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4 10 月

社会

社会

川普登《时代杂志》封面!主题:"他的胜利"

▲结束加萨战争可能成为川普任内最具标志性的外交成就。 美国《时代杂志》最新一期以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为封面人物,主题为「他的胜利」(His Triumph),聚焦他在促成以色列与哈玛斯(Hamas)和平协议的首个阶段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时代杂志》形容,这项协议可能成为川普第二任期的重要代表作,并为中东局势带来战略性的转折。 《时代杂志》在社群平台X上发文指出,「被关押在加萨的以色列人质已根据川普和平计画的第一阶段获释,同时也有巴勒斯坦囚犯被释放。」 报导认为,这项协议不仅止于人质交换,更可能成为川普任内最具标志性的外交成就,象征他兑现了「结束战争」的竞选承诺。 封面照片中,川普神情自信地凝视远方,搭配大字标题「他的胜利」,与《时代杂志》过去多次刊登对他不利的封面形成鲜明对比。尽管该杂志过去对川普的评价两极,但他也曾两度被选为「年度风云人物」(Person of the Year)。 报导提到,川普奉行「交易的艺术」(the art of the deal)理念,认为任何冲突都能透过谈判解决。《时代杂志》指出,川普此次派出特使魏科夫(Steve Witkoff)与女婿库许纳(Jared Kushner)亲自参与协商,使协议得以推动。 根据报导,最后20名以色列人质在13日清晨返回家园,结束长达两年的囚禁,而以色列也释放近2000名巴勒斯坦囚犯与被拘留者,作为协议的一部分。 《时代杂志》分析,若停火能持续,中东有望迈入以重建与转型为主轴的新时代,包含重建加萨与推动以色列与沙乌地阿拉伯关系正常化。 节目《The View》主持人艾葛里芬(Alyssa Farah Griffin)也罕见赞扬川普与其团队的外交成果,认为「不论是否喜欢川普,他与魏科夫、库许纳确实值得肯定」。 川普则在13日发表谈话,形容这项协议是「中东新时代的黎明」,并强调「我们花了3000...
社会

美国麻疹病例创33年来新高,超过150名学童被隔离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官员表示,超过150名未接种疫苗的学童在接触麻疹病毒后被隔离21天。 由于接触麻疹病毒的学生未接种疫苗,他们被迫在疾病潜在传播期间停课。 继新墨西哥州和德州爆发麻疹疫情、且造成数百人感染,三人死亡后,南卡罗来纳州成为今年美国最新出现麻疹疫情激增的州。 根据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今年迄今,美国已确诊1,563例麻疹病例,创下30多年来的最高纪录。 被隔离的儿童来自南卡罗来纳州斯帕坦堡县的两所学校——南卡罗来纳州全球学院和费尔福里斯特小学。其中一所学校招收小学生,另一所招收中小学生。 南卡罗来纳州公共卫生部周四报告了该州北部格林维尔县两周内第八例确诊麻疹病例。 该部门发布的一份新闻稿称:“这起病例表明,在偏僻州区存在活跃的、未被发现的麻疹社区传播,因此确保公众接种麻疹疫苗至关重要。” MMR疫苗是抵抗麻疹最有效的方法。 麻疹会导致肺炎、脑肿胀和死亡。疫苗的有效率为97%,还能预防腮腺炎和德国麻疹。 除了南卡罗来纳州的疫情外,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的病例也在上升,分别报告了55例和63例病例。 今年早些时候,德州西部和新墨西哥州爆发麻疹疫情,数百人感染,造成两名德州居民和一名新墨西哥州居民死亡。这些死亡事件震惊了这个自2015年以来从未报告过麻疹死亡病例的国家。 大多数报告的病例发生在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 在更北的地方,加拿大各地报告了大量麻疹病例,尤其是在阿尔伯塔省和安大略省。 加拿大政府表示,尽管加拿大人口少得多,但该国已记录了5024例病例,是美国病例的三倍多。 这些数据引发了人们对麻疹为何在加拿大蔓延如此迅速以及加拿大当局是否采取了足够措施来控制疫情的质疑。 在美国,麻疹病例的增加部分与疫苗怀疑论者有关,例如卫生部长小罗伯特·F·甘迺迪——尽管他认可麻疹疫苗是安全的。但加拿大在公共卫生领域并没有像罗伯特甘迺迪那样的杰出人物。 而且不只是美国和...
社会

