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名师张胜丰曾和许多天王、天后合作,近日被控以1000元卖帐户给诈欺集团,遭台北地院依洗钱罪判有期徒刑3月,并科罚金1万元,缓刑3年,向公库支付3万元,他未上诉。面对判决,张胜丰郑重强调绝对没有卖掉帐户,喊冤自己是被骗的受害者,并反咬检察官态度强硬,逼供他认罪。
张胜丰是蔡依林的恩师,近年在高雄开班授课,并且计划出书,如今疑似成为诈骗集团的受害者。依检方资料,张胜丰2023年5月13日前某日将申办的第一商业银行帐户以1000元提供给诈欺集团做汇款工具,再依诈骗集团成员的指示,将汇入帐户内的款项转出。
.inline-ads.inline-ads–desktop .udn-ads {
margin-block: auto;
margin-inline: unset;
width: auto;
margin-bottom: auto;
display: flex;
}
.inline-ads.inline-ads–desktop {
-webkit-box-sizing: border-box;
box-sizing: border-box;
display: flex;
flex-flow: row nowrap;
justify-content: center;
align-items: center;
height: auto !important;
gap: 10px;
overflow: hidden;
padding: 20px;
position: relative;
max-width: 100%;
margin: 40px auto !important;
text-align: center;
}
.inline-ads.inline-ads–desktop iframe {
margin: auto;
}
.inline-ads.inline-ads–desktop:after,
.inline-ads.inline-ads–desktop:before {
border: 0 solid #dedede;
content: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00%
}
.inline-ads.inline-ads–desktop:before {
border-top-width: 1px;
left: 0;
top: 0
}
.inline-ads.inline-ads–desktop:after {
border-bottom-width: 1px;
bottom: 0;
left: 0
}
@media screen and (max-width: 1023px) {
.inline-ads.inline-ads–desktop {
display: none !important;
}
}
判决说,张胜丰提供金融帐户给他人使用,使被害人受财物损失,并使不法之徒借此轻易于诈骗后取得财物,致检警难以追缉,不过,念及张认罪、自陈硕士肄业程度、目前靠打零工维生、自己居住等,依法量刑。判决书指出,张没有前科,虽未与被害人和解,法院仍有裁量是否缓刑的职权;被害人经传唤未到,才致张无从谈赔偿,宣告张缓刑。
对于判决结果,张胜丰澄清没有贩售帐户,而是加入投资比特币的群组,观察2个月后收到群组成员的私讯,传授投资方式,「我因信以为真,便照著对方一步步指示执行。直到两天后,我前往银行提款时,才得知帐户已被列为『警示帐户』,完全无法使用,银行人员并建议我立刻报警」。
报警之后,他的帐户无法刷卡、转帐、网购、缴费,只能依赖现金过活,终于体会到什么叫社会性死亡。3个月后他收到法院通知,每次面对讯问,都诚实叙述自己如何一步步落入陷阱,从未有主观意图帮助诈骗集团,检察官却质疑问说:「你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怎么会这么容易被骗?」
张胜丰说面对检察官的强硬逼供,且完全不采纳他描述的事实、强迫他认罪,否则可能就要坐牢,最后委屈接受判决,他说:「我只是个平凡人,离开自己的专业领域后,对金融与网路诈骗毫无防备,只是单纯、相信他人。如今却要背负『洗钱』、『共犯』的罪名,令人心碎。」希望以己身经验提醒大众别再受害,他也希望台湾的司法能真正公平正义,还清白者一个交代。
张胜丰声明全文:
我没有卖帐户
我是被骗的受害者!!
我不是共犯,我是受害者!——一位无辜帐户持有人的亲身经历
我是这起诈骗案件的受害者。我从未贩售帐户、从未协助诈骗集团,我只是被有组织的诈骗集团所利用。
▍事件经过
2023年5月,我在Facebook上看到一则投资比特币的广告,当时出于好奇心,也因为想学习投资,便加入了一个看起来正常的投资群组。群组内成员彼此分享买卖经验,看起来一切操作合理、正常,让我卸下心防。
观察约两个月后,一位成员私讯我,表示可以教我如何开始操作比特币交易。我因信以为真,便照著对方一步步指示执行。直到两天后,我前往银行提款时,才得知帐户已被列为「警示帐户」,完全无法使用,银行人员并建议我立刻报警。
当下我震惊不已,立即前往派出所说明情况并完成报案。警方仅表示:「等法院通知。」而对于我帐户何时能解封,也答不出任何确切回应。
从此,我的生活陷入巨大的困境——无法刷卡、转帐、网购、缴费,只能依赖现金过活,甚至连朋友转帐给我都遭到系统阻挡。这种「被判刑未审先判」式的处置,让我深刻体会什么叫社会性死亡。
▍检调偏见,我的声音无人听见
三个月后,我陆续接到法院通知,为此台北、高雄来回奔波。每次面对检察官讯问,我都诚实叙述自己如何一步步落入陷阱,从未有主观意图帮助诈骗集团。然而检察官却质疑我:「你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怎么会这么容易被骗?」
我当时因从未上过法庭,心中充满紧张与羞辱,无力反驳。其实我想说:现今诈骗手法层出不穷,即使是校长、博士、教授、百万网红、资深艺人,甚至银行高层主管也都曾受害。为什么受教育程度,反而成了「你不该被骗」的证据?
我只是个平凡人,离开自己的专业领域后,对金融与网路诈骗毫无防备,只是单纯、相信他人。如今却要背负「洗钱」、「共犯」的罪名,令人心碎。
▍我不是唯一的案例,还有太多「被害人被当加害人」
这样的冤屈并不只发生在我身上。
例如,拔河金牌选手卓家馨也因误信「帮忙赚小钱」的话术,将帐户交由他人操作,最终被判刑3个月。她在社群上无奈表示:「我没有协助诈骗集团,我是受害者!」这不正是无数人现况的写照?
根据《洗钱防制法》与《银行法》,帐户被用于非法用途即可能构成犯罪。然而,许多像我一样的受害者,既不知情、也没有主观犯罪意图,却在程序上成了检方的处理对象。
为什么检警无法去追查真正的诈骗集团,却将所有矛头对准这些被利用的普通人?
▍我想呼吁社会与司法:请听听受害者的声音
我不是逃避责任,我愿意配合调查、接受审查,但我希望司法与媒体能看到——有一群人,是被骗、被利用、再被责难的三重受害者。
台湾不能让善良的人在制度中被牺牲。
我真诚呼吁:
• 社会大众要更加警觉,任何社群平台上的「投资邀请」、「帮赚外快」、「帐户协助」都可能是诈骗陷阱。
• 媒体与司法单位,请别急于定罪,请理解每一位帐户持有者背后的故事与真相。
• 立法单位应思考是否能提供针对被害帐户者的保护与教育制度,让无辜者免于冤枉。
我愿以自身的经历为警示,希望更多人不要再受害。
更希望,台湾的司法能真正公平正义,还清白者一个交代。
文章来源:联合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