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夏天,NewJeans(中文别名:鲸;英文缩写:NJZ)以无预警释出的MV出道,一举爆红。出道EP《NewJeans》以及随后的回归曲目《Ditto》、《OMG》、第二张EP《Get
Up》,仅凭12首歌,NJZ就站稳了 “无废曲”的音乐口碑,迅速成为新世代女团代表。但继《How
Sweet》《Supernatural》活动后,原定发行首张正规专辑的她们,却因与经纪公司HYBE及厂牌ADOR的纠纷,自今年3月香港ComplexCon演出后暂停活动。
尽管停工已久,截至9月,NewJeans
依然在各大音乐平台和榜单保持高热度。全球粉丝则以#WeSupportNJZ、#WeStandWithNJZ等话题呼唤她们回归;中文网络更衍生出“鲸压抑”“绝鲸”等词,以幽默方式表达思念与情感积压。10月30日,韩国法院裁定NewJeans与HYBE的合约仍然有效,NewJeans立即提起上诉。

“鲸压抑”不仅是粉丝情感积压,也是一种文化空缺——当我们缺少这种“柔软文化空间”,Z世代的情感出口在哪里?作为长期关注NJZ的粉丝,随着合约纠纷事件发展,我在回望她们的作品时,意识到自己关心的不再是纠纷细节,而是——为何我们会产生所谓“鲸压抑”?换句话说,NJZ这个复义的女子偶像团体、文化产品、IP、品牌,到底具有怎样的魅力?
文|苔
编辑|Sharon

歌在江山在:为什么我们听不腻NJZ的“淡淡风”?
2020年代以后,K-pop变得比以往更“综合”——创意、媒介、品牌、社群交织。而美学、时尚、概念与策划魅力之外,K-pop的本质依然是音乐产业。NJZ出道一炮而红、暂停活动后仍然在音源数据上表现亮眼,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音乐作品本身的高质量。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鲸曲的魅力,最恰如其分的或许就是组合同名曲《NewJeans》里的那句歌词——“So fresh, so
clean”。这看似返璞归真的青春絮语,其实是极高技术控制的结果。

不同于K-pop常见的“段落炸裂结构”,NewJeans的音乐常用线性的loop构建情绪,化用复古R&B、Neo-Soul的温润低频,Y2K
Pop的复古合成器音色、City Pop的放松律动感以及Jersey
Club的电子舞曲碎拍元素,极度压缩的混音与均衡处理让人声和伴奏几乎融为一体,创造出了一个新鲜、轻盈、当代、可舞动的听觉世界。
以低动态起伏、细腻声线控制和极简音色编排为特征的“淡淡风”轻快入耳之外,NewJeans音乐中一个更深层的悦耳特征,或许正在于它所具有的亲密感。
从心理声学(psychoacoustics)角度分析,NewJeans的音乐大多采用低动态范围处理,人声常被处理得极轻、去个性化,像一群“幽灵少女”在低语;伴奏平滑、连贯,多用类似催眠的重复,而少有“跳出”、“拼接”、“爆发”的段落。旋律、音色与编曲结构,采用统一的声音柔化策略,共同制造了一种柔软、舒适、自然的情绪唤起,而早已化入其中的碎拍舞曲节奏元素,不仅没有打破歌曲整体的柔和感,而且为可能沦为平淡的歌曲增添了青春俏皮。
并且,细听之下,鲸曲的“柔和”并不无聊。出道曲《Attention》陈述“Attention is what I
want”的简单自我介绍,后续作品中,NewJeans 的歌词文本写作多次刻意将重复乐句写成问句,比如《ETA》中的“What’s
your ETA?”以及《Super Shy》中的“You don’t even know my name, do ya?”
陈述般的咬字、对话般的语气、口语音效、如同回声般的和声搭建,为听众制造出了“演唱者在与我对话”、“朋友在旁边聊天”的亲密幻觉——这是K-pop工业极高水平的“情绪设计”(emotional
design)。通过声学的亲密化,NewJeans从开口之初,就无形消解了偶像与受众之间的结构性距离。
站上舞台,她们轻声细语重复哼唱着“NewJeans, You &
Me”,不强调定点而强调律动感的舞蹈风格,以及成员间那些看似浑然天成的身体互动,都在生产一套高度技术化的“自然”,生产干净、松弛、有距离但不疏远的形象:似乎她们正是观众的朋友、陪伴者,而非舞台上的偶像。观众可以从任何入口——一首主打歌、一支MV、一个打歌舞台视频、一场live——走进NewJeans的世界。


“旁观者”偶像:为什么我们会认为NJZ与我们如此亲密?