以色列释放近2000名巴勒斯坦人,大批民众夹道欢迎

以色列根据卡萨停火协议,释放了近2000名巴勒斯坦人,大批民众夹道欢迎、家属和被囚多年的亲人团聚,不少人激动落泪。 当地时间昨晚(13日),近40辆载着获释人员的巴士缓缓驶入卡萨南部城市汗尤尼斯的纳赛尔医疗中心,人群高举旗帜迎接。部分获释者探出窗外比出胜利手势,挥舞巴勒斯坦旗帜;也有人身穿灰色囚衣,爬上车顶挥舞哈马斯旗帜。一名哭泣的男童被家人举到车窗前,与一名获释的亲人相拥。 获释的1700多人是在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发动袭击、战争爆发后,被以色列军方在卡萨拘留的人员。另外有大约250人是因谋杀等严重罪行被定罪的服刑者。 根据协议,以色列也将释放96名服长期刑的囚犯到约旦河西岸、东耶路撒冷和卡萨。另外154人被遣送到埃及,部分囚犯已在以色列狱中服刑超过20年。 另一方面,以色列安全部队在特拉维夫的法医研究所外,迎接从卡萨移交的四具以色列人质遗体,现场气氛庄严肃穆。 哈马斯表示,仍有24名以色列人质的遗体等待发掘,但由于部分埋葬地点不明,寻找工作可能需要时间。...
社会

星舰第11次试飞成功溅落印度洋,马斯克现身直播

▲星舰13日进行第11次试飞。 美国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13日进行第11次试飞,在德州发射升空之后,超重型火箭推进器坠落墨西哥湾水域,星舰则是在太空巡航进行任务测试,并于升空一小时之后溅落印度洋。 CBS新闻、路透、CNN等报导,这波第11次测试飞行在德州星际基地发射升空,整趟飞行任务历时约一小时。在SpaceX的直播画面中,也能见到马斯克亲自现身,「通常我都会在任务控制中心之类的地方」,但这次他会第一次到户外观看火箭发射,将会更加震撼。 相较于8月的第10次试飞,这次除了再度部署一批模拟星链卫星,还增加更多测试项目,在太空短暂再次点燃发动机,并在返回地球穿越大气层过程中测试新隔热系统。 403英尺高的星舰火箭系统包含上层星舰与超重型推进器,推进器按计画坠落墨西哥湾,星舰本体则在掠过太空边缘后,成功溅落印度洋。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代理署长达菲(Sean Duffy)表示,这项任务朝着美国人登陆月球南极迈出重要一步。...
社会

