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共高層在六月底喊出禁止內卷」的那一刻,官媒齊聲宣傳「反對惡性競爭」、「回歸創新本質」,彷佛一場要為平台經濟降溫的政治整風已然啟動。 但中國的數字資本主義早已習慣另一種節奏:中央喊停、市場加速。 就在禁令餘音未散之際,三大外送平台美團、餓了么/淘寶閃送與京東外賣幾乎同時按下補貼戰核彈鍵,價格競爭一夕之間進入空前激烈的白熱階段。
補貼如潮水洶湧湧來。 0元奶茶、0元晚餐、滿20減18的折扣券鋪天蓋地,紅包撒到系統直接當機、配送端連環崩單。 這場從7月初全面爆發的戰爭,不只是歷來規模最大的一場外送平台戰,更是一場資本與演算法推動下的現代版城下之戰。 據估計,光日均補貼就高達數十億元人民幣,單日訂單突破2億筆,戰況之慘烈令人咋舌。
這背後是一場無法不打的背水一戰。 美團作為市場龍頭,市佔率穩居六成以上,為守住其壟斷地位,不惜加碼社區餐廚整合、宣稱強化騎手保障,並放話「不惜一切代價保住主導權」。 阿里系的餓了么與淘寶閃送則聯合起來,以整合淘寶、天貓、物流系統為後盾,大打生態流量戰。 至於新軍京東外賣,自2月正式上線以來,靠著「零傭金、低抽成」的策略迅速擴張,短短數月日訂單突破2500萬筆,殺入這場混戰毫不留情。
於是,這場原本以城市為單位的補貼比拼,迅速升級為一場全國性的平台大戰,一場全民參與、無處不內卷的價格廝殺。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中共政策剛喊完「禁止內卷」,平台就全面展開最瘋狂的一輪補貼競爭,無視禁令、對抗意志。 這種上行下逆的政策幻象,不過再次暴露中共治理邏輯的失控與虛化。 儘管監管單位已針對三大平台展開多次約談,官媒也接連發文痛批「內卷無贏家」、「價格戰最終將傷及行業根本」,但平台們顯然不為所動,踩足油門繼續衝刺。
《人民日報》喊話:「向下卷價格,最終誰都贏不了。」問題是,在當前的競爭現實中,不卷才是死路。 這不是不聽話,而是體制讓他們別無選擇。
戰火越燒越烈,資本也付出了代價。 補貼戰尚未結束,三大平台的股價已接連跳水:阿里年初以來股價跌幅超過25%,京東下跌31%,美團更重挫35%。 分析師普遍認為,這場戰爭將對平台未來兩到三季的營收構成重大拖累,即便如美團在2025年第一季獲利翻倍,但只要補貼持續燒錢,其盈餘表現遲早會被吞噬殆盡。 所謂用現金燒出流量、用市值祭天,不過是一場看似壯觀、實則脆弱的資本戲碼。
而在資本之外,真正被犧牲的,是人。 騎手的工作時數飆升,單價卻反向壓縮,疲憊與焦慮已成為他們的日常; 商家為了不被演算法拋棄,被迫配合補貼活動,利潤幾乎歸零; 消費者表面上撿便宜,實際上卻陷入配送延遲、服務崩潰與質量下滑的惡性循環中。 這場價格盛宴,不過是整個產業生態集體沉淪的序曲。
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場正常的市場競爭,而是一場體制錯亂下的經濟幻術。 政策口號說要「高質量發展」,但治理機制卻對平台的低價狂奔無能為力; 平台高喊創新與科技驅動,但依舊靠撒錢與補貼維持活力; 消費者渴望便宜與效率,但換來的是低品質與系統崩潰。 這一切的荒謬,說到底不只是市場失靈,而是權力結構本身的荒唐——一個壓抑創意卻要求創新的體制,一個高舉治理卻拒絕自我修正的政權。
中國三大外送平台美團、餓了么/淘寶閃送與京東外賣幾乎同時按下補貼戰核彈鍵,價格競爭一夕之間進入空前激烈的白熱階段。 (示意圖)。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短期內,補貼戰恐怕還會延燒; 中期來看,政府可能將強行介入,限制補貼規模或設下價格下限,以維穩之名矯正市場失序; 長期而言,比拼將從砸錢轉向服務質量、AI調度效率與供應鏈整合力的硬碰硬。 但無論怎麼變,這場由禁內卷引發的反效果大戰,已經清楚揭示:中國的問題從來不是市場太卷,而是體制太虛。
這不是一場可以持久的戰爭,也不會有真正的贏家。 這是中國數字經濟時代下一次集體自我否定的悲劇重演,是一次以政策為序幕、以補貼為高潮、以社會為代價的現代內卷大戲——既無止境,也無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