音乐本质之外,K-pop 更是一种视觉与听觉综合的艺术类型。因此,MV(音乐录像)与表演舞台在 K-pop
中的地位,远远不只是音乐的附属,而是产业、创意与文化叙事的中枢。在 K-pop 文化生产中,MV
与表演舞台不仅承担着视觉化音乐(为音乐的旋律、节奏、歌词在影像中获得叙事与象征的对应)的功能,更服务于呈现概念策划的世界观、构建“角色宇宙”、创造品牌符号与受众印象等多重目的。
而 NewJeans 的MV,似乎并没有如其他K-pop团体那样,呈现出明确、统一的“世界观”概念。
《Bubble
Gum》MV开头,并没有直接进入音乐,我们看到的是一段脸部特写,女孩说:“你好,我是Hyein。今天我教你怎么吹泡泡”。而后,镜头剪切到正被推入磁带槽的录影带,播放起女孩儿们的海边旅行。结尾,那个开头教你吹泡泡的女孩才问:“你要跟我做朋友吗?”
在提问之前,我们分明感觉自己早已是 NewJeans
的朋友了,而不是一个影像的“旁观者”。这种早已相识,曾一同嬉闹、闲谈、耍美和发呆的亲密感,贯穿着 NewJeans
出道至今的作品内核。“NewJeans”这一亲切、如朋友般的偶像形象,其本质正是——“旁观者”。

其一,是叙事视角的漂移。NewJeans
MV的影像语言遵循着一个共同且连贯的立场:她们并不总是直视镜头、并不总在场景中占据主导,而更像是在观看、在被观看、又在记录着ta人被观看。
这一叙事立场自出道作《Attention》便已确立。MV开场,镜头跟随NewJeans进入Livehouse场地,在成员们的互相凝望、舞台上的乐队、乐队看到的台下观众、凝视着女孩们的男生之间切换。出道EP另一首《Hype
Boy》,则将群聊与日常影像串联,每位成员的视角汇成同一条青春暗恋的主线:她们既拍摄他人、被他人拍摄,又观察着彼此的少女心事。
其后,在《Ditto》两支互文的MV中,叙事权被交予女主角 Heeseo,NewJeans退隐为她虚构的朋友、DV
影像中青春的鬼魅、雪原上一只回眸的鹿——成为“现实”的旁观者。后续回归《OMG》则既延续也反转了这一视角。在“疯人院”中,NewJeans
既旁观也被旁观,她们认为自己是医生、手机、虚构人物或动物,那个公众人物“NewJeans”的存在不过是精神失常的幻想之一。
第二张EP《Get Up》及其后作品,更近一步扩展了“旁观者” NewJeans的身份。在《ETA》、《Cool With
You》中,NewJeans化身双面“爱神”:一面,她们以手机视角、恶魔化的形象,监视着不忠的男性;而在另一面,她们以天使般的形象,旁观着爱神厄洛斯(Eros)爱上凡人普赛克(Psyche)的古典神话。
爱神之后,“NewJeans”的存在变得更加难以定义。《How
Sweet》MV镜头快速跳切了狗、鸽子、街角监控、飞虫、蜥蜴的消化道、牛、路人、金鱼等观察视角,如格列佛的奇异周游,在不同非人类生命的感知中穿梭。《Supernatural》中,她们则化身拥有操控风雨雷电的超自然能力的外星来客,于蒸汽波美学世界里,进行着自己的神秘任务。

其二,是观众的“修辞参与”——我们如何成为故事的一部分。类比思考我们为什么会为一本杰出小说中的人物牵肠挂肚,我们可以运用现代西方文学理论的修辞学和叙述学中的“叙述者的修辞位置”概念,来理解使我们对
NewJeans 倍感亲切的“旁观者”偶像文化叙事。
正如文学理论家韦恩·布斯所言,读者与作者的关系取决于叙述者的修辞位置。NewJeans
正是利用这一“多视角叙事”,邀请观众共同参与意义建构。
NewJeans
的影像,始终处于不同叙事视角的游移中,这些影响似乎的确在“讲一个故事”,但所谓“故事”,又缺乏一位显而易见的讲述者——“NewJeans”既可能是正在叙述的声音,也可能是正被叙述的对象,亦同时可能是自己创造出的叙述的观众。