中国举办全球妇女峰会,但打压女性权益活动

周一,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和出席全球妇女峰会的领导人合影。 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站在北京一个以世界各国国旗为背景的演讲台上发表讲话,承诺坚定不移支持妇女权利。他高度赞扬了女性在体育、技术和创业领域取得的成就。他还引用毛泽东的名言,称中国帮助女性顶起“半边天”。 习近平是在2025年的全球妇女峰会上发表这番讲话的。峰会于周一开幕,是为了纪念1995年在北京举行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联合国妇女权利大会30周年。在那次会议上,189个国家的代表曾承诺结束针对妇女的暴力,促进妇女参与政治和商业。 习近平把周一的峰会描述为对中国兑现了这些承诺的庆祝。“新时代的中国女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活力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全过程,”他说。“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每一位妇女都是主角!” 但在这场盛况的背后,活动人士指出,中国女性争取权利的斗争近年来已在某种程度上变得更加艰难。 虽然1995年的世界妇女大会对中国女权主义者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推动了一批新的独立妇女权益组织的诞生,但这些团体如今已在习近平主导的对公民社会的打压中几乎被摧毁殆尽。 中共把任何独立组织的运动视为对其权威的潜在威胁。尤其是女性相关议题,它们展现出能够动员大量民众形成网络声浪乃至现实行动的潜力,正如近年来一些备受瞩目的针对女性的暴力事件所表明的那样。 多名女权活动人士被逮捕。女权相关的社交媒体账号被关闭。官媒警告人们警惕“极端女权主义”,称其为一种旨在削弱中国的外来意识形态。 北京附近的一个公园,一块刻有描绘胎儿发育全过程图像的石影壁。 随着政府试图扭转中国生育率下降的趋势,习近平也已多次劝诫女性接受婚姻和生育的价值观。地方政府官员也采取越来越侵入性的手段,推动女性建立家庭。 周一的会议显示了中国试图推广其僵硬控制下的女性进步。在会议召开前夕,中国的出版商出版了两本书,它们是收录了习近平关于妇女问题的讲话和文章的英译本。习近平...
社会

以前是我抢救别人,但这次,我被抢救

当我躺到抢救室的床上的时候,我大脑一片空白。我不知道一会儿他们是要气管插管,还是气管切开,我会不会失去意识……一切来得那么突然,毫无征兆!一周日,一个很平常的日子。晚饭时分,我感觉两天前的感冒加重了。以我的经验,如果三天仍然嗓子不适,而且感觉往下走,那就要吃抗生素,通常吃三天头孢菌素就搞定了。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前段时间孩子妈妈扁患桃体炎所开的头孢菌素还没有吃完,于是我就吃了一颗,然后躺着休息一下。过了一会儿,孩子和他妈妈已经上饭桌,喊我吃饭,吃过饭母子俩要去看话剧《哈姆雷特》。我说感觉特别不舒服,觉得全身血液都往头上涌,头特别胀,想再躺一会儿。孩子妈妈说我脸都紫了,让我赶紧到医院。孩子上学后,为了方便,我们搬到了离医院比较近的地方,一住就是10年。虽然住的地方离医院只有1.2公里,但那个时候自己走过去,或者骑自行车是根本不可能的。如何到医院,成了紧迫问题。二尝试平台叫车,由于距离太近,基本没有司机接单。终于有人接单,但要15分钟之后才能开过来。呼叫120?似乎太大动干戈了。儿子一直说他能骑车带我到医院,但我最初有些犹豫。小时候都是我骑车带他上学,这次反过来,还是不适应。就在3天前,我们家废弃了一年多的小款电动自行车(小萝莉)折价500元后,换成了一辆崭新的、重达55公斤的大胖电动自行车。儿子高二,即将17岁,从交规上来说,可以骑电动自行车了,这也是他最近一直动员我们换车的原因。他自行车早已骑得炉火纯青,这次买电动车后,由于新鲜,每天晚上都要骑着出去溜一圈。坦白地说,新买的电动自行车体积过于庞大,我骑和搬都不舒服,但儿子说他骑起来说特别得劲儿。没办法,我俩落差有点儿大。理论上电动自行车带大人是违反交规的,这也是我最初犹豫的原因。然...
社会

