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0 9 月

财经

财经

中印外长会晤释暖意 美关税压力促双方寻共识

【彭博】-- 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表示,中国大陆和印度希望改善双边关系。这是亚洲两个竞争对手在当前美国贸易政策变数加剧之际,试图推动关系回暖的最新信号。苏杰生在与到访的中国大陆外长王毅举行双边会晤时发表了上述言论。 此次访问是王毅三年来首次到访印度。 「我们两国经历了关系的困难时期」,双方「如今都希望向前看,」苏杰生周一在新德里表示。「分歧不应演变为争端,竞争不应演变为冲突。」
财经

大陆电动车对外投资首超本土 为何产业链的布局迎来分水岭?

大陆电动车企业持续在海外加速扩张。根据美国研究机构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最新报告,2024年大陆电动车对外投资规模首次超过大陆内的投资,打破多年「八成资金集中在本土」的格局。在大陆市场产能过剩与价格战的双重压力下,大陆车企将目光投向海外,透过建厂、技术输出与通路布局,抢占海外市场。在此之下,大陆电动车去年对外投资首超本土市场,它们看到了海外市场哪些亮点? 大陆电动车对外投资首超大陆本土 大陆多家车企今年相继加大海外布局力道。彭博报导,荣鼎18日发出最新报告指,大陆电动车产业链的全球布局正迎来分水岭。
财经

传日本在钓鱼台海域投入大型无人机 阻陆片面改变现状

日本共同社19日引述多名日中消息人士报导,鉴于大陆海警船接连驶入尖阁诸岛(我称钓鱼台,陆称钓鱼岛)周边「日本领海」的现状,日本政府投入海上保安厅大型无人机「海上守卫者」(MQ-9B)用于空中警备,已开始正式运用,意在展现阻止同样主张主权的中方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强硬态度。 中华民国、中国大陆与日本均主张钓鱼台主权。近年大陆海警船在钓鱼台周边航行趋于常态,2024年全年航行天数共计355天,创2012年日本政府将「尖阁诸岛国有化」后的最多天数。 报导称,尖阁诸岛周边领海广阔,约达4,740平方公里,日方因此启用配备了最新锐雷达和监控设备的「海上守卫者」,与以往的巡逻船和载人飞机一起提升监视能力,带动警备体制的扩充。至于可否对大陆船只起到实际阻止效果,成为今后课题。 日中消息人士称,「海上守卫者」4月起多次在包括日本领空在内的尖阁周边上空飞行。负责对大陆海警船的警戒监视任务和拍摄图像。日方将探讨从上空发出要求大陆海警船驶离领海的警告。 报导指,日本海上保安厅并未公布在尖阁周边运用无人机的情况,表示有关装备的运用事项无可奉告。 「海上守卫者」由身处地面操作中心的飞行员负责操控。传送来的影像等数据由海上保安官确认,并发出必要指示。日本海上保安厅目前运用3架无人机,计划在2025年度内增加2架。不仅是包括尖阁周边在内的东海,还将负责太平洋及日本海的警戒监视和海上灾难灾害应对工作。 「海上守卫者」由美国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制造,日本海上保安厅2022年10月在青森县的海上自卫队八户航空基地启动「海上守卫者」的试验运用。今年1月将据点转移到北九州机场(北九州市),为正式运用推进了准备工作。 日本第11管区海上保安总部(那霸)本月5日通报称,再有4艘大陆海警船相继驶入尖阁周边领海,是今年第24天。包括毗连区在内,截至当时已连续260天在尖阁周边发现大陆公务船,持续刷新2012年...
财经

拜川普关税战所赐 中国大陆主导的全球南方贸易新秩序加速崛起

【彭博】-- 据标普全球的一项研究,美国总统唐纳·川普发起的关税战促使中国大陆加快布局对「全球南方」开发中国家的贸易和投资,这可能会催生一个由中国大陆企业主导的新型国际贸易秩序。 标普全球周二发布报告称,过去十年,中国大陆对东南亚、拉丁美洲和中东等地区的货物出口成长了一倍,而同期中国大陆对美国的出口仅成长了28%,对西欧的出口成长了58%。
财经

