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4 10 月

社會

社會

川普登《時代雜誌》封面!主題:"他的勝利"

▲結束加薩戰爭可能成為川普任內最具標誌性的外交成就。 美國《時代雜誌》最新一期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為封面人物,主題為「他的勝利」(His Triumph),聚焦他在促成以色列與哈瑪斯(Hamas)和平協議的首個階段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時代雜誌》形容,這項協議可能成為川普第二任期的重要代表作,並為中東局勢帶來戰略性的轉折。 《時代雜誌》在社群平台X上發文指出,「被關押在加薩的以色列人質已根據川普和平計畫的第一階段獲釋,同時也有巴勒斯坦囚犯被釋放。」 報導認為,這項協議不僅止於人質交換,更可能成為川普任內最具標誌性的外交成就,象徵他兌現了「結束戰爭」的競選承諾。 封面照片中,川普神情自信地凝視遠方,搭配大字標題「他的勝利」,與《時代雜誌》過去多次刊登對他不利的封面形成鮮明對比。儘管該雜誌過去對川普的評價兩極,但他也曾兩度被選為「年度風雲人物」(Person of the Year)。 報導提到,川普奉行「交易的藝術」(the art of the deal)理念,認為任何衝突都能透過談判解決。《時代雜誌》指出,川普此次派出特使魏科夫(Steve Witkoff)與女婿庫許納(Jared Kushner)親自參與協商,使協議得以推動。 根據報導,最後20名以色列人質在13日清晨返回家園,結束長達兩年的囚禁,而以色列也釋放近2000名巴勒斯坦囚犯與被拘留者,作為協議的一部分。 《時代雜誌》分析,若停火能持續,中東有望邁入以重建與轉型為主軸的新時代,包含重建加薩與推動以色列與沙烏地阿拉伯關係正常化。 節目《The View》主持人艾葛里芬(Alyssa Farah Griffin)也罕見讚揚川普與其團隊的外交成果,認為「不論是否喜歡川普,他與魏科夫、庫許納確實值得肯定」。 川普則在13日發表談話,形容這項協議是「中東新時代的黎明」,並強調「我們花了3000...
社會

美國麻疹病例創33年來新高,超過150名學童被隔離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官員表示,超過150名未接種疫苗的學童在接觸麻疹病毒後被隔離21天。 由於接觸麻疹病毒的學生未接種疫苗,他們被迫在疾病潛在傳播期間停課。 繼新墨西哥州和德州爆發麻疹疫情、且造成數百人感染,三人死亡後,南卡羅來納州成為今年美國最新出現麻疹疫情激增的州。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數據,今年迄今,美國已確診1,563例麻疹病例,創下30多年來的最高紀錄。 被隔離的兒童來自南卡羅來納州斯帕坦堡縣的兩所學校——南卡羅來納州全球學院和費爾福里斯特小學。其中一所學校招收小學生,另一所招收中小學生。 南卡羅來納州公共衛生部周四報告了該州北部格林維爾縣兩周內第八例確診麻疹病例。 該部門發布的一份新聞稿稱:「這起病例表明,在偏僻州區存在活躍的、未被發現的麻疹社區傳播,因此確保公眾接種麻疹疫苗至關重要。」 MMR疫苗是抵抗麻疹最有效的方法。 麻疹會導致肺炎、腦腫脹和死亡。疫苗的有效率為97%,還能預防腮腺炎和德國麻疹。 除了南卡羅來納州的疫情外,猶他州和亞利桑那州的病例也在上升,分別報告了55例和63例病例。 今年早些時候,德州西部和新墨西哥州爆發麻疹疫情,數百人感染,造成兩名德州居民和一名新墨西哥州居民死亡。這些死亡事件震驚了這個自2015年以來從未報告過麻疹死亡病例的國家。 大多數報告的病例發生在未接種疫苗的人群中。 在更北的地方,加拿大各地報告了大量麻疹病例,尤其是在阿爾伯塔省和安大略省。 加拿大政府表示,儘管加拿大人口少得多,但該國已記錄了5024例病例,是美國病例的三倍多。 這些數據引發了人們對麻疹為何在加拿大蔓延如此迅速以及加拿大當局是否採取了足夠措施來控制疫情的質疑。 在美國,麻疹病例的增加部分與疫苗懷疑論者有關,例如衛生部長小羅伯特·F·甘迺迪——儘管他認可麻疹疫苗是安全的。但加拿大在公共衛生領域並沒有像羅伯特甘迺迪那樣的傑出人物。 而且不只是美國和...
社會