南加房主被重罚140万 屋主喊冤

  南加圣地牙哥海边一户房主,因为在其房屋附近安装铁门,阻挡公众通往海滩的通道,最近被罚款超过140万美元。加州海岸委员会(California Coastal Commission)对此解释,海岸属于所有人,任何人都不能据为己有。  据San Diego Union-Tribune、SiliconValley等媒体报道,海岸委员会9日一致投票决定,对卡尔斯巴德(Carlsbad)一名房主处以高达140万美元重罚,原因是他安装的铁门,阻挡公众通往美丽的Buena Vista Lagoon湖泊、以及附近海滩的通道。  73岁房主John Levy,其房产地处卡尔斯巴德海岸线上一处风景优美地段。他安装的铁门位于山景大道(Mountain View Drive)一条车道的入口处,车道直接通往Levy价值280万美元、量身打造的两层住宅,铁门长年上锁。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  屋主Levy与海岸委员会之间的争议长达多年,他认为被封锁的小径无路可去,并表示开放公众通行,只会带来非法侵入、破坏公物和无家可归者聚集等社会问题。Levy表示,安全隐患应由市政府和警方承担,不应房主独自面对。海岸委员会对此回应称,这些问题可通过管理解决,但绝不能以封路方式剥夺公众权利。  Levy曾将铁门密码提供给当地救生员,以便他们可以巡逻附近海滩。他说,“这是已经长达29年的老问题,我并没有阻挡公众通行。”市府文件指出,距离铁门500呎的另一个入口,可供民众不受阻碍进入同一片海滩。  根据海岸委员会1983年批准的一项地役权规定,此处通道必须保持开放,以便公众进入附近海滩和潟湖,这成为本案的核心法律依据。Levy辩称,他不能向公众开放大门,因为大门不完全属于他的私...
社会

那名学生跪下的时候,他父母一定心碎了!

我蛮喜欢的德国导演布莱希特说过这样一句话,“最大的罪恶,不是犯规的人,而是制定荒谬规则的人。” 如果说之前没能深切的体会到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那么现在,很清晰了。 重庆有一所学校里,一名学生在道路上给两个穿着迷彩服的人不断磕头,连着磕了一分钟。事实上,他此前甚至还跟在两人后面“跪走”,就像电影里犯了什么大罪,极致恐惧,疯狂求饶那样。 电影里的画面复刻到现实之中,已然荒诞离谱至极。但如果我告诉你,穿着迷彩服的两个人也是学生呢? 根据该校发布的一份回应来看,穿迷彩服的两个学生是“纠察队”的,而下跪磕头的学生则“犯错”被他们抓到了。 原来是犯错,初看视频还以为是犯了什么死罪。要打入十八层地狱的那种。 那犯的是什么错呢? 答:带充电宝到教室去。 我真的越来越看不懂某个群体了。充电宝是炸弹吗?你非要用“充电宝会爆炸,存在安全隐患”的理由,去制定这种奇葩荒谬的规矩,说难听点就是意淫,就是被迫害妄想症,就是恶意制造“权力分级”。 要是充电宝进教室都有这么大危害了,那学校里的停车场是不是全都该砸掉?车总比充电宝的杀伤力更大吧。最好连教学楼也砸了,你说充电宝有爆炸的可能,我还说教学楼有坍塌的风险呢。 你就只是一间教室而已,搞得好像进机场的安检一样。是的,机场,地铁不配,因为充电宝可以带进地铁。 学校的回应也非常离谱,他们重点强调的是“不能带充电宝进教室”,反观学生下跪这个情况,居然是“其实也不是很大的事情”,安抚了一下就ok。 不知道你们怎么想,我真的看到这种画面就觉得很恶心。有的家长本能的把自己的孩子代入到那两个穿迷彩服的学生身上,然后自我感觉还良好,无所谓。可事实上,他们搞出来的“纠察队”人数肯定是少数,更多的只有普通学生,负责“被纠察”。 换句话说,如果真遇到这种情况,大部分人的孩子,应该是被管理的,而不是管理者。 下跪的这名学生本身当然也是有点偏激的,他不明白,有些地面,不该碰。...
社会

