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8 8 月

气垫鞋有益健康?穿宽楦头比较舒服?旧鞋比新鞋好穿?医生揭脚痛10个迷思:难怪总是治不好

作者: 朱家宏

脚痛、脚麻、拇趾外翻总是治不好?脚踝扭伤、足底筋膜炎老是复发?那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找对医生!只要找对医生,对症下药就能事半功倍,重新拥有健康的脚绝对不是梦!关于脚痛的十大迷思:

X气垫鞋一定有益健康?

X穿宽楦头的鞋,脚就会比较舒服?

X有空多踩健康步道可以养生?

X旧鞋比新鞋好穿?

X平日不运动,周末运动就够了?

X鞋子会愈穿愈大,所以要买紧一点、小一点?

X手术后就不能穿高跟鞋?

X孩子脚跟痛是在「转大人」?

X糖尿病足很难照顾?

X冻甲(甲沟炎)拔掉趾甲就会痊愈了?

以上十大迷思通通都是错误的!

Q:气垫鞋一定有益健康?

当脚变形或有不稳定的状况,比如脚往内倾斜或往外倾斜很严重,如同腰塌陷的人睡很软的床,腰会塌陷得更厉害,腰就会更痛。鞋子也是一样,如果脚已经内倾或外倾,当你穿更软的鞋子时,就会内倾或外倾得更严重。

Q:穿宽楦头的鞋子,脚就比较舒服?

未必。楦头宽,理论上可以让脚趾头的活动比较好,可是有些看似很宽,前面脚趾头下探的空间却不足,那也没用。如果楦头过宽,中足部固定不够而滑动,反而造成肌腱疲劳及疼痛。

Q:旧鞋比新鞋好穿?

当鞋子磨损到一定程度,应该要换掉。磨损得厉害的鞋,会令脚跟倾斜。为了珍惜旧鞋而继续穿,脚跟就会更倾斜,可能会造成问题。而运动鞋穿久变薄,它的吸震功能也会变差。

「脚是人的第二心脏」,我们的脚包括26块骨头、56个关节与118根肌腱,必须承受走路时2倍、跑步时6倍的身体重量。事实上无论是生物力学还是治疗技术,脚的治疗都跟一般骨科医学有所不同。欧美与日本早已将足踝医学视为专科,从鞋子、鞋垫、复健到诊疗或手术,都是足踝专科医师研究与服务的范围。

迷思七:手术后就不能穿高跟鞋?

「能否穿高跟鞋」不仅对许多女性很重要,也是足踝医师评估开刀结果时,除了疼痛、外形轴向、功能及关节活动角度外,另一项重要的品质指标。

高跟鞋除了增高,在视觉上也可让小腿比例拉长、脚变小,促进翘臀及挺胸的功能,甚至是许多服务业规定的服装。说实在的,和古代裹小脚有点像,都可以使女性走起路来摇曳生姿。

因此高跟鞋不但对女性有著难以言喻的致命吸引力,也是诊间常会被高度关切的问题。

既然高跟鞋和脚ㄚ子的关切如此密切,我也想从足踝科医师的角度,分享一下对高跟鞋的看法。

骨科教科书中直接写道:「拇趾外翻治疗的第一步:改变穿鞋的形式……」如果患者愿意这辈子都不穿包鞋、高跟鞋,当然没问题,但事实上来看诊的患者,往往都抱著更多的期待。所以我从来不会直接对患者说:「妳不可以穿高跟鞋,或任何包覆脚趾的狭长鞋子。」这就好像叫患者「不要走路」一样没有意义,因为患者做不到。反过来说,如果术后患者还可以穿高跟鞋,是不是也就代表了开刀开得不错呢?

术后能穿高跟鞋,医师加五分

美国足踝外科医学会(AOFAS)有一个评估前足部功能的一百分评估表,其中包含穿鞋的部份:

◆ Fashionable shoes(如高跟鞋等):得五分。

◆ Comfortable shoes(如运动鞋、休闲鞋):得三分。

◆ Modified shoes(订制的功能鞋):得零分。

让妳开完刀能够穿上时髦的高跟鞋,为什么会是医师手术后得五分的一个指标呢?这很清楚地标示出手术的目的,是希望患者能够追求或有更好的生活品质,甚至可以穿上时髦美丽的高跟鞋,而不是只有止痛而已。

穿高跟鞋没有对或错,只有合不合适

基本上,我并不是那么鼓励大家常穿高跟鞋,但是,我也不愿见到把所有足部疾病的原罪都怪到高跟鞋上,因为这观点也是不正确的。

有人说穿高跟鞋会背痛,但有研究显示穿高跟鞋其实对背痛没有那么大的影响。我也曾刻意去查看穿高跟鞋会不会造成膝盖痛,有研究以肌电图测量大腿肌肉的电波变化,探究穿高跟鞋的人,坐下后站起来那一瞬间,肌肉用力是否会不平衡而导致膝盖痛,结果显示也没有相关。

虽然穿高跟鞋确实有缺点,因为后跟提高,压力都集中在趾跖关节上,对前足的压力过大,容易造成拇趾外翻、甲沟炎等状况。但是相对地,它也可以暂时舒缓某些疾病的不适感,比如说足底筋膜炎、跟腱炎,或是某些偏前方的踝关节毛病,穿高跟鞋可能还比较舒服一点。

这也就是我常说的:没有什么对或错,重要的是要了解疾病产生的原因,理解可能产生的后果,之后选择你最适合的方式去做又何妨!

迷思十:冻甲(甲沟炎)拔掉趾甲就会痊愈了?