俄乌战争 中国外交部:对话谈判是唯一可行出路

美国总统川普、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与欧洲多国领袖在白宫会谈。中国外交部今天表示,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的努力。 中国外交部19日下午召开例行记者会,由发言人毛宁主持。 据澎湃新闻报导,「今日俄罗斯」记者在会上提问,川普(Donald Trump)、泽伦斯基(VolodymyrZelenskyy)与欧洲多国领袖于当地时间18日在白宫会谈,「请问中方是否掌握有关这次会晤的资讯,中国外交部对此有何看法」。 毛宁表示,「中方始终认为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我们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的努力」。 法新社记者提问,如何看待泽伦斯基可能将与俄罗斯总统蒲亭(Vladimir Putin)召开和平峰会。 毛宁重申,「刚刚我已经介绍了中方的立场,我们始终认为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我们也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的努力」。 毛宁强调,中国对于「乌克兰危机」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但从『危机』爆发第一天起,中方就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坚持劝和促谈」。 她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四个应该」,亦即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应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得到重视、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得到支持,「四个应该」在当前形势下更具重要现实意义。 毛宁指出,中国先前发布政府立场文件,派出特使展开多轮穿梭外交,在联合国发起成立「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发出客观公正劝和促谈的声音,「中方愿根据当事方意愿,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危机』的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 路透社记者提问,蒲亭在阿拉斯加峰会后与印度、巴西、白俄罗斯、南非以及一些中亚国家领导人通话,「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蒲亭也将很快同中国领导人通话」。 毛宁回应,中俄两国元首保持畅通沟通管道,「但是你的具体问题...
财经

中国佛教协会狠批释永信:抹黑佛教界 造成传承障碍

中国佛教协会今天发文严词批判前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指他严重违犯佛教戒律,对佛教健康传承造成障碍,「给全国佛教界抹了黑」。文章并说,出家为僧并没有改变作为国家公民的基本身分,不能因此就不履行公民义务,不受法律约束。 澎湃新闻报导,中国佛教协会这篇文章说,释永信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涉嫌刑事犯罪,严重违犯佛教戒律,给少林寺的管理和佛教领域正常秩序制造了混乱,对佛教健康传承造成了障碍,「给全国佛教界抹了黑」。 文章强调,佛教教职人员,特别是佛教界代表人士,应当石确实增强法治观念,时时绷紧「守法遵规」这根弦,绝不能触碰甚至逾越法律红线。 这篇文章说,守法是每个中国公民应尽的义务。在中国「没有法外之地、法外之教、法外之人」。佛教教职人员首先是「国家公民」,出家为僧并没有改变作为公民的基本身份,必须与其他公民一样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不能因为信仰佛教,取得出家僧人的宗教身分,就不履行公民义务,不受法律约束。 文章提到,「守法」是佛教信仰的内在要求。佛教戒律,尤其是「菩萨戒」明确规定受戒者「不做国贼、不谤国主、不漏国税、不犯国制」。奉行佛教教义,遵守佛教戒律,就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佛教倡导教徒「上报四重恩」,其中之一就是「报国家恩」。 这篇文章又说,在「新时代」(指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执政时代),佛教徒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序良俗,尊重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为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是「『报国家恩』的具体践行和落实」。 文章提到,守法是严持戒律的应有之义。在社会生活中,佛教徒必须「维护法律尊严」,遵守公序良俗,守护公平正义。法律中有规定而戒律中未涉及的规范和要求,佛教徒必须遵守法律。 这篇文章主张,中国佛教界应根据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本著戒律精神、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内部管理制度」作为戒律的补充、延伸和辅助,在戒律和法律之间发挥衔接作用,如古代汉传佛教...
财经

王毅访问印度后转赴巴基斯坦 陆:与双方都发展友好合作

印度与巴基斯坦5月曾爆发军事冲突,后在美国斡旋下停火,但印巴关系仍紧张。大陆外交部19日宣布,外长王毅结束印度的访问后,20日至22日将转赴巴基斯坦访问,并举行中巴外长战略对话。大陆外交部称,中方致力于与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发展友好合作。 大陆外交部发言人19日宣布,外长王毅将于8月20日至22日访问巴基斯坦,并同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举行第六次中巴外长战略对话。二人7月中旬才在天津举行的上合组织外长会期间进行会见。 中巴外长战略对话机制上一次举行是在去年5月在北京登场,王毅与达尔当时就双边关系以及两国战略、经济、政治、防务安全、贸易投资商务、人文等各领域合作全面交换意见,并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进行讨论。 针对王毅将访巴基斯坦,据财联社报导,大陆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9日下午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大陆和巴基斯坦是铁杆朋友,也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巴关系不受第三方影响,当然也不针对第三方。 访问巴基斯坦前,王毅目前正应邀在印度访问,除了18日与印度外长苏杰生举行会谈,也将与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举行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24次会晤。 就印巴关系,毛宁表示,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大陆的重要邻国,「我们致力于同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发展友好合作」。大陆外交部发言人19日宣布,外长王毅(右)将于8月20日至22日访问巴基斯坦,并同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左)举行第六次中巴外长战略对话。图为二人7月16日在天津举行的上合组织外长会期间进行会见。(图/取自大陆外交部网站)...
财经

