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9 8 月

中國網民借「20年前的美學」悄然抗議

據路透社報道,在中國經濟衰退的背景下,年輕人對就業和收入前景的擔憂與日俱增,這股情緒正通過社交媒體上的懷舊熱潮微妙地釋放。分析人士稱,這是一種在不觸及審查紅線的情況下表達對經濟不滿的方式。

「經濟上行時期的美學」懷舊潮

路透社報道說,今年夏天,正值1.220萬大學畢業生踏入一個幾十年來最具挑戰性的就業市場之際(疫情時期除外),一個名為「經濟上行時期的美學」的話題標籤在社交媒體上迅速走紅。這個標籤通常配有2000年代初穿著鮮艷服裝、化著明亮妝容的名人照片,或是當年的音樂視頻和電視廣告。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目前,中國的經濟增長率約為5%,但分析人士將其描述為一個雙速經濟體,即製造業和出口表現強勁,而家庭消費卻舉步維艱。當前的增長速度僅為2001-2010年十年間的一半。一位社交媒體用戶在一條廣為流傳的帖子中寫道:「經濟有周期,但青春不會重來。」

審查與微妙的抗議

中國政府對媒體和社交媒體實行嚴格控制,以維護社會穩定。任何被認為敏感的言論,包括對經濟和政策的批評,都會被刪除。然而,「經濟上行時期的美學」這個話題卻以一種「微妙」的方式挑戰著審查制度。

報道表示,該話題在中國版的Instagram——小紅書上,已經獲得了近5.000萬的瀏覽量。諮詢公司 ApertureChina 的創始人蔣雅玲(Yaling Jiang)表示,根據平台數據顯示,大部分帖子都來自千禧一代女性,她們回憶著自己二十多歲時更廣闊的職業和消費選擇。但真正與這些帖子產生共鳴的,是今天面臨著更有限選擇的年輕一代。

美國「中國數字時代」的創始人蕭強(Xiao Qiang,音譯)認為,這個話題的流行「對當局構成了挑戰,主要是因為它使用日常的符號,如化妝和時尚,來含蓄地表達對經濟衰退和生活壓力的不滿」。蕭強補充說:「這營造了一種集體的懷舊和間接批評的氛圍,可能會悄然侵蝕公眾對官方經濟敘事的信心。」

A beautician puts on make-up for a model in front of an advertisement at a beauty and hairdressing expo in Taiyuan in China's Shanxi province April 6. 2009. REUTERS/Stringer  CHINA OUT. NO COMMERCIAL OR EDITORIAL SALES IN CHINA/File Photo

A beautician puts on make-up for a model in front of an advertisement at a beauty and hairdressing expo in Taiyuan in China's Shanxi province April 6. 2009. REUTERS/Stringer CHINA OUT. NO COMMERCIAL OR EDITORIAL SALES IN CHINA/File Photo REUTERS – CHINA STRINGER

營銷新機遇

報道提及,一些時尚品牌,如 Giorgio Armani、Tom Ford 和 Valentino,已經開始利用這股潮流。在小紅書上,它們贊助了與「上行時期」主題相關的帖子。在淘寶上,十幾家店鋪也使用這個標籤來銷售服裝。

美妝品牌美寶蓮(Maybelline)在微博上推廣其鮮艷的口紅時寫道:「感受經濟上行時的美與活力。」

時尚博主們表示,妝容往往反映了當時的經濟情緒。如今的妝容趨勢更保守、不那麼張揚,例如通過大量使用保濕霜和打底乳來打造「玻璃肌」,或是使用單色調妝容。而在2000年代,妝容則更為大膽,充滿未來感,使用金屬色、光澤感和珠光藍綠眼影,並用濃重的眼線和芭比粉唇色營造戲劇化效果。

對此,一位美妝博主指出:「在經濟增長時期,妝容旨在看起來昂貴,並散發出那種伴隨著事業騰飛和樂觀情緒而來的自信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