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真的接收到外星信号 人类该怎么办?
假如某天,宇宙真的回应了我们,那一声“你好”该由谁来回答? 人类寻找外星智慧的计划——SETI(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正在进入新阶段。过去,我们只是倾听无线电信号,如今科学家们的目光已延伸到星际激光、戴森球的能量痕迹,甚至恒星周围微弱的人造迹象。而随着探测手段的精进,SETI背后的伦理与政治问题,也变得前所未有地棘手。 国际宇航科学院(IAA)正在修订一份意义重大的文件:“如果真的发现外星智慧信号,我们应该怎么做。” 这份新协议已在悉尼召开的2025年国际宇航大会上进行投票,预计将在明年初正式通过。这是自1989年《人类应对外星信号原则宣言》发布以来最重大的一次修改。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 三十多年前的版本写得简洁而理想主义:一旦确认信号,应向全球公开,并以开放、和平的态度回应。2010年的修订几乎只是文字优化,没有实质变化。而这次更新,则是对数字时代混乱现实的回应。 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发现外星人不仅是科学事件,更可能瞬间变成舆论风暴。研究者们担心的,不仅是科学误判,还有网络暴力与政治操弄。新版协议的一大重点,就是保护发现者不受骚扰或威胁。 更具争议的是,新协议首次明确:任何科学团队不得私自向外星文明发送回复。 所有回应必须在联合国层面经过讨论并达成一致。毕竟,人类代表谁发声?这一问题不再只是哲学,而是政治。尽管让联合国达成共识听起来几乎比发现外星人还难,但这一约束至少为人类的“首次接触”提供了冷静的机制。 协议同时区分了“被动接收”(SETI)与“主动发信”(METI)的概念。后者是主动向宇宙发射强功率信号的做法,争议更大。有人认为那是在“暴露地球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