嵌甲又称甲沟炎,俗称冻甲,意指脚趾甲嵌进肉中,造成疼痛、感染化脓,患者通常有下列其中一项到多项的发病原因:

◆因为工作关系,长时间必须穿著包覆过紧的鞋子。

◆不当的趾甲修剪。

◆先天性的甲面过宽。

◆卷甲:因拔除趾甲或过度修整。

◆因扁平足使大脚趾容易著地,以及产生压力磨擦甲床边缘引发。

冻甲无论在医界或一般认知,都只是一个小问题,正因为如此,它的医疗体系反而比较不完整,给了许多另类医疗见缝插针的机会,病患本身也很容易轻忽大意,或者抱著「反正给医生看,也不过尔尔」的无所谓心理,四处乱投医,这其实是很糟榚的,因为若没有正视冻甲并处理好,绝对会让患者如芒刺在背,终生困扰。

正确剪趾甲,从此与「冻甲」绝缘

在冻甲还没有很严重时,包括部份整形外科、美容科在内的许多人,可能都会建议患者去找美甲、沐足或上海澡堂师傅,把嵌进肉中的边缘趾甲挖出来剪掉,然后把细缝中的污垢清除干净,马上就舒服了。

但是这样修剪后的趾甲,就变成尖尖的三角形,因为没有了趾甲的覆盖,边缘的趾肉自然会往上翻,等新的趾甲往前生长的时候被趾肉挡住,反而会更容易造成嵌甲的问题,形成恶性循环,结果使患者一再花钱修剪趾甲,但问题始终无法根本解决。

事实上,只要大家能养成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就可以解决大半的问题,有两大要点:

◆把趾甲边缘清理干净。

◆剪趾甲切勿往内挖,要沿著趾甲前缘平平地剪,留下可以抵抗旁边软组织的趾甲。

甲沟炎所引起的红肿、化脓,大部份都是患者轻忽的结果,如果在甲沟炎稍微有点发炎倾向的时候,就把趾甲边缘清洗干净,其实症状就可以改善许多,之后再涂点新霉素的抗生素药膏或口服抗生素,就不会需要将边缘的趾甲剪掉,也就不会进入瞎整冻甲的恶性循环里。

但是要求患者每天把冻甲清理得很干净,很多人都会嫌麻烦,加上若是「卷甲」,清理趾甲是有点困难,所以有的人希望能寻求一劳永逸的方法。

冻甲其实根本不需要拔趾甲

为什么有些冻甲患者会视就医如畏途?原因在于某些外科医师一看到甲沟炎,不由分说就「唰」一声拔掉它,这椎心刺骨的疼痛不说,要重新等到趾甲长满覆盖脚趾,至少也要四到六个月,这期间洗澡、穿鞋……都不方便,更不用说缺少趾甲的保护,容易引发感染。其实,除非甲床溃烂,否则不一定需要拔趾甲,何况拔趾甲乍看彻底,但也是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等趾甲重新长出来,还是有嵌甲的可能。

我曾看过一位病人,因为拔趾甲而使趾肉暴露在没有趾甲的状态之下,平常踩著踩著,没有趾骨支撑的趾肉就一直往上卷,拔过几次趾甲后,他的脚拇趾便呈现一种奇怪的形状,像钳子一样前面尖尖的,在国外叫钳型甲(pincer nail)。这也是为何我要强调趾甲的切除一定要在有限度的范围内,因为人体的构造有其基本的平衡,随意的破坏可能会造成永久、不可逆的后果。

手术以外的治疗法:雷射、冷冻、人工甲片

由于冻甲患者对外科手术心怀恐惧,造成手术以外的治疗方法应运而生,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将感染、发炎的组织破坏:通常是以雷射烧灼的方式将感染的组织切除,因为不用开刀,当然就比较不会痛,但是这种方法有其局限,那就是无法深入到甲床里面,所以长出来的趾甲仍可能是卷的,而使冻甲复发。另外也有人使用一种「冷冻疗法」,原理类似,以低温使感染组织坏死脱落,但也有相同的局限,且精准度可能还不及雷射。

◆利用人工甲片将卷甲拉平:这种疗法也有人称之为「水晶指甲」,原理是利用类似记忆金属的人工甲片,黏在冻甲上(见下页图),因为记忆金属会有回复原来形状的惯性,所以能提供拉力把卷曲的趾甲拉平。因为是间接治疗的关系,所以治疗效果会比较缓慢(六个月以上),价格既不便宜,也同样无法深入甲床,加上平常涂个指甲油都有破坏趾甲的可能,何况使用「水晶指甲」整个覆盖在趾甲上?这点是患者必须要考量的。

如果患者的冻甲没有趾甲形状奇怪的限制,加上对手术又十分反感,那选择以上两种方式不失为一种中庸的做法,但这些疗法终究无法治本,难免会有复发的可能,所以我个人还是比较建议患者进行「甲床整形术」。

根治冻甲:甲床重建手术

甲床整形术,又称「楔状切除术」,因为大部份甲沟炎只是边缘有感染,只要把边缘趾甲削掉,再将感染组织切除,然后一路深入内部把甲床破坏掉,将来长出来的趾甲就会比较小片,也不会再有卷甲藏污纳垢的问题。

而且这种「甲床整形术」属于门诊手术,局部麻醉,切除多余组织、缝两针即可,绝对不是大家所想像那样痛苦的手术,病人常反映比拔趾甲还不痛。

有冻甲困扰的人,在选择医疗方法时,一定要有基本知识,不要只是拔趾甲了事,之后可能会带来无尽的烦恼。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