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7 7 月

国际

澳总理访中蒙阴影!多名澳记者遭中共保安包围 限制行动逼交影像
国际

澳总理访中蒙阴影!多名澳记者遭中共保安包围 限制行动逼交影像

澳洲总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近日展开对中国的6天访问,今(15)日下午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谈。(欧新社) 李欣洁/核稿编辑〔即时新闻/综合报导〕澳洲总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近日展开对中国的6天访问,今(15)日下午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谈。然而就在正式会谈前几个小时,随团采访的澳洲媒体记者们却在北京遭遇中方保安人员盘查、限制行动,甚至被要求交出拍摄画面,事件引发国际媒体关注。根据《卫报》报导,来自ABC、SBS、第九频道、第七频道与Sky News等澳洲主要媒体的记者,今日在北京著名景点钟鼓楼进行拍摄,并获得当地官方事前核准。记者由澳洲外交官陪同,但过程中却遭到多达8名疑似市政单位聘用的中国保安靠近盘查,并声称要等警方到场处理。请继续往下阅读... 此外,保安人员一度要求媒体交出拍摄内容,还不准许摄影记者们离开。现场记者指出,1名澳洲驻北京大使馆的官员当场强硬介入,要求中方人员让步,强调澳方记者拥有合法采访权利,最后这些保安一路尾随记者们上了巴士,记者们得以顺利离开。「他们说我们不能离开,但我们最终还是顺利上了巴士,没有进一步冲突,」ABC记者兹吉迪克(Stephen Dziedzic)受访时表示。他坦言,这次冲突并不激烈,也没有人感受到人身威胁,但仍显示出中国对媒体与外国人长期存在的政治压力与不信任。他也指出,与几天前他们在上海感受到的开放气氛相比,北京对外国媒体的态度明显收紧,令人担忧,他表示:「这件事只是再次提醒大家北京始终存在的政治氛围,尤其当涉及外国人时更为敏感。这里与我们几天前在上海感受到的开放气氛,仍有很大差距。」根据报导,艾班尼斯此次访中,预计将与中方讨论多项敏感议题,包括关键矿产供应...
中欧峰会在即:气氛异常低迷
国际

中欧峰会在即:气氛异常低迷

中欧峰会7月24日即将在北京举行,但随着召开日期的日益临近,双方却在贸易摩擦、乌俄战争及相互信任等多个议题方面颇显分歧、紧张关系不断升级,使得这一在今年中欧建交50周年的高级别会晤充满不确定性。随着峰会议程被缩短、各方的表述言辞越来越尖锐,原本被认为川普关税威胁下有助于促进中欧走近的交流却正陷入“聋子对话”局面,分析担心峰会甚至可能沦为徒有形式、而缺乏实质成果的外交仪式。 在美国总统川普重返白宫发起关税战之后,北京在今年四月曾表示,希望中欧关系能够为这个动荡世界带来一份“宝贵的稳定”,双方谨慎靠拢的背景下,恰逢中欧建交50周年举行的峰会,旨在庆祝彼此友谊并希望在峰会上制定一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议程。但好景不长,随着724日峰会召开日期的日益临近,双方的“蜜月期”却很快变味。多位观察人士指出,当前中欧之间几乎在所有关键议题上缺乏共识,不仅在传统敏感领域如贸易、人权毫无进展,甚至连原本合作基础良好的气候议题都难以幸免于紧张氛围的影响。 一位刚从布鲁塞尔返回的中国问题专家称,中欧关系的气氛异常低迷。他向法国《回声报》说,“负责中国事务的欧盟官员士气低落,我从未见过这种情况”。这位专家指出,“我们正在进行的是聋子的对话,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交集。连气候议题这样的传统合作领域也未能幸免于外。” 对于欧洲与中国的对话,法国雅克-德洛尔研究所贸易地缘政治研究员、中欧关系工作组报告员埃尔维尔-法布里在对本台的采访中这样表示: “欧洲必须同时推进与华盛顿和北京的对话,布鲁塞尔与北京之间双方都有非常强烈的期待,但关注点并不完全相同。中方也存在诸多紧张局势,尤其是在美国贸易政策发生变化、对欧盟的新措施即将出台的背景下,这些都会对欧中关系产生影响。人们或许会想,这样的局势是否应该促使欧盟与中国更加接近,但实际上,这一切正发生在欧中关系极度紧张的时刻。欧盟目前首先希望中国能够减...
挺乌罚俄之余 川普坚称:与普廷「还没完蛋」
国际

