,导致工厂老板们不惜一切代价维持运营,「主要的目标是生存」。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7月1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财经委员会第6次会议时,提到「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中国「改革」杂志2025年第6期刊发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黄群慧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叶其楚的文章,探讨中国制造业的「内卷式」竞争现象。
文章指出,这种过度竞争又无效率的情况,使得行业整体陷入「多劳少得」或「多投无果」的困境,常伴随著非理性乃至扭曲的企业行为,催生诸如恶性价格战、排他性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手段,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和资源配置效率。
文章指出,当前中国制造业已经表现出「价格内卷」以及「链条内卷」,前者是行业陷入恶性价格战,后者指产业链内部,处于主导地位的平台企业等以「压成本、压工期、压服务」为代表的压价方式,不断将成本和利润压力向链条下游传导,挤压产业链内劣势企业生存空间。
文章指出,受到前述现象的影响,近年来,中国制造业销售利润空间从2021年的高点13.24%下降至2024年的11.87%,创下近年新低。
文章并点出,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发展规划和产业扶持政策的推动下,各地纷纷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间产业趋同、产能重复、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同质化竞争风险显著上升。在新兴产业领域,需警惕电脑、电子、生物医药等高技术行业的利润下降以及「内卷式」竞争的风险。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