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净零浪潮下,新加坡与马来西亚正携手打造东协绿色经济典范。从碳权交易、再生能源到碳捕捉与封存(CCS),两国不仅建立合作机制,更拟打造东协统一框架,强化区域对接国际市场的集体竞争力。
今年初,星马两国领袖举行高峰会,宣布设立「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目标在于吸引更多外来投资、创造就业,并加强包括电力交易、碳权、碳捕捉与封存(CCS)在内的绿色经济合作。
新加坡气候影响力交易所(CIX)执行长朱爱仪(Oi-Yee Choo)接受中央社访问表示,CIX不仅是碳交易平台,也代表新加坡参与东协碳市场合作,并与马来西亚、泰国与印尼等国进行政策对话,共同推动制度整合与碳信用市场标准化。
她表示,新加坡的碳市场制度已趋成熟,能为区域建立参考模式。新加坡不仅实施碳税,也建立交易平台与支援生态系,使得跨国企业与投资者更愿意透过其平台操作,提升区域整体透明度与信任度。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罗启锋告诉中央社,许多东协国家如马来西亚与印尼拥有丰沛自然资源,适合发展自然为本的碳专案。然而,碳市场的成熟与否,取决于计算、监测与验证制度是否完善。新加坡在这方面具备优势,能作为可信任平台。
罗启锋也提到,跨境合作将是推进区域转型的关键,尤其在绿电输送与碳资源交换方面。像是海底电缆计划,将有望让新加坡连结周边国家能源,形成互惠互利的新格局,提升整体再生能源流通性。
展望未来,罗启锋指出,星马的合作不仅带动两国绿色转型,也为东协其他成员国树立参照范例。若能成功建立信赖机制与制度接轨,东协或将以整体之姿进入国际碳市场,吸引更多资金与技术,进一步推进全球气候目标。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