因此,由于 NewJeans 本身就处在“叙述者—角色—观众”三者的模糊边界上,观看 NewJeans
作品的我们,就平滑地进入了非传统意义上的“表演者—观众”、而更像是一种“叙事—观看—共感”的结构之中。
作为观众,我们并不完全确定自己在看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谁在掌控这个叙述、这套叙述的何种解读是唯一正确的,观众必须主动去“参与”意义建构。
正是在这种“修辞参与”的过程中,我们才与 NewJeans
建立起独特的亲密感。她们并不是把所有叙述全都放在“NewJeans”团体身上,而是邀请我们并肩平等地观看、成为共同叙述的一员、成为她们的朋友——成为与她们亲密的人。
其三,是隐含作者。修辞参与的动态过程之外,在布斯提出的“叙述者的修辞位置”体系里,还有一个关键的“隐含的作者”概念。隐含的作者并非现实中的作者,而是文本的整体设计者,可以通过叙述风格、结构、价值观、修辞策略等向读者传递作者意图以及文本价值系统。
放在 NewJeans 上,这个“隐含作者”其实是包括 ADOR 厂牌所有工作人员、NewJeans 成员以及所有协助呈现过
NewJeans
作品的文化创意行业从业者。通过影像、服装、声音、字体、舞蹈、叙事、宣传策略多个复杂执行层面极度一体化的设计与呈现,NewJeans
才得以被塑造为一个始终一致的艺术人格及品牌形象:新鲜、轻盈、现代、年轻、丰富。
尽管 NewJeans
提供的文化亲密感温柔舒展,艺术人格与品牌形象平易近人,但受众亲身去建立这种文化亲密感的过程,却并不是绝对安全、完美的。
在进入 NewJeans
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面对其音乐与影像的不对称性、处理其中复杂的文化暗示:尽管我们耳边传来的音乐极其轻盈,但歌词中却不乏脆弱的自我暴露,视觉上接收到的影像也常带有微妙的危险、黑暗、疯狂、死亡之线索。
比如,《Cookie》与《Super
Shy》听来轻快,在歌词中却暗含隐约威胁、社交焦虑与自我抑制;《OMG》、《ETA》和《Cool With
You》的MV里都带有不同浓度的悬疑和危险感;《Ditto》和《Bubble
Gum》在试图将“青春”“友谊”主题做到极致的透明时,刻意将影像符号与音乐都处理为像对过去的未来(past’s
future)的召唤,是怀旧的、延迟的、永远在消逝的“青春的幽灵”,使得这种“纯真”呈现出极强的脆弱性。

原本糖水般无害、平滑的虚构叙述,因为加入了并不特别令人震惊的这些疯狂和黑暗的元素,反而成为了更具文化深度的“青春残酷物语”,能够在叙事的简洁性及力度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掀起受众的轻微心理惊悚,使得作品具有了一种反讽地揭露“完美感”的真实性,更使得在NewJeans的旁观、被旁观之中,似乎已经形成了另一种值得人去相信、去感受、去爱的平行现实,虚构的“NewJeans”也就更加具有现实的质地。
那么,既然我们不只是观众,而是故事的一部分;既然我们看到的故事不只是故事,而是多重意义的现实;既然我们不止加入了一个虚幻完美的世界,而是共享过了黑暗与创伤;既然在别的偶像团体那里,观众被鼓励的是去“投射幻想”,而在
NewJeans 这里,观众被邀请的是去“共享视角”……
或许我们爱上NewJeans,是因为爱上了那个与NewJeans一起去“看”的“旁观者”视角,是那种“世界还可以这样被看”、“我还可以看见这样的世界”的可能性。
所以,当我们讨论“NewJeans的世界观”,为其核心概念莫衷一是时,或许其实我们触碰到的本质上即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NewJeans的核心,或许不是“偶像组合”,而是一个随时在跳切的“旁观者”视角、一个随时可连接的新世代文化接口。
而或许,这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在策划开始时,NewJeans的主制作人闵熙珍将执行这个策划的厂牌命名为“All Doors One
Room”(ADOR):无论你从哪扇门(专辑、MV、表演、广告、周边产品等)进入,你最终都会进入同一个文化空间。


