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9 7 月

中國舉國體制打拚金牌 奧運怎成政治宣傳?

中國舉國體制打拚金牌 奧運怎成政治宣傳?

2024年8月12日,北京當地報紙標題上寫著\”榮耀巴黎\”,報道中國在巴黎奧運會上獲獎。

中國運動員在本屆巴黎奧運會上取得了金牌數量與美國齊名的好成績。這一現象在被中國官媒宣傳為國力的展現後,也同時引發有關體育與政治關係的輿論熱議。

  • 中國舉國體制催生奧運金牌 對民間體育投入微乎其微

年僅17歲的全紅嬋在巴黎奧運會上成功衛冕女子跳水10米台冠軍。連日來,她的老家廣東湛江邁合村也隨即吸引了上千名粉絲「朝聖」。綜合中國媒體報道,不僅全紅嬋的家門口出現許多攤販叫賣,宗祠和村口擺放宣傳全紅嬋戰績的海報,村委會幹部還急建停車場,以應付突如其來的旅遊熱潮。全紅嬋日前返回國門時,還因許多民眾帶著玩偶、鮮花夾道歡迎而在機場舉步維艱。

在中國,奧運金牌不僅止於個人榮耀,還承載著「黨和人民的囑託」。8月11日,中國共產黨機關報《人民日報》的首版頭條刊登了中共中央、國務院對奧運健兒不辱使命、完成「民族復興偉業」的賀電。

美國紐約福特漢姆大學政治學教授慕里本(Zein Murib)就這一現象告訴本台, 「奧運首先關乎民族主義,其次才是體育」 :「第一屆\’現代\’奧運會是在1936年德國舉辦……,當時美國就非常積極展現主導地位,我認為也能合理推斷中國是這麼做的。」 


中國跳水運動員全紅嬋(右)在獲取金牌後接受媒體採訪(RFA)

中國跳水運動員全紅嬋(右)在獲取金牌後接受媒體採訪(RFA)

奧運獎牌用來評估政治制度優越性

本次中國代表團獲得了40枚金牌、27枚銀牌和24枚銅牌,成為中國1984年重返奧運並赴海外參賽以來的最好成績。這也是中國2008年舉辦北京奧運以來,第5次在總獎牌數排名全球第2,僅次美國。

儘管奧林匹克章程表明,奧運會是個人或團體出賽而非國家間的比賽,但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歷史學教授安德魯斯(Matthew Andrews )認為,自1908年倫敦奧運會以來,英、美兩國就試圖從獎牌數量看待「全球軍事和經濟霸權地位」。 尤其是冷戰以來,奧運獎牌更成為評判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能最大化人類潛能的方式之一。

安德魯斯說:「美國的競爭和資本主義、人人掙扎著爬上頂峰,是培養優秀人才和公民的最佳方式?還是社會主義制度?在蘇聯體制下,由政府發現人才、給予資助…… ;美國很多人認為,這樣的體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自由\’,認為這是被告知要做什麼,而不是擁有選擇權。但中國採用蘇聯的體育體系也的確起到作用。1984 年才參賽的中國,現在已成奧運大國。我想,很多人對此感到不安。」  

安德魯斯表示,隨著美中競爭關係日益白熱化,「兩國在奧運會的較量將越來越具備象徵意義」。伴隨而來的還有今年四月,由媒體披露的中國游泳選手葯檢未過,卻參賽東京奧運並拿下5枚金牌的醜聞;而新冠疫情的起源問題,更加劇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猜疑和不信任。 


2024年8月1日,北京一家餐館的電視屏幕播放出中國運動員潘展樂在巴黎奧運男子100米自由泳決賽中奪得金牌的畫面。(法新社)

2024年8月1日,北京一家餐館的電視屏幕播放出中國運動員潘展樂在巴黎奧運男子100米自由泳決賽中奪得金牌的畫面。(法新社)

舉國體制與服用禁藥成為系統性問題

首度在體制內揭發中國體壇服用禁藥的前中國隊醫薛蔭嫻告訴本台,中共建國後為了成為體育強國,仿效前蘇聯興辦了數千所體校並組建國家隊,甚至不惜給運動員服用禁藥。中國奧委會反興奮劑委員會辦公室前主任史康成曾說過,「查出來就是吃興奮劑,查不出來就是高科技。」

薛蔭嫻表示,早在1982年12月,中國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就委託國家隊向全國發布「消除運動疲勞,吃激素是必要的」等通知:「訓練當中吃興奮劑,那是叫科學訓練;冠軍的早餐就是吃通化激素」。儘管興奮劑能幫助肌肉和骨骼系統快速調節恢復,但久了「心臟的疲勞是最後的疲勞,那是沒救的了」。 

薛蔭嫻還呼籲世界反興奮劑組織加大力度審查中國運動員,以杜絕體制性服用禁藥的壞習慣和不公平競爭,因為「有的一開始都在摸索階段,吃的量和時間上不能控制,現在可能都找出經驗來了」。

中國運動員有的從小學開始就進入專業訓練,並由國家、地方政府包攬吃穿,甚至給予工資和獎牌獎金;反之,在西方,運動員得自行負擔生活和訓練費用,他們大多只有在代表國家比賽時才參與短暫的集訓。薛蔭嫻認為,中國的體育機制是「國家叫你幹什麼就幹什麼,堪同政府的奴隸」,而全紅嬋就是因此經濟利益得以全家人翻身。

據中國媒體披露,全紅嬋出生農村家庭,有5個兄弟姐妹。三年前東京奧運會時,她就表示從事跳水運動是要賺足夠的錢給母親治病。當時,她還向外界透露了訓練的艱苦狀況,包括放假時只能回家,從沒去過遊樂園等等。現在,她的弟弟和妹妹也在湛江體校接受訓練。

美國家長講述不同經歷

同樣受到外界矚目的年輕運動員中,還有今年宣布復出的美籍華裔花樣滑冰選手劉美賢。她在2018年時,年僅12歲就成為完成三周半跳的最年輕選手,並在2019年贏得美國錦標賽冠軍,成為第一位完成四周跳的美國選手。劉美賢傑出的表現受到美國滑冰總會(U.S. Figure Skating)的肯定,即便因感染新冠無法參與當時的選拔賽,但還是在16歲時如願受邀參加了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

不過,劉美賢的父親劉俊國告訴本台,滑冰在當時不是特別流行的運動項目,鮮少有贊助商贊助。在美國,訓練都得由家長出資,自行安排訓練課和參加俱樂部的比賽。目前,劉美賢的教練費用一年高達約15萬元美元,而美國滑冰總會負擔的可能僅占其中不到三成。儘管家長負擔很重,但孩子能待在家長身邊照看,有利於孩子身心成長。

劉俊國說:「孩子幸福最重要。如果她不想滑冰,我也不會強求。現在想回來,作為家長也只能就支持,看她自己怎麼訓練付出等。現在孩子大了,剛19歲,有自己的主意,作為父親就是隨她怎麼做。」

記者:喬琴恩     責編:何平     網編:洪偉

本文來源: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