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川普缺席在韩国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峰会主要活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则在会中发言重申加强贸易合作。这反映出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竞赛出现变化。
路透社报导,亚太地区拥有全球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及关键供应链,而这些供应链因为川普(Donald
Trump)的关税而动荡不安。
在华府拥抱贸易壁垒和双边协议的同时,北京则自诩为可预测的自由开放贸易拥护者,争夺这个数十年来美国最擅长扮演的角色。
川普29日抵达APEC峰会地点韩国庆州,昨天上午在韩国釜山与习近平举行双边会谈后便返回美国,在韩国仅待了24小时,留下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代为出席峰会行程。
习近平今天在峰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说,主张“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提高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他还呼吁与会领袖“推动国际经贸规则与时俱进,更好保障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
中国正面临经济成长疲软,以及西方指控其以廉价出口造成全球产能过剩,于是寻求利用川普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来为自身创造优势,包括透过外交手段,以及积极开拓对北京而言更不可或缺的市场。
对中国而言,让全球贸易体系进行重新调整,这绝非单纯的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战略。
在北京将要公布的5年经济计划当中,便勾勒如何“维护多边贸易体系,以及促进更广泛的国际经济交流”。
北京除了释出信息,也采取行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上周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出席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峰会时,便签署升级版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
这与美方在同一场合的做法形成明显对比,和APEC峰会情况如出一辙。川普在东盟峰会仅花6小时进行密集会谈,达成4项贸易协议,但全都未降低美国的贸易障碍。
其中有些协议甚至包含进一步威胁,例如若与另个“危及美国核心利益”的国家深化关系,将面临更多关税,专家说这指的就是中国。
华府智库“史汀生研究中心”(Stimson
Center)东亚计划共同主任孙韵指出,中国与东盟升级自由贸易协定,“势必巩固中国在区域经济互动中的主导地位。相较之下,美国与个别国家的双边贸易协议明显有更多但书,范围也有限”。
尽管本届APEC峰会预料不会出现政策突破,但分析家表示,习近平亲自与会,加上李强先前出席东协会议,传达出中国愿投入精力与区域国家建立关系的强烈讯号。
孙韵便说,与中国持续参与区域互动相比,美国“无疑显得有选择性且有附带条件”。
中南项目(The China-Global South Project)网站主编欧瑞克(Eric
Olander)分析指出,中国的策略是透过贸易范围扩大、基础建设发展以及供应链物流,将区域与中国经济绑在一起,使得各国最终发现,若要摆脱对中国经济参与的依赖,已变得完全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