以色列釋放近2000名巴勒斯坦人,大批民眾夾道歡迎

以色列根據卡薩停火協議,釋放了近2000名巴勒斯坦人,大批民眾夾道歡迎、家屬和被囚多年的親人團聚,不少人激動落淚。 當地時間昨晚(13日),近40輛載著獲釋人員的巴士緩緩駛入卡薩南部城市汗尤尼斯的納賽爾醫療中心,人群高舉旗幟迎接。部分獲釋者探出窗外比出勝利手勢,揮舞巴勒斯坦旗幟;也有人身穿灰色囚衣,爬上車頂揮舞哈馬斯旗幟。一名哭泣的男童被家人舉到車窗前,與一名獲釋的親人相擁。 獲釋的1700多人是在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發動襲擊、戰爭爆發後,被以色列軍方在卡薩拘留的人員。另外有大約250人是因謀殺等嚴重罪行被定罪的服刑者。 根據協議,以色列也將釋放96名服長期刑的囚犯到約旦河西岸、東耶路撒冷和卡薩。另外154人被遣送到埃及,部分囚犯已在以色列獄中服刑超過20年。 另一方面,以色列安全部隊在特拉維夫的法醫研究所外,迎接從卡薩移交的四具以色列人質遺體,現場氣氛莊嚴肅穆。 哈馬斯表示,仍有24名以色列人質的遺體等待發掘,但由於部分埋葬地點不明,尋找工作可能需要時間。...
社會

星艦第11次試飛成功濺落印度洋,馬斯克現身直播

▲星艦13日進行第11次試飛。 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星艦13日進行第11次試飛,在德州發射升空之後,超重型火箭推進器墜落墨西哥灣水域,星艦則是在太空巡航進行任務測試,並於升空一小時之後濺落印度洋。 CBS新聞、路透、CNN等報導,這波第11次測試飛行在德州星際基地發射升空,整趟飛行任務歷時約一小時。在SpaceX的直播畫面中,也能見到馬斯克親自現身,「通常我都會在任務控制中心之類的地方」,但這次他會第一次到戶外觀看火箭發射,將會更加震撼。 相較於8月的第10次試飛,這次除了再度部署一批模擬星鏈衛星,還增加更多測試項目,在太空短暫再次點燃發動機,並在返回地球穿越大氣層過程中測試新隔熱系統。 403英尺高的星艦火箭系統包含上層星艦與超重型推進器,推進器按計畫墜落墨西哥灣,星艦本體則在掠過太空邊緣後,成功濺落印度洋。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代理署長達菲(Sean Duffy)表示,這項任務朝著美國人登陸月球南極邁出重要一步。...
社會