“鲸压抑”本质:为什么我们需要NJZ象征的文化空间?
进入2020年代,K-pop进入第四代偶像时代(在国内被称为五代、六代),随着媒介变革,K-pop的概念策划、制作过程、美术设计、内容呈现、市场营销、消费模式等方面都体现出了更强的全球化、跨媒介、体验式的文化特征。K-pop正在从“韩流”式的文化出口,更深度地嵌入全球文化网络之中,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与文化背景的创作者与受众各自参与其中,创造出了一个更复杂、庞大、精细的文化空间。
可是,为什么在 NJZ 暂停活动后,我们依然感觉自己“绝鲸了”、患上了“鲸神病”、“鲸压抑”?为什么我们如此需要 NJZ
象征的文化空间?
没有宏大的概念设定、没有唱跳rap的成员担当、没有过饱和的视觉轰炸、也没有高度抽象或戏剧化的剧情,NewJeans
选择了诸多日常生活的切口,作品极少涉及直接的社会议题或政治姿态。
在流动的叙事视角中,她们以融合欧美街头文化、日本亚文化、东亚城市景观与生活美学的方式,哼唱着英语、韩语、日语混杂的歌词,构建着一个尽可能真实、自然、温和、非政治、永远年轻的文化形象。

NewJeans 着意表现的新鲜、轻盈、现代、年轻、丰富的形象,不止是偶像团体、文化产品或品牌营销的理想,更是一种“Gen
Z”(Z世代)精神的投射与镜像。
生于不确定时代的Gen Z,将怀旧与创造力并置于同一个精神坐标中。TA
们重视野心、创造力、好奇心、个性化,更相信即时的、情绪性的、视觉化的经验;在对变化持开放态度的同时,充满怀旧情绪;对“宏大叙事”极度怀疑,拒绝标签与分类。后疫情时代,Gen
Z 经历了从前视为理所当然的日常生活秩序的崩塌。重建之后,Gen Z一面“魔童降世”、一面“活人微死”。
而 NewJeans 的世界,也同样始终在两种能量之间摆动:一面是《Attention》《Hype Boy》《Super
Shy》代表的轻盈明亮的青春气息,另一面则是《Hurt》《Ditto》《OMG》代表的深藏于梦境与孤独中的淡淡忧伤。

这两种不同的能量并非对立,而是从青春的明亮与时代的伤感为源头编织成一种新的“梦核现实”,共同构成了 NewJeans
所浓缩的时代能量——并不持续的积极情绪、始终弥漫着的轻柔空虚感、无以名状的哀愁、在超现实与真实之间游移的情绪状态。
NewJeans 的作品,恰好契合了Gen Z
矛盾的文化心理。积极与忧郁、自由与受限、真实与幻想不断交错的影像,不是带来逃离现实的偶像文化幻梦,而是在梦境中承认脆弱、返归现实,让创伤暴露成为治愈的一种形式,更使得
NewJeans 指向的文化空间成为一个让 Gen Z 得以喘息的安全文化空间。
在流行文化研究将 K-pop 作为探讨后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症候的重要场域后,K-pop
的文化议题持续深化到对于性别与身体政治的讨论、劳动与情感资本的批评、多元文化中的文化挪用与后殖民主义。
练习生体制、过度工作、身心控制、劳动压迫,早已是这个文化工业中经久不衰的话题。而随着女性主义的思考推进,K-pop中女性偶像身体的商品化、文化产业父权制与资本的交织不断受到责难,而K-pop也在不断吸纳和再利用批评,将“女性主义”嵌入文化资本。
其中,NewJeans 为何独特?
NewJeans
似乎并不以“强势”或“反叛”作为女性主义和先锋精神的表征,而是以偏向中性、包容、平和的姿态重新定义女性、少数群体与偶像的多重主体性。
她们的品牌形象展示的是主动但不激进、重视自我价值的女性自我,譬如《ETA》的歌词:“不要浪费 你的时间堪比黄金”(낭비하지 마
네 시간은 은행),而“你值得比他更好的人 让我来帮你”(You deserve better than that 내가
도와줄게)——无论是成员的表演还是她们唱出口的歌,都在召唤着女性的自我欲望与行动力。
女性自我的性别形象之外,NewJeans 在性别流动、非浪漫爱亲密关系和友谊等多方面,也做出了表达。
比起性感、可爱,NewJeans 品牌的基调更偏向流动的中性美学。在《Hype Boy》成员 Hanni
的版本的MV中,她的“爱慕对象”被许多评论解读为性别流动(gender
fluid)或非二元(non-binary)性别身份的人。而尽管偶像文化常强调“恋爱对象”、“偶像与粉丝”的投射关系,在NewJeans的作品中,叙事并不总是以“恋爱”为目的,更多是“友情”、“共享体验”为核心,这种“非浪漫爱亲密关系”恰好契合了
Gen Z 的精神诉求。