挺乌罚俄之余 川普坚称:与普廷「还没完蛋」

川普15日表示,尽管他对俄罗斯下「最后通牒」,但他和普廷的关系还没完蛋。(美联社) 〔编译孙宇青/综合报导〕美国总统川普在《英国广播公司》(BBC)15日独家专访中表示,他曾四次认为与俄罗斯就结束乌克兰战争达成协议是有可能的,因此他现在对俄国总统普廷「感到失望」,不过两人的关系「还没完蛋」。至于是否还信任普廷,川普则说「我几乎谁也不信任」。川普14日宣布计划向乌克兰运送飞弹、防空系统等武器,并警告俄国若不在50天内与乌克兰达成和平协议,就将对俄征收高额关税。在与BBC进行20分钟越洋电话采访时,川普花了不少时间阐述他对普廷的失望,但当被问及他与普廷的关系是否已彻底完蛋时,川普表示,「我对他很失望,但我还没有和他彻底完蛋,只是我对他很失望」。请继续往下阅读... 对于如何让普廷停止这场流血冲突,川普强调「我们正在努力」,但随后又自嘲说,「我们会进行一次很棒的对话。我会说:『很好,我觉得我们快要完成(和平谈判)』。然后他(普廷)就会炸掉基辅的一栋建筑。」谈话转向曾被川普批评「过时」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后,川普重申现在已经不这么认为,反而觉得北约终于开始跟上时代,「因为该联盟正在自食其果」。川普强调,他仍相信集体防御,因为这意味著小国可以抵御大国的攻击,且德国、法国和西班牙在内各国领袖已开始尊重他及他的决策,部分原因是各国领袖认为,他两次当选总统确实「很有才华」。对于各国领袖是否有时会「明显奉承」他,川普则认为这只在「表现友善」。川普也谈到英国在世界舞台的未来,称英国是「伟大的地方」,自己在那里拥有房产。不过,他认为英国脱离欧盟是「草率」之举,但问题正在解决。对于英国首相施凯尔,川普表明非常喜欢他,同时称赞英美贸易协议,「尽管他是自由主义者」。川...
中国AI Deepseek不敢谈「南京红姐」! 诡异回答曝光
国际

中国AI Deepseek不敢谈「南京红姐」! 诡异回答曝光

和Deepseek问答的截图。(撷取自Deepseek) 庄文仁/核稿编辑〔即时新闻/综合报导〕「南京红姐」事件近期引发外界广泛讨论,其中受害者一句「来都来了」,更成为近期网路上最红的台词。对此,有网友尝试询问中国AI Deepseek,该事件是否能作为创作素材改编热门歌曲《大展鸿图》,结果遭系统以「涉及特定事件」为由拒绝回应,还瞎扯「坚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实际询问Deepseek是否知道南京红姐事件,没想到该模型却回应「目前没有权威媒体报导或官方通报提及此名称的公开事件。」南京红姐事件是一起引发广泛关注的中国社会事件,一名38岁的焦姓男子,以伪娘形象诱骗多名男性发生性行为,并偷拍过程上传至网络平台牟利。受害者人数一度被夸大为1691人,但警方确认为237人。其中一名外型壮硕剽悍的外籍教师,在发现「红姐」是男性后震惊,却表示「来都来了」继续发生关系,也让这句台词掀起一股热潮。请继续往下阅读... 不料,有网友贴出和Deepseek问答的截图,只见Deepseek系统在面对与「南京红姐」相关的创作提问时,不仅第一时间标注「思考已停止」,更进一步长篇叙述官方立场,指出文艺创作应「传递正能量」、「符合当代中国发展」,甚至提及「坚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等政治语句。根据后续实测,当直接询问「你知道中国南京红姐吗?」时,Deepseek则改口回应:「目前没有权威媒体报导或官方通报提及此名称的公开事件。」系统接著指出,「红姐」可能是地方性人物或网路绰号,强调相关讯息未经证实,可能属于「网路片面传言」或「旧闻翻炒」,并提醒用户应该「保持清醒头脑,不传谣、不信谣」。尽管Deepseek不承认「南京红姐事件」的存在,但该事件早在中国社...
想省电!印度试图限制空调温度 民众看法不一
国际

想省电!印度试图限制空调温度 民众看法不一

近年来空调正成为印度能源消耗的最大来源之一,资料照。(美联社) 刘家凯/核稿编辑〔即时新闻/综合报导〕印度政府正试图控制民众对空调的温度设置,以达到节省电力的目的,民众普遍对此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可以大力减少印度的电力消耗,有人则觉得限制温度将会对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据《美联社》报导,印度被认为是空调购买成长最快的市场,但大量的空调添购也导致电力消耗问题,印度政府因此试图限制民众使用空调的温度,电力部长6月便提出一项规定,要求在印度销售的空调必须配有温度调节器,并限制温度不能低于摄氏20度,官员表示,每将温度上升1度,便可以节省约6%能源。请继续往下阅读... 印度民众对此举的反应不一,有人认为这是节省能源的第一步,而有人则指出,对于住在炎热且潮湿城市的人来说,调高温度只会造成生活上不便,自己4岁的女儿会因此起痱子。近年来空调正成为印度能源消耗的最大来源之一。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研究人员估算,在2024年的用电高峰期内,家用空调的用电量已占印度电力需求的4分之1,而2019年至2024年间新增的空调机台用电量,竟与新德里1年的用电量相同。 来源:自由时报...
「百合」台风今凌晨登陆北海道 2016年8月后首次
国际