中國舉辦全球婦女峰會,但打壓女性權益活動

周一,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和出席全球婦女峰會的領導人合影。 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站在北京一個以世界各國國旗為背景的演講台上發表講話,承諾堅定不移支持婦女權利。他高度讚揚了女性在體育、技術和創業領域取得的成就。他還引用毛澤東的名言,稱中國幫助女性頂起「半邊天」。 習近平是在2025年的全球婦女峰會上發表這番講話的。峰會於周一開幕,是為了紀念1995年在北京舉行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聯合國婦女權利大會30周年。在那次會議上,189個國家的代表曾承諾結束針對婦女的暴力,促進婦女參與政治和商業。 習近平把周一的峰會描述為對中國兌現了這些承諾的慶祝。「新時代的中國女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活力參與國家和社會治理全過程,」他說。「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每一位婦女都是主角!」 但在這場盛況的背後,活動人士指出,中國女性爭取權利的鬥爭近年來已在某種程度上變得更加艱難。 雖然1995年的世界婦女大會對中國女權主義者來說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時刻,推動了一批新的獨立婦女權益組織的誕生,但這些團體如今已在習近平主導的對公民社會的打壓中幾乎被摧毀殆盡。 中共把任何獨立組織的運動視為對其權威的潛在威脅。尤其是女性相關議題,它們展現出能夠動員大量民眾形成網路聲浪乃至現實行動的潛力,正如近年來一些備受矚目的針對女性的暴力事件所表明的那樣。 多名女權活動人士被逮捕。女權相關的社交媒體賬號被關閉。官媒警告人們警惕「極端女權主義」,稱其為一種旨在削弱中國的外來意識形態。 北京附近的一個公園,一塊刻有描繪胎兒發育全過程圖像的石影壁。 隨著政府試圖扭轉中國生育率下降的趨勢,習近平也已多次勸誡女性接受婚姻和生育的價值觀。地方政府官員也採取越來越侵入性的手段,推動女性建立家庭。 周一的會議顯示了中國試圖推廣其僵硬控制下的女性進步。在會議召開前夕,中國的出版商出版了兩本書,它們是收錄了習近平關於婦女問題的講話和文章的英譯本。習近平...
社會

以前是我搶救別人,但這次,我被搶救

當我躺到搶救室的床上的時候,我大腦一片空白。我不知道一會兒他們是要氣管插管,還是氣管切開,我會不會失去意識……一切來得那麼突然,毫無徵兆!一周日,一個很平常的日子。晚飯時分,我感覺兩天前的感冒加重了。以我的經驗,如果三天仍然嗓子不適,而且感覺往下走,那就要吃抗生素,通常吃三天頭孢菌素就搞定了。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前段時間孩子媽媽扁患桃體炎所開的頭孢菌素還沒有吃完,於是我就吃了一顆,然後躺著休息一下。過了一會兒,孩子和他媽媽已經上飯桌,喊我吃飯,吃過飯母子倆要去看話劇《哈姆雷特》。我說感覺特別不舒服,覺得全身血液都往頭上涌,頭特別脹,想再躺一會兒。孩子媽媽說我臉都紫了,讓我趕緊到醫院。孩子上學後,為了方便,我們搬到了離醫院比較近的地方,一住就是10年。雖然住的地方離醫院只有1.2公里,但那個時候自己走過去,或者騎自行車是根本不可能的。如何到醫院,成了緊迫問題。二嘗試平台叫車,由於距離太近,基本沒有司機接單。終於有人接單,但要15分鐘之後才能開過來。呼叫120?似乎太大動干戈了。兒子一直說他能騎車帶我到醫院,但我最初有些猶豫。小時候都是我騎車帶他上學,這次反過來,還是不適應。就在3天前,我們家廢棄了一年多的小款電動自行車(小蘿莉)折價500元後,換成了一輛嶄新的、重達55公斤的大胖電動自行車。兒子高二,即將17歲,從交規上來說,可以騎電動自行車了,這也是他最近一直動員我們換車的原因。他自行車早已騎得爐火純青,這次買電動車後,由於新鮮,每天晚上都要騎著出去溜一圈。坦白地說,新買的電動自行車體積過於龐大,我騎和搬都不舒服,但兒子說他騎起來說特別得勁兒。沒辦法,我倆落差有點兒大。理論上電動自行車帶大人是違反交規的,這也是我最初猶豫的原因。然...
社會

