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2 8 月

川普才不会顾忌参加中国93阅兵,但他去不成…

邓聿文 2025年08月20日

川普才不会顾忌参加中国93阅兵,但他去不成…

川普的外交风格决定了他在处理盟友关係时,更看重交易收益和个人政治叙事,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盟友信誉”。(美联社)

川普和普京的阿拉斯加会谈以未达成停火协议而结束,儘管二人都宣称会晤“富有成果”。从这次会谈举行的背景特别是川普本人在会前发出的若不停火就将对俄罗斯进行制裁的威胁看,显见普京是赢家。其受到的红地毯以及和川普共乘后者座驾的待遇,表明俄罗斯彻底摆脱了自战争以来被西方孤立的状态。然而,川普是否输家则有不同看法,他本人把和普京的会谈说成可打“满分”。由此想到,假如北京计划邀请川普出席九三抗战80周年阅兵,他是否会不顾忌国内的反对特别是亚洲盟友的不安,而选择赴华观礼?

之所以提这个问题,是因为川普在外交上最想见的人是习近平。而前段时间传出北京已经对川普发出了邀请,他没有明确回应,外界对此的看法则分为两种,一是认为川普会去;一是认为他不会去,不去的原因是国内和盟友的反对。就后者来说,美国的盟友除了西方,最重要的就是亚洲盟友,尤其日韩台,在参加阅兵的问题上,日韩台的反应理当会成为川普考量的一个因素。然而,有理由认为,如果川普接受邀请出席中国九三阅兵,未必对此抱有太多顾虑。可以从川普的外交风格、国内政治动机以及相关盟友实际可能的反应来分析。

川普的外交决策逻辑是交易优先,联盟次之。从他执政1.0到如今2.0,他在外交上的一个显著特徵,就是将盟友关係视为可议价的筹码,而非神圣不可触碰的安全契约。在川普看来,国际关係不是固定的“阵营博弈”,而是持续的利益交换。这一逻辑在此次对等关税的谈判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其眼中是没有盟友的,如果他认为盟友损害了美国利益,一点也不客气,甚至比非盟友徵收的关税还高。军费问题也是如此。比如对日韩,他曾公开要求首尔将驻韩美军经费分摊提升至原来的五倍,否则暗示可能撤军。他也屡次批评日本在安保上“搭美国便车”。这种思路意味著,在川普心中,盟友的“感受”并不构成独立的决策约束条件,只要交换能带来更大的政治或经济回报,就值得去做。

故参加中国九三阅兵倘若能帮助他在国际舞台上塑造“和平缔造者”形象,甚至被包装为俄乌实现停火与和平的铺垫,他会把这种收益放在远高于“亚洲盟友的观感”之上。

川普外交决策逻辑的另一特点是不太注重意识形态的外交取向。与传统共和党和民主党政府相比,川普的外交更倾向于去意识形态化,不热衷于用价值观统一盟友,而是强调务实交易和个人化关係管理。他可以一边与普京握手言欢,一边施压泽伦斯基接受停火要求;一边与金正恩会晤、握手合影,一边对韩国总统施压更多防务开支。在这种取向下,他不会将一次参与中国的军事阅兵直接等同于对美日安保条约或美台关係的背弃,而是完全可能将其解释为纪念二战胜利的“历史性场合”,并非当下地缘政治立场的转向。这种话术既能淡化敏感性,也能为国内支持者所接受。

在川普的利益计算中,国内政治收益亦优先于外交均衡。对他来说,前者往往是外交行动的核心驱动力。如果出席九三阅兵能被美国国媒体体,尤其是友好媒体——如福克斯新闻——塑造成“川普促成全球对话”“打破外交僵局”的故事,他便能收穫舆论上的加分。在他的选民群体中,这种形象甚至比维持盟友信任更重要,因为后者的政治回报不如前者直观。此外,川普也渴望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虽然出席中国的阅兵不可能为他带来和平奖,但如果能与推动俄乌停火止战、恢复美俄关係挂钩,他会乐于借此向国内外强化“和平缔造者”的叙事。

前面说了,川普对他出席中国九三阅兵可能并不在乎日韩台等亚洲盟友的反应,那不妨来设想它们的可能反应,是强烈表达不满,还只是轻轻地说声遗憾,甚至没有什么特别的反感?现实来看,川普的举动无疑会让这三个盟友感到非常不安,认为这是在为独裁政权月台,是向世界发出了一个不好的信号,然而,外部也往往高估美国盟友对美国单一行动的“震惊“程度,尤其涉及这种象徵性场合。

日韩台的现实外交反应,更可能的是:日本採取克制态度,政府避免公开批评川普,以免损害日美安保关係,只会在私下通过外交管道表达关注,媒体上,保守派会淡化事件,自由派会批评,但热度不会持久;韩国的反应比日本会更低调,以免在对朝政策和美韩协调上制造额外摩擦,民间舆论也不会因一次中国阅兵而长期改变对美认知;台湾官方大概率会表示“理解和尊重美方安排”,民间反应会沿政治立场分化,但总体热度有限。

亚洲盟友这种温和反应的原因在于,认为一次阅兵出席并不会立即改变美国对它们的防务承诺或现有安全架构,而将其视为短期、象徵性事件,非战略性转向。如果川普预期到亚洲盟友都是此种反应,这就为他出席中国阅兵在盟友角度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空间。

上述分析表明,川普的外交风格决定了他在处理盟友关係时,更看重交易收益和个人政治叙事,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盟友信誉”。对于习惯了传统盟友外交逻辑的人来说,这种做法或许难以理解,但对川普而言,正是他一贯的政治方法论——结果导向、高度个性化、愿意用一次高调的动作换取可见的政治资本,而不被“盟友感受”束缚。

最后说说川普到底会不会去中国出席九三阅兵。我的看法是,大概率不会去,这是因为川普难以掌握叙事主导权,把他这一举动塑造成“历史性外交”,并和推动俄乌停火止战实现和平直接挂钩;相反,美国舆论特别是国会中的对华强硬派会将此视为“外交投降”或“战略误判”,民主党更可能利用此事攻击其外交立场不稳,导致他在国内政策议程上承受更大阻力。另外,中国阅兵中展示的新型武器、部队阵列等画面也会让美国选民包括他的MAGA支持者质疑:总统为何在中国展示军力的舞台上出现?还有,北京拿什么来回报他的这个“慷慨”举动,也会是他考虑的一个重点,如果没有相应回报,仅仅是为和习近平见上一面,或满足他个人现场观看宏大阅兵所透露出的极权主义美学需求,而要承受这么大的国内压力,这不符合他的利益交换的外交风格。但盟友的反应确实不是他考虑的重点,即便很强烈。

作者为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