「百合」台风今凌晨登陆北海道 2016年8月后首次

「百合」台风今凌晨2点登陆北海道襟裳岬一带登陆,目前已减弱为温带低气压。(图撷取自日本气象厅) 李欣洁/核稿编辑〔即时新闻/综合报导〕今年第5号台风「百合」昨日(14日)从日本太平洋一侧往北前进,为日本关东地区带来剧烈雨势,「百合」在日本时间今(15日)凌晨2点在北海道襟裳岬一带登陆,是自从2016年8月以来再度有台风登陆北海道。根据日本《NHK》报导,「百合」在今凌晨2点在北海道幌泉郡襟裳町的襟裳岬一带登陆,并持续往北前进,在抵达北海道北方的鄂霍次克海之后,「百合」已在上午9点左右减弱为温带低气压。气象厅提醒,预计在北日本地区仍会持续出现强风与大浪,务必特别注意。请继续往下阅读... 气象厅指出,由于日本海上的低气压以及高气压边缘所引入的暖湿气流等因素影响,东日本地区的大气环境变得极不稳定,在南方形成的云雨带也不断移入。岐阜县惠那市在今日上午8点至9点测得42毫米的时雨量,东京都八王子市也测量到34毫米。关东的东海、甲信等地区将持续处于大气非常不稳定的状态,局部地区也可能会出现伴随雷电的猛烈降雨。气象厅提醒,特别是在静冈县,未来数小时内可能会形成「线状对流」(日本称线状降水带),致灾风险迅速升高,以静冈县为主、靠近太平洋一侧的关东地区可能到17日都会有雨势发生。 来源:自由时报...
惊悚悲剧!刚从拍卖会带回2头水牛 美农夫惨遭攻击身亡
国际

惊悚悲剧!刚从拍卖会带回2头水牛 美农夫惨遭攻击身亡

美国1名农民被自己在牲畜拍卖会上购买的2头水牛杀死。示意图。(路透) 〔编译谢宜哲/综合报导〕美国奥克拉荷马州警方14日称,1名农民11日被自己10日在拍卖会上购买的2头水牛杀死。根据《CBS NEWS》报导,美国警方和消防人员11日晚上8点35分左右接到报告称1名男子遭到水牛袭击后,迅速赶往奥克拉荷马州琼斯市的一个农场。抵达现场后,急救人员最初由于水牛攻击性行为,无法顺利接近受害者。请继续往下阅读... 急救人员杀死1头水牛,才到达受害者身边。受害者名为麦克迈克尔(Bradley McMichael),因身上有多处深层撕裂伤而身亡。在现场处理过程中,第二头水牛也越发焦躁,对急救人员构成威胁,最终也被杀死。麦克迈克尔10日在一次牲畜拍卖会上购买这2头水牛。警方声称,他在照料牲畜时被困在围栏里。麦克迈克尔家人透露,他热衷于购买牲畜。他女友也说,他10日参加拍卖会时精神状态很好,是她最近见到男友状态最好的一次。一个似乎是麦克迈克尔农场的Facebook主页上的文章表示,他的农场就是他的梦想,并说他的死是一场悲惨事故。 来源:自由时报...
怒告到底!法国第一夫人遭控「男儿身」 上诉最高法院
国际

怒告到底!法国第一夫人遭控「男儿身」 上诉最高法院

性别谣言缠身,法国第一夫人碧姬(右)诽谤案再战最高法院。(法新社资料照) 〔编译陈成良/综合报导〕针对两名女子散播她曾是男性的谣言,法国第一夫人碧姬(Brigitte Macron)决定将官司战线拉到最高法院。根据法新社报导,在巴黎上诉法庭推翻对两名被告的有罪判决后,碧姬的律师14日证实,已向法国最高法院(Court de Cassation)提出上诉。这起案件源于2021年12月的一段YouTube影片。影片中,自称灵媒的被告阿曼丁.罗伊(Amandine Roy)采访了自称独立记者的娜塔莎.雷伊(Natacha Rey)。后者在长达4小时的访谈中,声称她揭露了一场「国家谎言」,指碧姬原是名为尚-米歇尔.特罗尼厄(Jean-Michel Trogneux)的男子,变性后才嫁给了未来的总统。事实上,尚-米歇尔是布丽吉特本人的亲兄弟。请继续往下阅读... 这段影片在网路上病毒式传播,甚至引发美国阴谋论者的讨论。去年9月,下级法院曾判两名女子诽谤成立,需向碧姬及其兄弟分别支付8000欧元与5000欧元的赔偿金。然而,巴黎上诉法庭上周四( 10日)推翻了此项定罪。碧姬的律师恩诺奇(Jean Ennochi)表示,碧姬的兄弟也同样会就指控被驳回一事,上诉至最高法院。法新社指出,多年来,有关72岁的碧姬性别的虚假讯息,一直在社群媒体上流传。她与总统马克宏(Emmanuel Macron)之间24岁的年龄差,也长期成为外界议论的焦点。 来源:自由时报...
黑科技来了! 「赛博格甲虫」出动灾区救命
国际