南加房主被重罰140萬 屋主喊冤

  南加聖地牙哥海邊一戶房主,因為在其房屋附近安裝鐵門,阻擋公眾通往海灘的通道,最近被罰款超過140萬美元。加州海岸委員會(California Coastal Commission)對此解釋,海岸屬於所有人,任何人都不能據為己有。  據San Diego Union-Tribune、SiliconValley等媒體報道,海岸委員會9日一致投票決定,對卡爾斯巴德(Carlsbad)一名房主處以高達140萬美元重罰,原因是他安裝的鐵門,阻擋公眾通往美麗的Buena Vista Lagoon湖泊、以及附近海灘的通道。  73歲房主John Levy,其房產地處卡爾斯巴德海岸線上一處風景優美地段。他安裝的鐵門位於山景大道(Mountain View Drive)一條車道的入口處,車道直接通往Levy價值280萬美元、量身打造的兩層住宅,鐵門長年上鎖。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  屋主Levy與海岸委員會之間的爭議長達多年,他認為被封鎖的小徑無路可去,並表示開放公眾通行,只會帶來非法侵入、破壞公物和無家可歸者聚集等社會問題。Levy表示,安全隱患應由市政府和警方承擔,不應房主獨自面對。海岸委員會對此回應稱,這些問題可通過管理解決,但絕不能以封路方式剝奪公眾權利。  Levy曾將鐵門密碼提供給當地救生員,以便他們可以巡邏附近海灘。他說,「這是已經長達29年的老問題,我並沒有阻擋公眾通行。」市府文件指出,距離鐵門500呎的另一個入口,可供民眾不受阻礙進入同一片海灘。  根據海岸委員會1983年批准的一項地役權規定,此處通道必須保持開放,以便公眾進入附近海灘和潟湖,這成為本案的核心法律依據。Levy辯稱,他不能向公眾開放大門,因為大門不完全屬於他的私...
社會

那名學生跪下的時候,他父母一定心碎了!

我蠻喜歡的德國導演布萊希特說過這樣一句話,「最大的罪惡,不是犯規的人,而是制定荒謬規則的人。」 如果說之前沒能深切的體會到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那麼現在,很清晰了。 重慶有一所學校里,一名學生在道路上給兩個穿著迷彩服的人不斷磕頭,連著磕了一分鐘。事實上,他此前甚至還跟在兩人後面「跪走」,就像電影里犯了什麼大罪,極致恐懼,瘋狂求饒那樣。 電影里的畫面復刻到現實之中,已然荒誕離譜至極。但如果我告訴你,穿著迷彩服的兩個人也是學生呢? 根據該校發布的一份回應來看,穿迷彩服的兩個學生是「糾察隊」的,而下跪磕頭的學生則「犯錯」被他們抓到了。 原來是犯錯,初看視頻還以為是犯了什麼死罪。要打入十八層地獄的那種。 那犯的是什麼錯呢? 答:帶充電寶到教室去。 我真的越來越看不懂某個群體了。充電寶是炸彈嗎?你非要用「充電寶會爆炸,存在安全隱患」的理由,去制定這種奇葩荒謬的規矩,說難聽點就是意淫,就是被迫害妄想症,就是惡意製造「權力分級」。 要是充電寶進教室都有這麼大危害了,那學校里的停車場是不是全都該砸掉?車總比充電寶的殺傷力更大吧。最好連教學樓也砸了,你說充電寶有爆炸的可能,我還說教學樓有坍塌的風險呢。 你就只是一間教室而已,搞得好像進機場的安檢一樣。是的,機場,地鐵不配,因為充電寶可以帶進地鐵。 學校的回應也非常離譜,他們重點強調的是「不能帶充電寶進教室」,反觀學生下跪這個情況,居然是「其實也不是很大的事情」,安撫了一下就ok。 不知道你們怎麼想,我真的看到這種畫面就覺得很噁心。有的家長本能的把自己的孩子代入到那兩個穿迷彩服的學生身上,然後自我感覺還良好,無所謂。可事實上,他們搞出來的「糾察隊」人數肯定是少數,更多的只有普通學生,負責「被糾察」。 換句話說,如果真遇到這種情況,大部分人的孩子,應該是被管理的,而不是管理者。 下跪的這名學生本身當然也是有點偏激的,他不明白,有些地面,不該碰。...
社會

