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正进行自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国防扩军,然而对联邦国防部而言,募兵并非易事。为吸引年轻人入伍,德国政府今年砸下破纪录预算,透过社群短影音、校园宣讲与街头广告推广军旅生活,盼弥补兵力缺口。
近日在柏林市中心车站与闹区街头,时常可见以年轻迷彩军人为主角的联邦国防军广告,有的主打「穿制服的人也有梦想」,有的强调团队精神与高科技装备,搭配鲜明色彩与吸睛短句,锁定年轻世代为沟通对象。
今年3月,德国国会通过修宪,针对国防支出放宽举债限制,为军事现代化铺路。总理梅尔茨(Friedrich Merz)近日公开表示,德国需成为「欧洲最强军队」,国防部长佩斯托瑞斯(Boris Pistorius)则宣示,要在2029年前让德国具备对抗俄罗斯的「战争准备能力」。
然而人力短缺成为扩军的最大瓶颈。官方统计指出,目前德国联邦国防军仅有约18.2万名现役军人与4.9万名后备军,距离战时需求的46万人仍有巨大差距。国防部设定目标为新增至少6万名现役人员,并将预备役规模扩增至20万人。
为弥补兵源不足,德国国防部近年积极募兵宣传,今年用于招募的预算高达5800万欧元(约新台币19亿元),比去年增加65%,创下历史新高。
柏林日报(Berliner Zeitung)分析,国防部采取跨媒体宣传策略,除了在实体空间设置平面广告,也在社群平台大量投放影音内容。
去年约41%的招募预算用于街头广告,包括印有国防军标志的披萨盒、涂装迷彩的路面电车与公车站灯箱;另有18%投入Instagram、TikTok与YouTube,制作军人分享日常的短影音,强调军中生活的多元性与现代感。
此外,德国国防部还推动「青年军官」(Jugendoffiziere)制度,派遣军人进入校园,介绍德国与北约(Nato)的安全政策。官方说法指出,这些军官的任务是「澄清误解、建立理解」,实际上也成为德国联邦国防军校园内的重要招募管道。
其中一位最受欢迎的「青年军官」是来自斯图加特(Stuttgart)的马泰(David Matei)。他不仅是陆军上尉,也是在TikTok与Instagram上拥有超过37万名粉丝的内容创作者。影片内容从坦克修理、与军官对谈、参访武器公司,到在北约与慕尼黑安全会议(MSC)现场拍摄。
马泰发布的内容也曾引发争议。在一段与乌克兰士兵对谈影片中,在乌克兰士兵说自己仅受训50天就被派往前线、并不想上战场时,马泰在影片中以轻松语气回应,引来批评者质疑其将战争「娱乐化」,模糊战争的残酷现实。
德国历史最悠久的反战团体之一「德国和平协会-反对战争义务役联盟」(DFG-VK)近期即对德国国防部大举面向年轻人的宣传招募行动,表达强烈批评。
联盟执行长冯格拉瑟(Michael Schulze von Glaßer)表示,自2011年德国暂停征兵制以来,联邦国防军对青少年的招募行动愈发积极,手法也越来越无节制。
他直言,军方每年投入数千万欧元行销,但实际兵员数量多年来几乎没有成长。反而是将战争包装成迷人的冒险,这样的宣传策略极具误导性。
当前德国国防部已提出改革方案,规划未来即使在非战争时期,也可在兵源不足时有限度启动强制征召,并将义务役基本待遇提升至净月薪超过2000欧元(约新台币6万8000),较现行薪资增加约八成,借此提升年轻人参军意愿。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