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飞飞教授因其在人工智慧(AI)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而获得表彰。
被誉为人工智慧(AI)“教母”的李飞飞教授(Prof. Fei-Fei
Li)向BBC表示,作为七位获颁顶尖工程奖的人工智慧先驱中唯一的女性,她“很自豪自己与众不同”。
英国国王今日将在圣詹姆士宫举行典礼,颁发“2025年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予李教授及其他六位得主。
与她一同获奖的包括:约书亚·本吉奥教授(Prof. Yoshua Bengio)、比尔·戴利博士(Dr. Bill
Dally)、杰佛瑞·辛顿博士(Dr. Geoffrey Hinton)、约翰·霍普菲尔德教授(Prof. John
Hopfield)、英伟达(Nvidia)创办人黄仁勋,以及Meta首席AI科学家杨立昆博士(Dr. Yann LeCun)。
他们因对现代机器学习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而获得表彰,这一领域是推动人工智慧快速进展的核心基础。
谁是人工智能“教父”与“教母”?
自从共同获颁“2018年图灵奖”(2018 Turing
Award)以来,杰佛瑞·辛顿博士、本吉奥教授与现任Meta首席AI科学家的杨立昆博士便广泛被誉为“人工智慧之父”。然而,所谓的“人工智慧之母”只有一位——李飞飞教授。她在接受BBC访问时表示,自己已逐渐接受这个称号。
“我不会称自己为任何领域的‘教母’,”她说。
她表示,几年前当人们开始这样称呼她时,她曾经“停下来思考,如果我拒绝这个称号,可能会错失让女性科学家与科技工作者被这样认可的机会”。
“因为男性很容易就被称为‘教父’或‘奠基者’。”
“为了我所共事的年轻女性,以及未来一代的女孩们,我现在愿意接受这个称号,”她补充道。
李教授出生于中国,青少年时期移民美国,并在电脑科学领域表现卓越。她现为史丹佛大学电脑科学系联合主任,也是World
Labs的共同创办人兼执行长。
她因主导ImageNet计划而广受肯定。该计划推动了电脑视觉的重大突破。她与学生们建立了大规模的图像辨识资料集,成为许多人工智慧技术的基础,为电脑“看见”世界铺路。
她表示,这个资料集的重要性在于“打开了资料驱动AI的闸门”。
她认为,人工智慧的下一个重大里程碑,将是能够与周遭世界互动的能力。
这种能力“对动物与人类而言是与生俱来的”,若能在AI中实现,将能在多方面“强化”人类,包括创造力、机器人学习、设计与建筑等。
这将是七位得奖人首次齐聚一堂。
三位“AI教父”对人工智慧的潜在风险持公开分歧的看法。辛顿博士多次表达对AI可能构成“灭绝级威胁”的严重担忧;但同样任职于Meta的杨立昆教授则认为,这类世界末日式的警告过于夸张。
李飞飞教授表示,她采取的是更“务实的态度”,并认为科学家之间的分歧是“健康的”。
“我们习惯了意见分歧,我认为这是健康的。像AI这样深远且具影响力的议题,需要大量健康的辩论与公共讨论。”
“我认为,针对AI的极端言论都让人担忧……我一直主张以更科学、务实的方式来沟通与教育大众。”
“所以,是的,我希望我们对AI的沟通能更节制,并以事实与科学为基础,而非极端言论。”
“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每年颁发一次,表彰对全球人类福祉带来突破性创新的工程师。过去的得主包括万维网的发明者提姆·伯纳斯-李爵士(Sir
Tim Berners-Lee)。
“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基金会主席瓦伦斯勋爵(Lord
Vallance)表示,这些得奖人“代表了工程界的最高水准”,并补充说他们的工作“展现了工程如何既能维护地球,也能改变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