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在北京的闭门会议上,中国最高领导层正在商讨完善一项计划,以确保在动荡世界中巩固国家实力。但有两个重大问题笼罩在这个国家的未来之上,即使在会议上没有人敢公开提出:习近平将执政多久?当他卸任之后,谁来接班?
习近平已经领导中国13年,集权程度为自毛泽东以来所未见。他毫无下台的迹象。但如果处理不当,他长期执政的局面可能会埋下政治动荡的种子:他既没有明确的接班人,也没有指定继任的明确时间表。
习近平每在位一年,关于如果他因健康等原因无法继续执政时谁将接班的不确定性就更深一分。同时,也无人能确定接班人是会延续他的强硬路线,还是会选择有所缓和。
习近平正面临着长期执政的专制统治者普遍遭遇的两难处境:一旦指定接班人,可能会形成与他竞争的权力中心,削弱他的控制力;但如果迟迟不确定接班人,又可能危及他的政治遗产,并在中共高层内部埋下分裂的隐患。现年72岁的习近平可能不得不在更年轻的一代官员中物色潜在继任者——这些人不仅需要证明自己的能力,还必须赢得他的信任。
如果习近平最终选定接班人,对他本人及其施政路线的忠诚几乎肯定会是首要标准。他曾表示,苏联犯下的致命错误之一,就是选择了推行改革的戈尔巴乔夫,最终导致国家解体。上周五,习近平也用行动表明了他对“不忠”绝不容忍的态度——军方宣布开除九名高级军官,他们因腐败和滥用职权而面临起诉。
“习近平肯定明白接班安排的重要性,但他同样清楚,在不削弱自身权力的情况下指明继任者是极其困难的,”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中国分析中心研究员牛犇(Neil
Thomas)表示。“他当前面临的各种政治与经济危机,可能会不断压倒安排接班的优先级。”
关于习近平未来的猜测在中国极为敏感,并受到严格审查,真正了解他对此问题想法的恐怕只有极少数高层官员。与此同时,外国外交官、专家和投资者正密切关注这场于周一开幕、为期四天、汇集了数百名高级官员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希望从中捕捉到蛛丝马迹。
该会议通常在北京专门建造的京西宾馆闭门举行,预计将审议并通过未来五年的国家发展规划。习近平已将推动中国在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领域取得全球领先地位作为核心目标,这一方向很可能在会议中被重点强调。他和官员们多次表示,有信心通过自身的发展战略来应对并克服特朗普的关税和出口管制。
“中国与其他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其核心是一场综合实力的较量,”中国高级立法者在上个月发布的有关该规划的报告中表示。“只有大力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才能赢得战略主动权。”
从理论上讲,如果习近平决定让更年轻的官员担任更重要职务,本周的会议可能会成为外界观察中国下一代领导层的一个窗口。但许多分析人士预计,他很可能会推迟重大的接班人安排,至少会等到2027年他很可能将会开启的第四个五年任期之后,甚至可能更久。
“那么,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已逐渐变得紧迫起来——如果不是在习近平自己心中,那至少是在他身边的人心中,”布鲁金斯学会中国政治研究员乔纳森·齐恩说。他曾撰文分析习近平的接班可能方案及中央委员会会议。“即使习近平的亲信不会为了自己争夺位置,他们也会为了自己提携的门徒而角逐。”
习近平亲眼见证过接班斗争如何动摇共产党政权。他担任高级官员的父亲曾被毛泽东罢黜。1989年民主抗议期间,作为地方官员的习近平目睹了高层的分裂如何加剧了中国的动荡;最终,邓小平清洗了党总书记赵紫阳,扶持了新的接班人江泽民。
“习近平花费了大量时间研究中国历代王朝兴衰的教训以及苏联共产党的历史,他深知接班问题是必须深思熟虑的重大课题,”咨询公司中国策略集团的总裁、曾任美国情报官员并专注中国事务的克里斯托弗·约翰逊说。
目前,习近平似乎坚信中国的崛起依赖于他持续的领导。他打破了前任胡锦涛所树立的有序退休范例,并于2018年废除了国家主席的任期限制,使他自己能够无限期地担任党、国家和军队的最高领导人。
但随着习近平每多执政一年,找到既足够年轻、足以执政数十年,又足够资深、能在他的阴影之下掌握权威的接班人,就变得愈发困难。
政治局常委会是由七人组成的党内最高权力机构,习近平将大部分成员安排为自己的长期盟友。专家表示,这些人大多年龄在60岁及以上,几年后很可能已经太老,难以成为合理的接班人。习近平2007年进入常委会时年仅54岁,那次晋升凸显了他被视为下一任领导人的优势地位。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中国精英政治的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表示,即便是在2027年中共下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有望晋升中央领导层的官员,年龄也可能过于偏大,不适合接替习近平。
鉴于习近平很可能再执政一届甚至更久,他的接班人很可能是一位出生于1970年代的官员,目前多半在省级政府或中央机关工作。台湾政治大学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王信贤教授表示,中共近年来一直在提拔符合这一特征的年轻官员。
但习近平似乎也对那些未经过艰难考验或未承担过重要责任的官员感到担忧。他曾警告说,官员身上看似微不足道的缺点,在危机时刻可能演变成严重威胁——正如他所说,会导致“小管涌沦为大塌方”。
“习近平对他人,尤其是那些与他没有直接接触过的官员,抱有极大的不信任,”王信贤表示。“随着他衰老,与可能接班人的那一代人联系减少,这一因素将变得更加重要。”
专家指出,未来几年,随着习近平对潜在领导人选的考察与淘汰,党内高层的流动性可能会增强。在幕后,习近平亲信圈内的官员可能为争夺影响力与政治生存空间展开更激烈的角逐。
“这将使接班过程更加分散,因为他不可能只有一个明确指定的接班人,”史宗瀚说。“接班人选必须从一群人中选拔,这很可能意味着他们之间会发生较低程度的权力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