基孔肯雅热确诊超2万例,一个重症都没有

注:截止发稿时,该文在微信公众号“建设性意见”上已遭删除,在“基本常识”搜狐账号上仍可见。 因为下周要举办顺德美食之旅活动,有外省伙伴担忧基孔肯雅热疫情,所以我仔细查证了一番,得到一个惊掉下巴的数据: 自2025年7月20日至10月11日,广东省已累计确诊基孔肯雅热病例20006例,无重症或死亡病例。 划重点: 一个重症都没有。 在一种传染性疾病流行的初期,当我们对流行规模和健康危害还没那么有把握的时候,把警惕值拉满,从严从重防控,是非常合理的。 当它已经在密切监控下流行了一段时间(近3个月),累积了超过2万病例数据的时候,就有必要重新审视这种流行病,看看它对人体健康会有多大的威胁,会对社会秩序造成怎样的影响。 基孔肯雅热并不是一种新的传染病,1952年就在非洲被发现了,但在中国较大范围传播还是今年的事情。此前,疾控部门一直根据既往的国际数据来评估基孔肯雅热的威胁,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较大规模统计数据,是时候该更新对这种疾病的认知了。 广东省疾控中心发布的科普知识是这样描述基孔肯雅热危害的: 多数患者症状较轻,病程约1\\~2周后可自行恢复,致死率极低(通常低于0.1%)。但少数人群(如老年人、婴幼儿、慢性病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如长期关节疼痛(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心肌炎、脑炎等,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咱也不知道国外这个致死率低于0.1%的统计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是不是和医疗条件薄弱有关,是不是和确诊能力有关,单就今年7月以来广东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 基孔肯雅热的重症率和致死率都是低于万分之一的。 如果再加上中国其他省市确诊的基孔肯雅热数据,同样也是没有出现任何一例重症和死亡病例,这个数据的分量还会进一步提升: 可以认为,基孔肯雅热感染基本上不会导致重症与死亡。 当然,上述数据并不能推导出“基孔肯雅热没必要防控”的结论,原因有二: 第一,虽然目前没有观察到基孔肯雅热重症或死...
社会

“辅导员住进学生宿舍”,何尝不是一种娇妻文学?

10月11日,南方周末发了一篇名为《辅导员住进学生宿舍楼》的报道。 以一种很纯真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高校管理温情脉脉的新场景。 我太疑惑了朋友们。 你们能懂我的疑惑吗? 高校推行的所谓“一站式”学生社区政策,其核心实践居然是要求辅导员全面下沉并入住宿舍区,以实现对学生的全天候、近距离的「服务」与管理。 这也能叫「教育革新」吗? 一个绝对权威、内心充满不安全感的「大家长」(高校管理层),要求一个在关系中处于弱势的「伴侣」(辅导员),以“爱”与“奉献”为名,一步步放弃个人边界,24小时全天候地对其指定对象(学生)进行情感、生活乃至精神的全方位照料。 最终目的,居然是抚平「大家长」深不见底的控制欲与风险焦虑。 这何尝不是一种娇妻文学? 那个掌控一切的“霸总”,拥有绝对的资源与权力,但内心深处却极度脆弱,无法容忍任何失控,所以为自己的妻子精心打造了一个自认为完美的金丝笼。 我真的很理解“上层的压力越来越多”这句话的重量。 自从各大自媒体平台飞速发展,任何一起学生事件都可能演变为一场公关危机,而当代大学生又是“个性化更强、集体意识更淡”、心智不够成熟的脆弱个体。(我个人对此存疑) 传统的、有距离的管理模式无法有效应对。 那怎么办? 学生不能出任何事,不能有心理问题,不能被诈骗,不能有安全事故,甚至不能有超出预期的思想波动。 那又怎么办? 给出的答案是,既然无法通过建立信任和培养学生自主性来获得安全感,只能诉诸最原始的手段,物理监控。 这到底是「革新」,还是「倒退」,恐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还有,某大学斥资千万打造的“一站式服务中心”,最终居然沦为自习室。 这种放在喜剧里都很好笑的剧情,不应该好好反省吗? 接着,我需要为广大的辅导员同志们喊一声冤。 「辅导员」,作为被推到前台,表演无私奉献的“娇妻”,TA们是最惨的。 1)要求辅导员100%入住学生楼栋,想要强行抹除工作与生活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