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4 11 月

纽约“红潮”:33岁“社会主义市长”马姆达尼的惊天逆袭

事件速览:33岁“局外人”的胜利,重塑美国政治版图

2025年的纽约市长竞选,正演变为一场牵动全美政治格局的重大事件。

年仅33岁、自称“民主社会主义者”的州议员佐兰·马姆达尼(Zohran
Mamdani),在几个月前民调支持率还徘徊在1%的情况下,竟然在近期的民主党初选中,一举击败了前州长安德鲁·科莫(Andrew
Cuomo)这样的政治老将,成功赢得党内提名。

纽约“红潮”:33岁“社会主义市长”马姆达尼的惊天逆袭

马姆达尼的胜利,被广泛视为一场从底层草根发起的“政治地震”。他所依靠的,是强大且纪律严明的草根组织(NYC-DSA)、极具感染力和传播力的社交媒体视频叙事,以及一系列直指民生痛点的激进口号,诸如“冻结租金、免费公交、全民托儿”。这些策略成功动员了规模庞大的年轻选民和工薪阶层。

这场胜利更深远的标志性意义,在于它发生在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总统的第二个任期内。

马姆达尼的崛起,不仅预示着纽约这座全球金融中心,极有可能迎来史上第一位穆斯林血统和社会主义者市长,更意味着在白宫面前,一个意识形态上的鲜明“对立面”已然竖起。

特朗普总统及其盟友已迅速作出反应,将马姆达尼定性为“共产主义疯子”和“反美分子”。一场围绕纽约市控制权的政治大戏,正迅速升级为“特朗普主义”与美国新左翼势力的全国性摊牌。

这场发生在特朗普“故乡”的政治风暴,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纽约市的边界。《今日特读》为您深入解读。

外媒观察:不只是“反特朗普”,一场有组织的“新政治”实验

马姆达尼的异军突起,让美国乃至全球的媒体观察家们深感震动。各方分析的焦点,不仅在于他如何赢得了这场近乎“不可能的胜利”,更在于他所代表的这股政治力量,究竟将如何在特朗普治下的美国,掀起一场怎样的风暴。

核心制胜点一:超越魅力的“组织战”与“新媒体战”

多家分析机构都指出,如果将马姆达尼的胜利仅仅归功于“个人魅力”,那将是一个严重的误读。

这场胜利之所以让政治精英们措手不及,正是因为它颠覆了传统金钱政治规则。

《雅各宾》和《独立月报》均着重强调了“纽约市民主社会主义者联盟”(NYC-DSA)在选举中扮演的支柱角色。马姆达尼的胜利,首先是组织化、高度纪律性的草根运动的胜利。NYC-DSA为他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志愿者、庞大的选民数据库,以及通过“挨家挨户敲门”建立的传统动员能力。(相关报道:雅各宾
| 佐兰·曼达尼的市政社会主义,还得向拉丁美洲\”抄作业\”独立报
|“排斥式新闻学”失灵了?纽约“社会主义”黑马如何冲破1%的媒体围剿)

更为关键的是,马姆达尼巧妙地利用了同理心和务实能力,将民主社会主义的理念,包装成了一套解决“生活成本危机”的具体方案。他没有空谈抽象的“阶级斗争”,而是将理念转化为“冻结租金”和“免费公交”这样直白的口号。后者甚至成了他与选民在集会上标志性的互动(当他高呼\”Freeze
the…\”,人群会默契地回应\”Rent!\”),这最直接地回应了纽约市民当下迫切的经济焦虑。

《纽约客》写道,在马姆达尼早期的竞选视频中,一个最广为流传的片段是:他主动与特朗普的支持者交谈,探寻他们为何因生活成本而转向特朗普,并展现了“多倾听,少说教”的姿态。

