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6 8 月

失眠竟让癌症风险暴增50%,医师揭露睡前必做的五件事

文/洛桑加参医师

在追求早睡早起成为健康显学的此刻,有一群人却总在夜深人静时清醒。他们不是失眠,也不是懒惰,而是与生俱来的「夜行者」。根据学者观点,这些人拥有一种特殊的基因:守望者基因。在原始部落时代,夜晚需要有人守夜,保护族人不受野兽或敌人侵袭,而这类具备夜间清醒能力的人,正是确保部落存活的关键。这项特质延续至今,也让部分人天生与黑夜为伍。

知名身心灵预防医学专家,洛桑加参医师出版《简单丰足:减法养生的52个关键字》(时报出版)书中提到,许多灵性修行者、创作者与高敏感族群,常在夜晚与宇宙对话,凌晨三点自动醒来的人也不少见。他们并非失调,而是发挥著另一种形式的贡献。如果你正是这样的人,不必强迫自己迎合社会节奏,顺应自己的生命韵律,就是最适合的养生方式。不过,也必须留意,不是所有晚睡或浅眠都是「夜行者基因」的展现。真正的睡眠障碍若被忽略,反而可能掩盖身体发出的求救讯号。

失眠不只是烦,还可能成为健康危机

失眠带来的不仅是疲惫,更是医学上真正害怕的连锁反应。长期睡不好,人体的NK细胞数量可能锐减五成,这意味著抗癌能力下降、慢性病与失智风险增加。女性可能面临老化、白发、皮肤松弛;男性则担忧开车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如同酒驾般的危险。学生则可能熬夜苦读,却在考试时一片空白。这些都指向同一个事实:睡不好,生活品质全面下滑。面对睡眠困扰,洛桑加参提供一系列调整方式,从「吃、喝、用、想、做」五个面向,帮助读者重建夜间的平静与休息。

从饮食入手,让肠道与大脑同步安稳

助眠不必靠药物,饮食就是最简单的起点。洛桑加参建议可尝试「自制无糖优格+天然蜂蜜+香蕉」的组合,不仅有助入眠,还能调整肠道菌相,进一步影响情绪与幸福感。芝麻亦有宁心安神之效,适合肝肾虚引起的难眠者。反之,高脂重口味食物如炸鸡、披萨,以及容易胀气的豆类、辛香料,都应避免在睡前食用。若服药后出现睡眠问题,应尽快告知医师调整,而非默默忍耐。

喝水也是门学问。水分摄取过多或不足都可能导致夜尿影响睡眠,建议白天摄取九成水分,傍晚再补一成。男性若有夜尿问题,可尝试饮用无糖番茄汁。至于刺激性饮品如咖啡、酒精或浓茶,都应在睡前三小时避免。若要饮茶,推荐普洱、薄荷或南非博士茶等较温和选择。

控光、止脑、放松:让身体慢慢进入夜的节奏

现代人常在入睡前滑手机、看电视,殊不知萤幕蓝光会使大脑保持兴奋状态,难以放松。洛桑加参建议,在睡前三小时逐步降低光线亮度,改用柔和灯光,手机与电视则尽量远离床铺。若非得有声音陪伴入眠,也应避免让声音过于刺耳、干扰深层睡眠。

而对于思绪纷飞、难以入眠的人,他提出「感谢三件事」的技巧:回想今日发生的三件好事并心怀感谢,有助于安定情绪与进入睡眠。如果仍然无法入眠,不妨起身写下正思考的问题或灵感,交给潜意识处理,往往能带来意外收获。进一步,也可建立固定的「睡前仪式」,像是喝温水、泡澡、按摩、闻薰衣草精油、静坐或阅读等。重点不在活动多寡,而是让身体习惯这套睡前节奏,启动入睡模式。

睡眠要「早对时间」胜过「晚补时间」

真正能修复身体与情绪的,不是补眠,而是「睡对时辰」。洛桑加参强调,从晚上十一点至凌晨三点是胆经与肝经运行时间,若未能在此段时间入睡,身体排毒与修复机能将大受影响。女性容易血虚、气色不佳,男性则火气大、脾气暴。

若因特殊原因无法入眠,也可静躺、闭目养神,但仍建议尽可能在晚上十一点前上床,这是保持青春与稳定情绪的关键。若前一晚睡得不理想,可于中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进行补救。短暂的午休或静心冥想,对神经系统有显著恢复效果。古代修行者将子午卯酉视为练气要时,现代人也能借力打气,让身体与精神同步复原。

规律作息,就是最简单的身心灵疗法

若嫌技巧太复杂,其实只需顺应自然作息。早上晒太阳、晚上放松休息,让身体与天地的节奏对齐。曾有朋友走朝圣之路一个多月,回来竟然血糖改善,整体精神状况也回春,正是身体与自然对话的结果。顺应昼夜节律,除了睡眠更好,自律神经、内分泌与情绪也能同步稳定。睡对时间、醒对时间,是最懒人也能执行的健康策略。

本文节录:【简单丰足:减法养生的52个关键字】一书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