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南德意志报》报道称,中国网络巨头腾讯宣布,将在微信平台上调整推荐算法,让充满“正能量”的内容被推送到用户首页。《南德意志报》写道,这一切听上去似乎平淡无奇,然而,“正能量”在中国却是一个政治术语,是对公共舆论有针对性的管控。这篇题为《中国的“好心情”算法语言》的报道写道:
“凡是政府不喜欢的内容,将失去传播机会。而政府喜欢的内容,则是在传播正能量。也就是说,政府正试图让算法语言同官方宣传保持一致。而大型网络公司则在主动配合。
这场行动由‘国家网信办’主导。过去几个月来,这一监控网络的最高机构一直在推动一场名为‘网络和谐’的运动,目的是要打破所谓‘信息茧房’,而其实际目的却在于:热搜榜单上减少花边新闻和敏感词汇,信息内容要少一点刺激,多一些抚慰,微信将推出‘茧房检测’或‘打破信息茧房’等功能。这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多元,实际目的则是加强监控。算法不再推荐点击量最高的内容,而是会推荐那些被定义为社会需要的内容。
据媒体报道,政府也将对网红采取同样的措施。今后谁要想就敏感话题发表观点,必须先证明自己拥有相关资质,例如提供大学毕业证或职业证书等等。也就是说,没有医学学位证书就不准讨论疫苗问题,没有相关证书也不得发布理财建议等。各平台将严格审查发言者的资质,违规者将受到严惩。”
《南德意志报》报道称,上述举措尚未正式发布实施,但已在中国网络中引发了热烈争议。支持者称,此举将打击“虚假信息”,而批评者则认为,这种做法将彻底扼杀公开讨论的网络空间。
”对于那些因特网平台来说,他们并不担心政府的这些举措。因为‘和谐’早已成了他们的一种生财之道。中国的网络平台纷纷投资设立‘内容安全’部门、公布推荐算法的逻辑,以营造表面上的多样化,实际则是在防止有争议话题的升级。
TikTok的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雇佣了数千人负责‘算法治理’。腾讯则设立了正能量算法工作组(Positive Energy
Algorithm Task
Force)。短期内,这将导致流量的减少,毕竟一个没有丑闻的网络点击量会明显下降。但从长远来看,却是一笔赚钱的生意,因为提前主动审核,会赢得政府的信任,也会吸引更多的广告,并会避免遭到政府的公开批评。遵守政府的规矩本身就是一种货币。
很多中国网民对这些新措施保持务实的态度。微博上一条点击量很大的贴文写道:‘只要他们只强迫我阅读快乐的内容,而不是强迫我必须快乐,我就知足了。’”
“原材料依赖 经济界责任重大”
《商报》发表评论写道,在关键原材料严重依赖中国的问题上,德国经济界自身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评论写道:
“在关键原材料领域,中国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攀升。德国经济对一个日益封闭的制度性对手的依赖与日俱增,在许多原材料方面,依赖程度已经达到60%、70%、80%,有些甚至已经达到100%。
这些原材料的供应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应如何获取这些原材料。这些原材料资源遍布世界各地,南美、非洲、亚洲、甚至德国都有相应的矿产资源,例如锂。但既然如此,德国企业为何不设法从中国以外的地区获取这些原材料呢?为何一遇到困难,就要求政府出面解决呢?因为这些企业总是不能认清形势。对企业来说,提高短期利润天经地义。只要能获取,这些企业就会进口来自中国的原材料,因为来自中国的原材料价格低廉。这些企业并不会考虑地缘政治风险,不会考虑因原材料而受到勒索的问题。
过去几周以来,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的管制,已经充分显示了勒索是如何运作的。现在所有人都在讨论原材料问题,但却没有人采取具体行动。我们不能指望只考虑短期运作的企业会主动提升自己供应链的韧性。这只是一厢情愿,大多数企业毫无采取相应行动的迹象,这无疑是一个惨痛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