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新統計數據顯示,7月,零售、工業增加值增速低於預期。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努力應對貿易摩擦和消費低迷。房地產行業危機持續、青年失業率高企仍打擊中國消費者的信心。
7月,中國經濟顯示出放緩跡象。據中國國家統計局8月15日公布的數據,工業產值、零售的增速均放緩,住房價格繼續下跌。
提前備貨推動出口
儘管周一川普將「貿易休戰」延長90天,美國關稅的不確定性繼續籠罩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此前報告稱,7月出口同比上升7.2%,進口增速創一年來新高。這顯示商家正趕在「貿易休戰」期出貨。
與此同時,這也反映出比較的基數較低。製造業減緩投資、僱傭和生產,採取觀望態度。中國製造商也加大向東南亞、非洲等地區的出口,以彌補與美國業務的缺口。
牛津經濟研究院的Sheana Yue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出口仍是一個亮點,儘管提前備貨帶來的推動力在減弱,工業生產也顯示出走弱跡象,正如我們所預期的。」
此外,中國也受到洪澇災害的衝擊,對許多地區的經濟活動造成干擾。中國國家統計局的報告中寫道,中國經濟「克服外部環境複雜多變和國內極端天氣等不利影響」。
商家利用美中「貿易休戰」期,推高出口
「企業可能在利用現有產能,而非建新廠」
7月,工業增加值增速從6月的6.8%降至5.7%。這一增速為8個月來最低。
1-7月,對工廠設備等固定資產的投資略增1.6%。而此前,今年上半年的這一增速為2.8%。
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中國中心首席經濟學家Yuhan Zhang表示:「企業可能在利用現有產能,而非建設新工廠。」
他同時補充說,個別行業的表現是例外,如汽車、鐵路、造船、航空以及其它運輸設備行業,顯示出政策驅動下高技術和戰略領域仍在吸引顯著的投資。
分析預計今年增速低於官方目標
北京近來加大政策措施力度,以期推動消費,同時遏制價格「內卷」。
政府擔心中國製造業的產能過剩以及價格戰可能讓消費者進一步觀望。儘管物價進一步降低,仍鮮有跡象顯示消費者在放鬆錢袋。
周三發布的另一項銀行借貸數據顯示,中國新增人民幣貸款7月出現20年來首次萎縮。這顯示私營部門需求疲弱。
路透社的報道預計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為4.6%,這將低於5%左右的官方目標。
凱投宏觀的Zichun Huang表示:「我們認為今年接下來出現經濟復甦的可能性不大。」
荷蘭國際集團(ING)的Lynne Song在一份報告中表示:「7月中國經濟活動廣泛放緩,零售、固定資產投資以及工業增加值的增速均為一年來最低。」
儘管政府推出消費券等,意圖推動內需,但老百姓仍捂緊了錢袋子
房價繼續下跌 消費相對疲弱
今年頭七個月,房地產投資下跌12%,居民住房投資下跌近11%。主要城市新建房價格下降1.1%。這顯示,房地產業的下滑仍在持續。
牛津經濟研究院的Sheana Yue表示,房價可能繼續下跌,可能到2028年才會企穩。
房地產市場暴跌始於新冠疫情爆發之際,導致中國經濟增長最主要的引擎失去動力,也讓數十家房地產商債台高築。危機波及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讓數百萬人失去工作。
政府採取措施,確保大多數已售住房完成施工,但儘管有一些刺激措施,房地產銷售仍疲弱。
由於多數中國家庭的財產與房地產捆綁,其消費支出也受制於此。7月,零售上升3.7%,為7個月以來最低增速。6月零售增幅還為4.8%。
失業率從5%增加至5.2%。7月正值應屆大學畢業生找工作之際。
居民消費價格7月環比增加0.4%,批發價格同比則下降3.6%,這也顯示出需求相對疲弱。