黑科技来了! 「赛博格甲虫」出动灾区救命

穿戴微型晶片背包的「赛博格甲虫」(ZoBorg),能依指令攀墙、转向、甚至穿越瓦砾缝隙,未来有望投入灾区搜救任务。(图撷取自《Advanced Science》期刊) 〔编译陈成良/综合报导〕地震、矿灾等重大灾难现场,未来可能出现一种意想不到的搜救助手:1只背著微型电路背包、能穿梭狭缝并攀爬墙壁的甲虫。据科技网站《Science Alert》报导,澳洲与新加坡研究团队合作,成功研发出「赛博格甲虫」,具备远端操控能力,能突破传统微型机器人在瓦砾堆中的行动限制。这项研究由昆士兰大学、新南威尔斯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联手进行,选用拟步行虫(Zophobas morio)作为实验对象,并将其命名为「ZoBorgs」。科学家在甲虫身上安装微晶片与电极,透过遥控讯号刺激其触角或鞘翅(elytra),即可控制其前进、转弯或后退。请继续往下阅读... 根据最新发表于《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期刊的研究成果,这些ZoBorg甲虫能以92%的成功率越过与身体等高的障碍物,并以71.2%的成功率从水平转为垂直墙面攀爬,远超目前微型机器人的行动能力。研究团队指出,关键在于「善用自然演化」,不需额外打造感测器与控制系统,便可透过刺激甲虫既有生理反应达成精准导引。昆士兰大学工程师唐・武-段(Thang Vo-Doan)指出,这些赛博格甲虫搭载电刺激背包,不仅可提供方向控制,还可在不影响甲虫寿命的情况下进行长时间运作。「这项技术让昆虫在复杂环境中的运动能力,成为人类可用的救援工具。」研究人员表示,未来将尝试结合惯性测量单元(IMU)与微型摄影机,以提升自主导航与影像辨识能力,让ZoBorg能实际协助搜救队定位受困者。此外,团队也强调遵守动物实验伦理规范,甲虫在实...
国际

军事史上第一遭!乌克兰无人机部队俘虏俄军

西班牙媒体《阿贝赛报》(西班牙语:ABC)13日报道,乌克兰战场迎来前所未有的技术突破。在乌克兰第2大城市哈尔科夫(Kharkiv),乌克兰第3独立突击旅,利用无人机与自杀式地面作战平台,首次在无人类士兵参与的情况下,成功俘虏俄军士兵。这场行动由机器人部队独立完成,甚至连押送战俘的任务也由无人系统执行,标志著现代战争进入全新阶段。报道描述,乌克兰第3独立突击旅9日在“Telegram”软体发布消息,称其部署的地面爆炸车辆与无人机成功攻击俄军坚固阵地,摧毁多个掩体后,一台地面机器人逼近部分坍塌的庇护所,迫使俄军士兵为避免爆炸而投降。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397163384-2\");});随后,幸存的俄军士兵在多旋翼无人机的押送下抵达乌军防线,依军事规程被收押为战俘。该行动未损失一兵一卒,且成功控制俄军阵地及附近战略目标。在此之前,这个阵地曾抵御过2轮人类部队的进攻。专家指出,虽然乌克兰已广泛使用无人艇与第一人称视角(FPV)无人机,但此次行动显示技术化战争已达新高度。军事专家分析,这种基于技术的非对称战争策略大幅降低己方伤亡,并有效迫使敌军后撤。然而,新型态也引发法律争议。《日内瓦公约》未明确规定如何处理由自主系统俘虏的战俘,导致法律真空,引发关于机器人在武装冲突中角色的新讨论。美国、以色列等国的国防专家正密切研究此案例,试图将自主系统融入地面作战理论。这场“机器人俘虏战争”不仅改变战争形态,也为未来军事技术与国际法规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乌克兰士兵讲述军事史上第一案例,俄军士兵向无人机作战平台投降经过。   图:截取自“X”@wartrans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