基孔肯亞熱確診超2萬例,一個重症都沒有

註:截止發稿時,該文在微信公眾號「建設性意見」上已遭刪除,在「基本常識」搜狐賬號上仍可見。 因為下周要舉辦順德美食之旅活動,有外省夥伴擔憂基孔肯亞熱疫情,所以我仔細查證了一番,得到一個驚掉下巴的數據: 自2025年7月20日至10月11日,廣東省已累計確診基孔肯亞熱病例20006例,無重症或死亡病例。 劃重點: 一個重症都沒有。 在一種傳染性疾病流行的初期,當我們對流行規模和健康危害還沒那麼有把握的時候,把警惕值拉滿,從嚴從重防控,是非常合理的。 當它已經在密切監控下流行了一段時間(近3個月),累積了超過2萬病例數據的時候,就有必要重新審視這種流行病,看看它對人體健康會有多大的威脅,會對社會秩序造成怎樣的影響。 基孔肯亞熱並不是一種新的傳染病,1952年就在非洲被發現了,但在中國較大範圍傳播還是今年的事情。此前,疾控部門一直根據既往的國際數據來評估基孔肯亞熱的威脅,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較大規模統計數據,是時候該更新對這種疾病的認知了。 廣東省疾控中心發布的科普知識是這樣描述基孔肯亞熱危害的: 多數患者癥狀較輕,病程約1\\~2周後可自行恢復,致死率極低(通常低於0.1%)。但少數人群(如老年人、嬰幼兒、慢性病患者)可能出現併發症,如長期關節疼痛(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心肌炎、腦炎等,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 咱也不知道國外這個致死率低於0.1%的統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是不是和醫療條件薄弱有關,是不是和確診能力有關,單就今年7月以來廣東地區的實際情況來看: 基孔肯亞熱的重症率和致死率都是低於萬分之一的。 如果再加上中國其他省市確診的基孔肯亞熱數據,同樣也是沒有出現任何一例重症和死亡病例,這個數據的分量還會進一步提升: 可以認為,基孔肯亞熱感染基本上不會導致重症與死亡。 當然,上述數據並不能推導出「基孔肯亞熱沒必要防控」的結論,原因有二: 第一,雖然目前沒有觀察到基孔肯亞熱重症或死...
社會

「輔導員住進學生宿舍」,何嘗不是一種嬌妻文學?

10月11日,南方周末發了一篇名為《輔導員住進學生宿舍樓》的報道。 以一種很純真的筆觸,描繪了一幅高校管理溫情脈脈的新場景。 我太疑惑了朋友們。 你們能懂我的疑惑嗎? 高校推行的所謂「一站式」學生社區政策,其核心實踐居然是要求輔導員全面下沉併入住宿舍區,以實現對學生的全天候、近距離的「服務」與管理。 這也能叫「教育革新」嗎? 一個絕對權威、內心充滿不安全感的「大家長」(高校管理層),要求一個在關係中處於弱勢的「伴侶」(輔導員),以「愛」與「奉獻」為名,一步步放棄個人邊界,24小時全天候地對其指定對象(學生)進行情感、生活乃至精神的全方位照料。 最終目的,居然是撫平「大家長」深不見底的控制欲與風險焦慮。 這何嘗不是一種嬌妻文學? 那個掌控一切的「霸總」,擁有絕對的資源與權力,但內心深處卻極度脆弱,無法容忍任何失控,所以為自己的妻子精心打造了一個自認為完美的金絲籠。 我真的很理解「上層的壓力越來越多」這句話的重量。 自從各大自媒體平台飛速發展,任何一起學生事件都可能演變為一場公關危機,而當代大學生又是「個性化更強、集體意識更淡」、心智不夠成熟的脆弱個體。(我個人對此存疑) 傳統的、有距離的管理模式無法有效應對。 那怎麼辦? 學生不能出任何事,不能有心理問題,不能被詐騙,不能有安全事故,甚至不能有超出預期的思想波動。 那又怎麼辦? 給出的答案是,既然無法通過建立信任和培養學生自主性來獲得安全感,只能訴諸最原始的手段,物理監控。 這到底是「革新」,還是「倒退」,恐怕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還有,某大學斥資千萬打造的「一站式服務中心」,最終居然淪為自習室。 這种放在喜劇里都很好笑的劇情,不應該好好反省嗎? 接著,我需要為廣大的輔導員同志們喊一聲冤。 「輔導員」,作為被推到前台,表演無私奉獻的「嬌妻」,TA們是最慘的。 1)要求輔導員100%入住學生樓棟,想要強行抹除工作與生活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