上海推动「AI+制造」 力拚3年加快工业机器人应用

上海市19日发布「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通过3年努力,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慧化应用,并将加快机器人应用,支持电子讯息、汽车、装备等重点行业面向重复性强、危险性高、对健康存在危害的工作场景部署应用工业机器人,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上海市经信委、发改委、国资委19日联合发布「实施方案」,提出实施「模塑申城.AI+制造」行动,推动AI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赋能新型工业化,形成新质生产力。预计通过3年时间,上海制造业智慧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在语料、模型、平台、场景等领域形成一批创新成果。 「实施方案」提出,要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慧化应用;打造10个行业标竿模型,形成100个标竿智能产品;推广100个示范应用场景,建设10个左右「AI+制造」示范工厂;发展5家左右综合集成服务商,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专业服务商。 「实施方案」还提到,要推动智慧机器人在装配、焊接、喷涂、物料搬运等环节开展规模化应用。推动钢铁、船舶等行业打造人机协同智慧制造作业单元,实现复杂工序无人化。制定工业场景人形机器人安全性可靠性检验检测方法,推动产品「持证上岗」。 「实施方案」提及,打造「AI+」智慧产品,包括AI+工业软体工具、AI+工业产品与设备、AI+消费终端等。推动消费终端企业与AI企业合作开发端侧模型;推动AI计算机(AI PC)、AI眼镜和AI手机等新型智慧消费终端迭代升级,加速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促进智慧终端产业群聚发展。 任务落实方面,「实施方案」提及,要加强「AI+制造」各项任务的统筹组织和协调推进,落实重点任务、重大计划和重要政策。聚焦重点产业,编制「一业一策」推进方案。强化市区协同,鼓励产业基础好、场景丰富的制造业重点区推出「一区一方案」与专案政策,打造工业智慧产业群聚。上海市19日发布「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
财经

王毅指北京恢复供应印度稀土 中国外交部:不了解

印度媒体报导,中国外长王毅昨天会晤印度外长苏杰生时说,随著中印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将恢复供应稀土、化肥、潜盾机给印度。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今天却不愿证实此事,仅指不了解媒体报导的具体情况。 中国外交部下午举行例行记者会。澎湃新闻报导,有外媒提问,印度媒体报导,王毅已经告诉印度官员「中国解除了对印度稀土出口的限制」,这些报导是否准确?这种解除是指所有的出口管制,还是某些特定类型的豁免? 根据报导,毛宁回答,她「不了解你提到的具体的媒体报导的情况」,但「我可以告诉你的是,我们(中方)愿意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加强对话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的稳定」。 综合印度经济时报(Economic Times)、印度斯坦时报(Hindustan Times)等媒体报导,王毅18日抵达印度访问,他与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SubrahmanyamJaishankar)会晤时表示,随著两国的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将恢复供应稀土、化肥、潜盾机给印度。 报导表示,苏杰生7月间访问中国时,曾就稀土、化肥、潜盾机供应问题与王毅讨论。如今中方同意放行稀土、化肥、潜盾机销往印度,是中印关系的重要进展,因为这些商品已有1年未出口到印度。 报导提到,印度农业用化肥有30%由中国进口,制造汽车零件的稀土,和发展道路、城市基础设施等建设所用到的潜盾机,也都仰赖中国提供。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财经

小米的投资方启明创投据悉下调一个中国大陆基金的募资目标四分之一

【彭博】-- 启明创投据悉下调一个针对中国大陆AI和医疗新创企业的新基金规模四分之一至6亿美元,显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大陆科技行业仍持谨慎态度。 知情人士称,在潜在投资者表示更倾向于规模较小的资金池后,科技巨头美团和小米的早期投资方启明创投已将目标金额从8亿美元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