正是他这种充满同理心、好奇心的“快乐民粹主义者”的形象,与特朗普“非黑即白”的愤怒动员形成了鲜明反差。

核心制胜点二:从“阶级”到“身份”的政治叙事重构

马姆达尼的成功,还在于他将“阶级政治”与“身份政治”进行了一种巧妙的结合,而这恰恰是特朗普时代最容易引爆的议题。

《纽约客》深入挖掘了马姆达尼的背景:他生于乌干达,母亲是知名电影导演米拉·奈尔,父亲是哥伦比亚大学的著名后殖民理论学者马哈茂德·马姆达尼。(相关报道:纽约客
|
纽约政治的“局外人”:激进派新星马姆达尼,正让华尔街和白宫同时头疼)但他并未被这种精英背景所束缚,反而将其转化为一种独特的“权力”。

作为纽约第一位穆斯林市长候选人,他没有回避自己的宗教和移民身份,而是在巴勒斯坦问题、反仇恨犯罪等议题上采取了极其鲜明的立场。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文章指出,他因批评以色列在加沙的“种族灭绝”行为、支持BDS(抵制、撤资、制裁)运动而饱受攻击。在一次深夜秀上,他甚至被要求对“哈马斯”做“点赞或点踩”的表态。特朗普更是威胁要“逮捕”他。(相关报道:布鲁金斯学会
| 复盘马姆达尼的纽约奇迹与三重挑战)

但马姆达尼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技巧:他一方面坚持其在国际法上的立场,另一方面则在竞选中不断将话题拉回到“租金太高”等本土民生议题上。

他似乎成功地让选民相信:对巴勒斯坦人的同情,和对纽约租客的同情,源于同一套价值观。正是这使他顶住了来自民主党内部和共和党的猛烈攻击和“伊斯兰恐惧症”标签。

关键背景:对手的“馈赠”与“局外人”红利

马姆达尼的胜利,同样离不开一个关键背景:他的竞争对手们。

多家媒体不约而同地指出,无论是初选中的科莫,还是他在大选中可能的对手现任市长亚当斯,都深陷于丑闻和执政不力的泥潭之中。

《经济学人》的数据显示,纽约市民对糟糕的生活质量和政府服务的不满情绪达到了顶峰,满意度已从8年前的50%以上暴跌至27%。现任市长亚当斯因腐败指控以及以配合大规模驱逐移民换取撤销指控这一与特朗普达成的“魔鬼交易”而声名狼藉;前州长科莫则始终背负着性骚扰丑闻的阴影。(相关报道:经济学人
| 纽约政治剧场新序幕:激进新星与前任总统的对决,谁将买单?)

正是在这样的政治空气中,马姆达尼所展现的“快乐”与“希望”,和科莫“充满怨恨”的建制派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媒体注意到,科莫的竞选风格疏离且“不友好”,似乎更多地被“怨恨”而非同情所驱动;而马姆达尼则相反,他穿着印有口号的T恤跑马拉松,在深夜徒步走完整个曼哈顿,在地铁站台上与兴奋的通勤者自拍,他表现出的是一种享受竞选、享受与人连接的姿态。

正如一名纽约市民所言:“我收到了很多来自科莫的信,但我在街上见到佐兰更多。”

这使得马姆达尼的胜利不仅被视为左翼的成功,更被视作一次彻底的“反建制派”民意宣泄。

未来焦点:“特朗普 VS 马姆达尼”的正面交锋

展望未来,几乎所有观察家都将目光投向了白宫。《经济学人》更是将即将到来的纽约市治理,形容为“一场史诗级的政治大戏:佐兰·马姆达尼
vs唐纳德·特朗普”。

在深入探讨这场即将到来的冲突之前,我们必须理解马姆达尼的议程对纽约这座全球资本主义堡垒而言,究竟有多么颠覆性。

他所承诺的不仅仅是政策的修补,而是对城市运行逻辑的根本挑战。“冻结租金”将直接撼动纽约庞大的房地产利益集团;“免费公交”和“全民托儿”所需的巨额财政支出,几乎是在倒转自里根时代以来的“小政府”叙事;而他暗示将任命更激进的监管者,更是让华尔街不寒而栗。