Gen Z 精神还有另一个重要标签——“好优美的精神状态”。
在《OMG》MV中,作为偶像团体展开活动的 NewJeans 形象与作为“疯子”的 NewJeans 形象并置,“我们正在拍
MV”不过是一个精神失常的女孩的幻想。但这不仅仅是一个“精神错乱”的故事。这个设定,揭露了偶像工业与媒介幻想的同构性,甚至质疑了“现实”的虚构性。在偶像文化中,偶像的“我是谁”,往往被娱乐工业这个外部结构定义。

通过这个关于疯狂的故事,NewJeans
质疑了这种被人工创造、被规训、被商品化的主体性,不仅打破了表演者与观众之间那道“第四堵墙”,更邀请观众重新意识到自己观看偶像的方式:我们看到
NewJeans 是真实的吗?所谓偶像,是否只是由媒体、欲望与投射构成的“集体幻觉”?
NewJeans
平滑、亲和的文化形象背后,似乎贯穿着去中心化、反抗过度工业化、非二元、非线性的文化策略,表达着对传统偶像产业“过度操控意识形态”的抵抗。
与此同时,在反抗偶像工业、去意识形态化的表层下,这一文化策略也在生产着新的偶像工业标准和新的意识形态:偶像系统依然存在,通过统一的视觉与语义设计,NewJeans
重新编码了一套关于“自由、真实、自然”的文化价值体系,邀请 Gen Z
加入这场“自由、真实、自然”的幻觉。其所提供的,并非一套“完美的文化”,而是一套在后资本主义语境下接近完美的文化产品策略。
在视觉传达维度上,柔和的视觉识别系统、非煽情的表演风格,塑造出一种“低噪音”的文化感官。这种表达上的克制,使 NewJeans
能在不同审美取向之间游走,既可被主流市场接受,也能被独立文化圈认同。
在性别政治维度上,她们既不走性感路线,也非完全的“无性化”,而是以“中性”、“女性化的帅气”、“邻家女孩”形象中和了性别凝视的风险,实现一种看似去性别的审美中立。
在价值表达上,NewJeans 以“自我”
“自然”“真实”“日常”的美学重写工业逻辑,让偶像产品看起来不像流水线产品。她们既传递“我做自己”的轻盈理想,又不过度激进或政治化,既回应了Z世代的心理需求,更避开争议,最大限度吸纳多元受众。
“旁观者”偶像之外,作为文化产品的 NewJeans,正是以“模糊性”
弥合商业与艺术、纯真与性感、个体真实与品牌建构之间的张力,实现了一种后资本主义语境下的策略性平衡,发挥品牌的最大公约数效应,生产人人都能投射意义的幻觉。

最后。
而既然最理想化的现实不可得,那么至少我们还可以共同拥有理想的幻觉。既然世界早已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何不 NewJeans
加入纵情狂欢?
无可否认,对许多人来说,NJZ
已不仅是偶像团体。她们不止用伤感青春故事延续了青春的脆弱肌理,更搭建了一个笔触可以穿透现实、宇宙在蜥蜴腹中、女孩可以召唤雷电的理想世界。她们是陪伴与共鸣的象征,是一种柔软、包容、去偶像化的文化存在。在她们的身上,我们寄托了自己作为新新世代,对真实、平等与创造力的渴望。
因此,对 NJZ
回归的期待,也是一种对自己理想世界重启的期盼:希望那种轻盈、自在、可共感的声音,再次回到喧嚣的流行文化之中;希望那些折叠了不同时空的影像,再次来到我们的现实,创造新的、永恒的、自由的时间。也许我们并非只想念一个女团,而是想念那个曾让我们相信文化可以温柔的时代。
无论未来NJZ能否展开活动,我们依然会在记忆与创造中,继续召唤和创造一个我们仍未放弃的文化理想,继续追问: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