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获暂时性关税税率20%。前美国贸易代表署(USTR)资深顾问考伊向中央社分析,台湾已建立起一些全球独特的竞争优势,这些优势不会因关税调整就瞬间消失。台湾也会审慎地评估对美投资的技术组合。
考伊(Peter Cowhey)现为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UC San Diego)全球政策与战略学院荣誉院长、曾任院长近20年,同时也是加州科学与科技委员会董事会主席;政府经历方面,他曾任美国贸易代表署资深顾问,负责协助制定战略性贸易政策。
美国对等关税8月1日上路,白宫公布对台关税税率为20%,高出竞争对手日本、韩国5%;总统赖清德表示这是「暂时性税率」,只要后续达成协议,可望再调降税率。
考伊今天接受中央社视讯访问,分析这个结果;同时也指出,内容细节还有待观察。
针对台湾获20%税率,他指出,这并未到达白宫视为不满意国家的程度,不过相比日、韩高出5%,他猜测背后可能涉及2个领域;一是台湾承诺对美国投资的规模,这一直是此类协议中的重要内容,二是台湾承诺向美国额外采购商品的规模和组成。
考伊指出,在美国公布的多数双边贸易协议中,都采取了一项可追溯至尼克森政府时期的策略,就是要求签署协议的国家宣布一系列对美国农产品或其他商品的采购。
在尼克森时代,多半是要其他国家承诺购买更多波音飞机;到川普总统任内,则倾向要求增加对美国农产品和天然气采购。这种作法在双边贸易外交中持续了至少50年。
考伊认为,台湾承诺对美国投资的内容与性质可能是真正争议点。就他长期和去年访台等经验观察,台湾会审慎地评估投资的技术组合,「因为将重要的半导体制造能力留在台湾,对美国安全和经济利益固然重要,对台湾来说更是一个长期国家利益。」
另外,潜在因素还可能包括协议是否涉及安全合作、及一些「非关税障碍」领域。
至于冲击,考伊分析,从双边经贸来看,他并不认为台湾会因为与日、韩的5%税率差距而处于不利的地位,台湾的高科技产品在美国有技术优势与稳定需求,从长远来看,即使利润受到一些压缩,公司还是能维持不错的获利。未来关税也可能再调降。
他评估,台湾高科技产品价格弹性大,买方愿意接受更高的成本,不会大幅减少购买,影响不会太大;但在中阶技术产品如电脑周边设备上,可能会感受到些许压力,不过在这些领域,台湾企业也已开始将生产分散到其他地区,以应对供应链稳定问题。
他也指出,台湾高科技产品对价格变动较不敏感,不过对日本、韩国而言,汽车出口在对美贸易中是重要项目,相较于高科技产品,汽车对价格与成本更加敏感,因此台湾与日、韩之间5%的不同究竟会带来什么经济冲击,无法从目前表面上的差距来看。
他预估,台湾将与其他亚太地区国家一样,持续寻求出口市场多元化,必须与区域内几个伙伴进行更深层的产业分工和合作机制,逐步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
从生产面来看,台湾和日本制造商在精密数位技术上的合作也日益紧密。
考伊认为,在供应链重组的整体战略调整上,未来5年,对台湾来说将会是一大课题。在这个过程当中,区域内其他国家与中国关系的敏感性,也会为台湾带来额外挑战。
考伊强调,作为一位外部观察者,且对台湾经济已做过相当仔细的研究,「我不认为这个关税会从根本上危及台湾经济的未来」;台湾的努力,不仅只有台积电,已建立起一些全球独特的竞争优势,「这些优势不会因为关税调整就瞬间消失。」
考伊表示,对于协议的细节必须谨慎关注,但整体而言不必感到悲观。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