这不仅是改革,在许多精英眼中,这近乎一场“天翻地覆”的实验。

基于此,我们能清晰预料到这场正面交锋将在赤裸裸的财政与权力博弈中展开。

《经济学人》指出,特朗普握有巨大的“杠杆”:纽约市预算中74亿美元的联邦资金。因此白宫很可能故技重施,效仿对付其他蓝州城市的手段:“冻结”资金,从财政上“扼杀”马姆达尼的社会主义实验。

与此同时,一场激烈的叙事战争也已打响,共和党人正准备将马姆达尼塑造成2026年中期选举的“最佳陪衬”,利用其“社会主义”和“反以色列”立场,恐吓郊区选民,试图将整个民主党“极端化”。

然而,马姆达尼并非毫无还手之力。

正如《雅各宾》所建议,他可以向内,效仿拉丁美洲“市政社会主义”经验,通过“参与式预算”等方式动员其工薪阶层基础,以“自下而上”的直接行动对抗精英阻挠。同时他也可以向外,利用特朗普的弱点。

《雅各宾》还观察到,马姆达尼频繁地引用特朗普在2024年竞选中关于“降低生活成本”的承诺,随即指出特朗普的政策如何辜负了这一承诺,然后巧妙地将自己的“免费公交”和“全民托儿”方案,包装成“真正能兑现承诺”的替代品。

《经济学人》则警告,特朗普若过分“开战”,可能会反噬自身:扰乱美国最大的城市将产生经济连锁反应,而马姆达尼本人也是一位特朗普“尚未准备好如何应对”的现代传播大师。

在这方面布鲁金斯学会的分析一针见血:特朗普是“文本和高转发”的Twitter时代的大师,而马姆达尼则是TikTok和Instagram
Reels占据江山的“算法和垂直视频”时代的“原住民”。他能用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的短视频,绕过所有传统媒介,在特朗普的“主场”之外开辟一个全新的、后者难以模仿和反制的舆论场。

结语展望:“纽约实验”是新左翼的希望,还是特朗普的“最佳标靶”?

佐兰·马姆达尼的惊人崛起,标志着美国政治走到了一个新的节点。

他不仅仅是一个“反特朗普”的符号,更代表了一股新左翼力量的成熟。这股力量通过成功地将激进的经济诉求与穆斯林、移民等身份认同融为一体,锻造出一种能与特朗普的右翼民粹主义相抗衡的“左翼民粹主义”叙事。也正因如此,他所代表的议程被认为是对过去四十年新自由主义共识的彻底决裂,其颠覆性远超奥卡西奥-科尔特斯等“进步派”同僚,直指纽约市的权力与资本结构核心。

摆在马姆达尼面前的,似乎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他若能在“冻结租金”等核心议题上取得突破,同时成功动员其庞大的草根基础,顶住了来自白宫的财政和政治打压,那么纽约将由此成为一个“另类美国”的成功样本,证明社会主义理念不仅可以赢得选举,更可以有效“治理”,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激发更广泛的政治变革。

但反之,如果无论是由于财政枯竭、州政府阻挠,又亦或是由于商界精英的“资本罢工”而处处碰壁,他的激进议程在现实中被成功“限制”,那么他很可能就会成为特朗普“铁腕”下第一个被扼杀的政治样本。在这种情况下,他不仅会被特朗普政府塑造成一个“激进、反犹、混乱”的负面典型,使纽约市陷入经济与自主权的双重困境,更可能拖累整个民主党在2026年中期选举中的表现。

当共和党的红与所谓的纽约“社会主义”的红正面相撞,你认为马姆达尼的“纽约实验”最终是会点燃一场席卷美国的政治革新,还是会成为特朗普“铁腕”之下最脆弱的牺牲品?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洞见。

下期节目期待看到什么?写下您的关心,并关注《今日特读》,本栏目与您共同追踪,一站式看懂特朗普。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