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8 8 月

明明没跌倒,骨却裂了?X光也难发现的隐形伤,其实藏在你的「日常压力」里

文/足踝专科名医朱家宏

你是否也曾经历过这种情况:脚莫名隐隐作痛,甚至连走路都感到不适,却始终查不出原因?足踝专科名医朱家宏医师在他的著作《自己的脚痛自己救》中提到,这种情况,极可能就是被忽略的「足部疲劳性骨折」。与我们熟知的因跌倒、撞击导致骨折不同,疲劳性骨折的元凶是日积月累的微小压力。朱家宏解释:「骨头不是水泥柱,它是活的、有生命的组织,会随外力调整形状与密度。」这种能力,被称为「沃夫法则」(Wolff\’s Law)。

骨头其实每天都在进行修复与再造。朱家宏指出:「就像蛇蜕皮,新的组织会进来,旧的会被代换,骨头每隔几年就会被更新一次。」这也解释了为何有些拇趾外翻患者,在手术矫正骨头轴向后,骨头会因压力线改变而重新塑形,外侧骨头慢慢吸收,新的骨质会在正确的位置增生。

骨头会蜕皮,却也可能因你一再忽略而「慢慢裂开」

但若外力长期过大、频率过高,骨头就来不及完成这些修复工程,在你没有跌倒、没有扭伤的情况下悄悄裂开,这就是疲劳性骨折。朱家宏曾接诊一位中年患者,长期脚痛却始终找不到原因。走遍各科诊所、未拍X光也未做断层扫描。最后在他的判断下,才于第二跖骨发现一道细微裂缝,成功确诊。朱医师强调:「X光只是工具,真正该被治疗的,是你这双会痛的脚,而不是一张没有感觉的影像。」

这类骨折常发生在跖骨与小腿骨,且容易被误以为是肌腱炎、扭伤、足底筋膜炎等。若诊断不清,可能延误数月甚至恶化成完全性骨折。朱家宏比喻:「一面墙可以被榔头敲坏,也可能因风吹日晒年久失修,自然崩裂。」疲劳性骨折就像后者,不是瞬间爆裂,而是慢性疲劳所致。车祸撞坏的车与开到报废的车,也有一样的差别。

高风险族群包括军人(又称行军脚/新兵脚)、长跑者、健走爱好者与马拉松选手。像世界三铁冠军Jan Frodeno、破日本纪录的设乐悠太也曾为此受困。即使身体素质极佳,只要训练超过负荷,骨头仍可能无声断裂。

治疗不是修家具,而是修你这双每天在承压的脚

朱家宏指出:「我是在帮你修会痛的脚,不是在组装家具。」疲劳性骨折的治疗关键是「强迫休息」,透过石膏固定、压力分散鞋垫、辅具支撑等方式,让骨头有时间自愈。那位跖骨骨折的患者,仅靠两三个月固定,就恢复正常行走。

目前也有进阶疗法可选择,像是超音波刺激、体外震波,以及teriparatide注射,都能帮助骨头愈合更快。而在预防方面,朱家宏特别提醒:「如何避免疲劳性骨折与骨质疏松,其实答案是一样的,营养均衡与适度运动。」他进一步解释:「运动太多,骨头会因反复受力来不及修复,产生疲劳性骨折;运动太少,骨头会因缺乏刺激而变得脆弱,进一步演变成骨质疏松。两种情况虽然方向相反,本质却都是骨头撑不住。」

预防关键除了运动,还包括蛋白质、钙质、维他命D等营养的摄取,女性荷尔蒙的稳定与是否长期服用某些消炎止痛药(如ibuprofen)也会影响骨质健康。日常生活中维持肌力、改善步态与减重,也都有助于减少骨头长期承压。朱家宏最后提醒:「疼痛,是骨头发出的求救讯号。当你愿意倾听,骨头就会慢慢重生。别再只盯著X光片的结果,而是要真正照顾你的双脚。」

本文节录:【自己的脚痛自己救】一书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